English / 中文

区校实践 首页 > 区校实践

合作•共享•激励•复制——校本培训促一七一教育集团教师团队专业成长

来源: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 时间:2019-07-02

陈爱玉 吴丽军 张述林[1]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北京 100013
随着北京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程,根据东城区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成立了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的主旨,是要实现更大程度上的优质资源共享和学校内涵发展的整体提升。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根源在于优秀师资的匮乏。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建设的生命线,人才是办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教育管理人才和教育教学人才。建立集团教师学习共同体,激发教师能量,促进新、老教师的互动、成长与进步,是集团化办学的关键所在。因此,集团成立伊始,就确立了“合作·共享·激励·复制的教师培养理念,力图以特色校本培训,促进一七一教育集团教师团队专业成长。
一七一中学教育集团的人才培养规划强调两个意识:首先是过程意识,即教师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新校、弱校先由一七一中学“扶着走”,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实现教师培训的“放开走”,使每个集团成员校都成为优秀师资的“孵化器”;其次是问题意识,即着眼于两个问题:“培训什么内容”、“以怎样的形式培训”,以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
一、理念引领培训认识,认同中形成自觉
一七一中学的成功办学,离不开代代相传的优秀教学传统和团队理念,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大气成大器、合作谋共赢多赢”,“合作、共享、提高”的文化价值理念得到广泛认同。老师们在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班级组团队建设中勤于合作、乐于分享。一七一中学发展到今天的教育集团,正是依靠这种团队精神,才形成强大的内聚力,推动学校整体工作健康发展。要实现集团教师的共同发展,首先是要把这种理念传播到新加入集团的成员校。
  (一)团队组织理念: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
经过多年实践,学校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途径,路径之一是:把学习型组织建在备课组。一七一中学有3000多名学生,大年级大班级特点明显,一个备课组有2-8名教师成为常态。学校对不同年级备课组多次调研发现:个体作用发挥到位、教师合力形成极佳的备课组,学科课堂受学生欢迎指数高,课堂节奏与密度合理,师生情感沟通融洽,负面反映声音弱,整体学习质量好。上述整体评价较高的备课组,其教师成员具有以下特点:互学精神强,任务目标清晰,思考研究到位,同事互相补台,短板效应小,个体乐于奉献,教师成长发展较快。
在教师团队建设中,每个备课组每个学期都基于不同的主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青年湖小学每个备课组人员较多,加上新入职教师比例较大,团队理念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在观摩中学部备课组备课、学习、教研的基础上,该校小学部各备课组在中学部备课组长指导下确定学习及教研主题,实现团队合作与共同提高。例如,在面向全区同行公开备课活动中,该校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中展示了校本研修中团队的合作与高效,主要体现在课标分析、教材处理、材料的选择与补充、学案内容的编写、教学方式的研讨以及演示文稿制作等方面。各备课组还强调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界线,围绕“基于学生学习知识系统化、效率最优化”的理念,进行多学科的校本研修。在备课组中,团队目标、团队总体绩效始终非常清晰,成员分工、合作、共享。
经过多年探索,学校深切认识到:在大教学班的背景下,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并使之产生积极效应的根基在于:首先需要确立团队理念,感召每一位教师成为志存高远、智慧大气、知行垂范、健康乐群的团队成员。
  (二)团队岗位理念:合者上、能者上、乐者上、优者上
在进入一七一中学教育集团前,有个别学校由于生源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对发展的愿景没有信心,教师的职业追求受到极大影响,得过且过的思想普遍存在。
一七一中学教育集团成立后,将中学部“四上”(即“合者上、能者上、乐者上、优者上”)的团队岗位理念辐射到成员校。“合者上”,即倡导善于合作、乐于合作的人先参加培训、教研和学习交流,让其当领头羊,以人尽其才、扬优显能;“能者上”,即为有能力的人搭建平台,创设条件,使其能各显风采;“乐者上”,即提倡阳光心态,乐观工作;“优者上”,则号召大家争先创优,优者为上。“四上”的岗位理念从舆论层面上,成为让主动者干得扬眉吐气,让被动者经历不得不干、干中受益、渐入佳境的教化过程;从团队建设层面上,成为让个体加盟优秀团队,使优师队伍从少到多,由弱变强的过程。近年来,学生全员随机参与评教评学,对各个校区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教师越来越多地成为合者、能者、乐者、优者的典范。
  (三)团队行为理念:参与、实践、进取、共享
如何使说法变做法,注重本土化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密切结合,是集团校本培训要做的重要工作。在实践中,在行动上做好“四贵”文章,让各项培训在“参与、实践、进取、分享”中更具活力与实效,才能有抓手、有途径,并且见实效。
1.贵在参与
三年来,各集团成员学校组织专家讲座几十次,市、区、校级骨干教师示范课、中年教师研究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新入职教师风采课、教研组“一组一课”等系列围绕“高效课堂”行动研究的课20多轮,每学年有5000多人次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学案教学”及“五步自主高效课堂”刚在集团成员校推行时,有部分老师很难转换观念,难以接受新做法,有抵触情绪。但在逐渐推进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实践之后有效果,转变之后有成效,也确实达到了增效减负的目的。随后,自觉、主动参与的教师逐渐增多,研讨氛围更加浓厚,交流讨论更加顺畅,课堂逐渐有了新的变化。
2. 贵在实践
“五步自主高效课堂”在成员校有步骤、有规划地推行,是教师培训的重点。三年前,青年湖小学等成员校重点研究“五步是什么”;两年前,成员校的重点研究为“怎样做五步”;今年的重点研究则为“五步做得怎么样”。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对课堂实操层面的做法开展了更广泛的调研、分析、论证和反思,实现教师专业螺旋式提升,教学质量稳步发展。
全体教师积极投身实践,使“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得以在各成员校落地生根。青年湖小学数学组的穆老师是名年届五旬的老教师,一向工作严谨、负责。在参与“五步自主高效课堂”模式研磨过程中,她看到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价值。她在常态课中主动实践,积极示范,课堂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角色作用清晰,结构安排巧妙智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妥帖丰富,学生学习兴趣、效果有可喜变化。老教师评价说:“快退休了,还能在教学上重新学习新模式,很难得。我现在就是让学生多讲,让学生尝尝当老师的感觉,让学生体验把知识如何能更有逻辑地说出来,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更有滋味,更能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学校这一步改革走得好!”
3. 贵在进取
在各项培训的推进过程中,一七一中学做“十种人”的认识已普遍为成员校教师接受,即“为人师表的高尚人,团结谦让的开明人,淡泊名利的大度人,扶正压邪的正直人,提高质量的明白人,学术研究的带头人,开拓创新的聪明人,立足本行的实干人,身心愉悦的健康人,品味生活的现代人。”教师们参与、奉献、成长、分享,努力以“和乐”教育引导教职工在愉悦的工作氛围中去享受教育带来的愉悦。
4. 贵在共享
在校本培训中,学校提倡:“我付出我得到”,“我交流我增值”,“我共享我提高”的共同发展理念,以使备课组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因合作而共享,因共享而增效减负,进而形成“大气成大器,合作谋共赢多赢”的学习型组织文化。只有如此,实现用共同的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打造共同的“理想教育”才会变成可能。
校本培训教研,除了提高业务水平外,更应强调“减负”的价值。减负不仅是学生的事,也应惠及教师。每学年结束时,集团会做一个特色活动——年级对接会。学年结束时,新旧年级的负责人组织各备课组组长、骨干教师,会把一学年来精雕细琢的资料库(每一节课的学案、PPT、教学设计等),都无私地倾囊相授给下一个年级,这样的形式已经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由被动变为主动,往往是负责人还未准备,教研组内部的交流传承已经完成。下一年级的教师拿到学案、PPT等资料,并不是简单地重复使用,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通过“四结合”(结合本年级学情、结合中高考走向、结合人才科学发展目标、结合备课组教师个人特点)进行修改,从而形成一份凝聚教师集体智慧的学案库、PPT多媒体资料库。
青年湖小学和一七七中学进入集团后,共享的理念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联合备课、学案共享、智慧共享,一七一中学多年的发展积累有力地助推了成员校的进步和发展,加快了成员校的融入。
  (四)团队绩效理念:个人与团队捆绑,过程与业绩捆绑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一七一中学总结并形成了一套以专业绩效导向为特色的综合评价体系。个人专业绩效评价包括:希望之星、教学新秀、受欢迎教师、教学能手、功勋教师等五级荣誉类评优和近20种涉及教育教学的单项业绩评优。团队专业绩效评价包括:星级办公室、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优秀年级组、优秀班级组、优秀行政组等。
学校的每一项评价均有标准、可量化,师德评价则采用一票否决制。学校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自我申报和团队评审相结合、民主评议和集中审议相结合等评价机制,并坚持奖励冒尖、彰显优秀、倡导合作、激励共赢等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学校会将教师个人成长与团队建设进行融合评价。例如,某一备课组申报优秀备课,若备课组内有一位老师在本学年因违反有关规定而被学校批评处理过,则备课组不能参评优秀备课组;反之,若备课组有一位老师获得重大业绩突破,除个人绩效外,备课组、教研组在申报优秀团队方面可以得到额外加分,进而把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的团队理念落地到评价中。
在评价过程中,学校会将教师履职过程与履职效果进行融合评价。例如,某位老师自我感觉不够申报“功勋教师”而放弃,则该老师所在年级与部门以根据教师履职过程与结果进行综合评议,给出审核意见,上报行政会复议,根据其履职过程最后确认“功勋教师”。
通过上述个人与团队捆绑,过程与业绩捆绑评价,团队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学校形成了个人-团队-学校命运发展共同体。
二、在实践中合作共享,在同伴激励中实现成功复制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融于群体的成长过程,需要关注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共同发展,而群体的发展对个体发展更具推动作用。无论是刚走上讲台处于职业适应期的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处于发展期的中青年教师,都需要不同形式的引领与助推。
(一)打造教学团队、提高教研能力
1.团队真研共进,合作共赢多赢
在备课组中实现整体和个体的共同进步是集团重要特色。集团成员校各备课组建设提倡团队的“蛋糕效应”,即团队要分头筹备“蛋糕”、集体汇合“蛋糕”、组长完善“蛋糕”、团队共享“蛋糕”,让每一次教育教学内容与行为研讨,成为教师学思融合的结晶,都是教师个人智慧和团队智慧的有机结合。
备课组“真”研修:在各集团学校,以“五步高效课堂”、“学案教学法实施”、“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建设”等具体项目为抓手,赋予各备课组有东西可学习可研究。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第一”,研修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坚持“以学论教、以学生为本”,坚持“低端统一、高端开放”。备课备出“三有”:有人、有物、有法; “五结果”:预习案、训练案、检测案、ppt和备课记录。
备课组“实”研修:备课组各成员从提升年级整体成绩的高度出发,确保“合作第一”,坚持“合作光荣、奉献光荣”的工作观,备课时人人发表观点,贡献智慧,人人参与编写学案,人人参与组内听课评课,人人研究自主高效课堂,争做最有战斗力的备课组团队,使学案更优化,PPT更实效,课堂流程更顺畅。
备课组“新”研修:即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微创新。让创新的力量融入到课堂的小细节中,独具匠心的问题处理、别出心裁的小组合作、富有创意的展示方式等,让同一份学案和教学设计的加工,都不是简单的沿用和组合,而是教师个人智慧与团队智慧发展性、变化性的有机整合的结果。努力使每一个课堂充满教师智慧发散的小细节。
集团校本教研强调“三有”:有人、有物、有法;“四流程”:“个人初备”—“集体备课”—“个人微调”—“课后反思”;“五成果”:预习案、训练案、检测案、ppt和备课记录。校本教研要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还要研究小组合作模式,研究对学态的评价;既研究教法,更研究学法;既研究学生个体和小组的学习方式,更研究教师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的有机结合,是集综合化、系统化、个性化、现代化于一体的教研,是对师生双方都有促进作用的教研。
“班级组”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组长,学科教师为组员的,旨在提升班级课程执行力、班级学习质量和竞争力的教师基本组织。在这个基本组织中,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到职责分明,实现班级综合教育力最大化。即 “教师是班级学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班级整体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备课组和班级组的联动教研,经常性地集体会诊,对某一特定班级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教研学,有效地克服了短板效应,实现教育合力最大化,提升班级整体质量。
2.重视入职培训,融入集团教研文化
教育集团每年新入职教师、新调入教师达六七十人,能否早日了解集团文化,融入集团文化,意味着能否早日胜任工作。因此,集团将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每年的暑假、寒假专设培训时间,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对新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通过培训,学校严谨的教学氛围,温暖的同事情谊,团队的合作精神,老师们的奉献精神感动鼓舞着每一位老师。小学部江老师用“舒服”、“热情”、“鞭策”三个词表达自己的感受。舒服的工作环境,热情的各位老师,严谨的教研氛围鞭策自己不断前行。覃老师谈到:“人人皆师父,处处皆学习”。孟老师则说:“记得面试时,蔡校长曾问过:‘为什么选择来青年湖小学’,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这里,感受到青年教师的勤学好问,年长教师的帮助指导,自己能够在温暖中前行。”
3.专家高位引领,提升教研水准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研水平,学校致力于做更开放的教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引进“活水”、创生活力。学校每个教研组原则上每年聘请一位专家,以引进新理念、新方法。如本学年,数学组邀请北师大原数学系主任进行“数学应用竞赛辅导策略”讲座,邀请高考命题组成员进行“概率及数学期望的应用”有效教学的教学示范;外语组邀请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外语教研室专家进行“改革引领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讲座;地理组邀请高考出题专家进行“近年来高考题的变化及跟进措施”的讲座。此外,历史组和化学组分别邀请首师大和北师大教授,物理组长则参加物理协会高中物理课题组等等。小学部邀请语文特级教师进行主题为《谈谈怎样写好教学设计》的青年教师培训,邀请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心理研修员为全体教师进行主题为《读懂行为做智慧教师》的讲座,邀请府学小学知名校长做主题为团队精神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的讲座等。与外界专家的广泛联系和交流,提高了学校的教研水平。学校还聘请专家开设课题研究讲座,指导教研组做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理论水准。
4.骨干带头示范,优化人才梯队
市区骨干教师队伍的扩大对于学校优化人才梯队至关重要。市区骨干教师只有保持持续的影响力,才能不断迈上更高的平台。集团对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进行定期评价,每两年为一个评价周期。评价实施“四个一”的要求,即一个周期内至少做一节区级及以上公开课、撰写一篇专业论文获得北京市一等奖或在权威杂志期刊发表、参与一项专业课题的研究、指导一位青年教师取得优异成绩。学校所有骨干教师均需要发挥教研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好头、提升能力、扩大影响,做好示范。
5.系列活动搭台,提高教学能力
高密度、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例研讨是集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特色。每学年,学校举行多次专家讲座活动,组织系列课例研讨活动,如开展教龄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市、区、校级骨干教师示范课,新入职教师风采课等系列研究课等等,提升教师理论修养和实践水平。
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市区级大型研讨活动,为教师们创设更加多元的学习、研讨、交流机会。2017年8月底,学校小学部、中学部联合推出15节“样板课”,课课精彩有特色,为新学期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示范。9月底,学校骨干教师做示范课15节,其中毕业年级推出6节“样板课”,骨干教师、初高三教师带头引领,辐射全校,在研究、学习、讨论的浓郁氛围中,教师不断成长。
6.积极开展科研,提升理论水平
学校注重以优质的教科研课题为平台,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教科研中心科学规划,各教研组紧密配合。如数学组参与“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历史组与首师大合作参与“历史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做市级研究课、撰写论文,提升了专业水平。尤其是小学部在集团浓厚教研气氛的带动之下,在研究课、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上成果显著。本学年,小学部上市区级研究课8节,各种获奖论文二十余篇。
7.创意教学论坛,广泛辐射经验
学校精心组织教学论坛,让自己身边教学成绩优异、教育方法独特有效、擅长“微创新”、敢于创意改革的名师现身说法,让学校自己的名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本学年,集团先后组织了“学案三化经验交流”系列教学论坛,让有影响力、有思想、有方法的教师介绍经验,以带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小学部开展学案创新凝智慧学科展示显风华”教学总结会,依托九年一贯资源优势,扎实推进课程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教研和管理,“让每一位教师才华飞扬”,使每位教师体会到从事教育事业的尊严感和荣誉感,彰显教学特色。一至六年级各学科教师以教研组的形式分别进行总结,向老师介绍本组的学案特点、本学期丰富多彩的学业展示活动以及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个人特色及亮点,展现了教研组团结协作、认真钻研的作风,体现了教师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做真教研,建真团队,让每位教师才华飞扬”的培训等。
  (二)打造德育团队、提高育人能力
1.年级组长团队
(1)学校每周二下午固定时间召开年级组长例会,为各年级管理者共同学习、统一认识、分享经验提供机会。此外,对教师失德案例进行学习分析,从管理层面进行深刻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管理者的认识,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2)学校定期分享年级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师德典范案例,让鲜活的事例说话,以管理者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榜样。各年级还鼓励教师撰写“我的教育故事”。
(3)学校鼓励教师自觉学习,以提高师德修养。在周二例会中,年级组长会分享优秀师德文章、师德案例,以实现共同提高。
2.班主任团队
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是班主任培训的专用时间。班主任围绕“做好规定动作,创意特色动作”、“打造班级学习力”、“如何开好家长会” 、“教师修养,班主任的角色意识”、“积极心理学”、“导心、导行和导学”等德育话题进行交流。
3.家校合力,完善监督机制,助推师德建设
集团各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的家长委员会。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力的最大值。学校各项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监督。家长委员会自动创立了微信群,共享信息,共同合作,助推学校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为让教师团队走上专业成长之路,校本培训是一个良好的载体。它促进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增强了教师团队学习能力,历练了一支师德高尚、精于研究、善于合作、业务良好的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了人人参与、合作共赢的浓郁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积极教育价值观的形成。
在学校多年校本培训研究和实践中,教师们总结和提炼了大量积极的、可操作的有效策略和理念,如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经营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发光”;“中高考成绩是开在素质教育沃土上的一朵奇葩”;“没有落实就没有基础,没有高度就没有高分”;“让优秀生更有优、普通生成优、潜质生向优”等等。上述理念经过不断实践,在反复的锤炼中不断强化并已融入教师的日常生活。在积极教育价值观的引领下,全体教师能正确处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学校的办学水准也在积极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得到不断提升。


[1] 作者简介:陈爱玉,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校长、高级教师;吴丽军,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常务副校长、高级教师;张述林,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教学副主任,高级教师。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