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五四运动102周年,为了弘扬五四精神,学深悟透五四运动的时代内涵,履行好新时代历史使命,5月7日,外语学院党总支国际处与外语学院综合办联合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开展以“弘扬五四精神 践行历史使命”为主题的五四精神专题学习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紧紧围绕学院党史教育方案中关于“七个一”的要求,精心设计、认真准备、积极调动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分子的学习热情。活动分上午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和下午参观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两部分组成。为了全面系统学好党史,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为扎实开展党史教育做好党史知识储备,支部给全体党员积极分子购买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作为此次党史教育活动的重要学习材料。
首先,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一章前三节即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各种力量的艰难探索;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等部分章节进行了重点学习。全面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前因后果及其对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影响。
之后,利用学习强国平台集体观看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会峰副教授主讲的《五四精神》党史教育讲座。1919年,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由北大3000多名学生的示威游行开始,迅速形成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三罢”高潮,犹如黑夜中的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一大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广大人民群众,踏上了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革命运动之路,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北京大学的校徽就是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十大人物之一鲁迅先生设计。
之后,在支部书记崔香顺老师的领读下,大家共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及16句精髓内容。
在交流研讨中,支部党员国际处处长王振先老师率先开展心得分享,他谈到通过从文字上、讲座中再次系统学习,对五四精神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党从一个很小的细胞不断成长与改进,非常艰难与不易。面对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爱国,有担当、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好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中层干部的作用,把五四精神刻入心中,努力为学院事业贡献力量。
总支委员包咏老师谈到,五四运动已经过去100年,一直激励着我们,汲取丰富的红色营养,奋进前行的力量,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担当和使命,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
支部书记崔香顺老师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学院人,要传承并弘扬好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将爱国与爱学院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本职,担当作为,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为学院实现首都教育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任务,接好接力棒,做好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去年转为正式党员的郑婉老师说,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形势下五四精神仍具有耀眼的思想光辉,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责任和担当意识。就好像鲁迅先生一样,对待自己的人生与梦想,应做到坚定不移,勇于尝试,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我们发扬五四精神,要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在生活与工作中继承前辈们敢于突破陈腐,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引导实践,立足本职勤奋工作,为学院的发展,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最后,大家挥舞着国旗齐声歌唱《我和我的祖国》,用优美、激情的歌声抒发对党、对祖国、对学院的深厚感情。
带着满满的历史,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无限崇敬和感激之情,下午,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来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进行现场参观学习。鲁迅以批判“国民性”闻名,也被誉为“民族魂”。为了拯救民族的精神,他弃医从文,用笔写下他的控诉与批判,促进了人们的觉醒。整个博物馆陈列最多、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先生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稿和书籍,娟秀、工整又不乏遒劲的文字,无不彰显着一代思想家忧国忧民、救国图存的博大胸怀,不愧是一位有思想,有民族大义的伟大文学家。
据介绍,鲁迅故居四合院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并改建的,小院十分优雅,四季皆有景致,我们站在鲁迅先生于1925年4月5日亲手种植的两棵白丁香树下,身临其境,仿佛穿越时空和鲁迅先生对话,听他讲解那段轰轰烈烈、充满悲情和激情的五四故事。耳边响起鲁迅先生的经典语录-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崔香顺撰稿;张军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