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深入研究阐释中华传统文化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开展“青年博士党史学习教育论坛”系列活动之三

发布时间: 2021-05-25

      2021年5月24日上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在综合楼713继续开展“回望百年历程 铭记初心使命展现学术风采——青年教师党史学习教育论坛”系列活动第三讲。本讲由人文学院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所的张学君副教授主讲,人文学院党总支全体党员及群众参会,党总支副书记李军主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时强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深刻领会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张学君老师结合自身专业,选择以《中国传统哲学的数理结构》为题,尝试采用全新的研究视角,从“数”的概念入手,用数字“0”“1”“2”归纳概括中华传统哲学中的佛学、道学和儒学中的核心概念,从而得出结论:理的本质是“数”,哲学的本质可以描述为“数理结构”。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刻影响。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既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又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以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式,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所所长方麟博士进行了专业点评。
  最后,党总支副书记李军总结发言,她首先感谢张学君老师从一个不同以往的全新视角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研究,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她强调,作为新时代的培训者,我们应该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号召,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入人心,真正成为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信心之源。我们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履职尽责,开拓创新,坚定文化自信,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创新表达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 曹雅玉 供稿/陈熹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