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深化中华文明起源研究 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开展“青年教师党史学习教育论坛”系列活动之二

发布时间: 2021-05-11

    2021年5月10日上午,人文学院党总支“回望百年历程 铭记初心使命 展现学术风采——青年教师党史学习教育论坛”系列活动第二讲继续开展。本讲由人文学院历史系党支部青年党员赵建建老师主讲,人文学院党总支全体党员及群众参会,党总支委员、副院长邹雪梅主持。
      习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在深刻领会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基础上,赵建建老师结合自身专业,选择以《从多元到一体——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学解释》为题,从考古学入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赵老师首先从神造人到劳动创造人本身、线性进化——人类进化的传统观点、遗传学视野下人类进化谱系的重构三个方面谈对现代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认识,接下来介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分期和区系分布,着重讲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八大主要文化区,进而发起对文明标准和中华文明起源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各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的辉煌。他强调,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不仅要从中汲取文化滋养,而且要努力对传统文化中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并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为其增添新的内容。
  最后,党总支副书记李军总结发言,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总书记关于考古学研究的指示精神,寻根固本、鉴往知来,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深刻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同时结合专业所长,发挥以史育人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掌握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 曹雅玉 供稿/陈熹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