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发展动态 首页 > 发展动态

体育班会课来了!聚焦“破‘四小’”,打造北京中小学体育场景育人单元教学新模式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06-29

【编者按】

  当前,北京市高位推动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扩优提质正在积极探索新情景、新场景、新赛道、新方式、新技术。2025年,北京教育学院承担的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景式育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项目,以“体育八条”为指引,以身心健康为突破口,开展核心素养模块的主题单元教学和身心强健模块的体能实践活动。

  6月17—27日,在各单元教学最后一课,破解“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的“四小问题”主题班会课陆续开展。主题班会复盘展示分析单元育人成果,赋能指引全市中小学教师“以体育融五育”跨学科同频育人。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建新,纪委书记张润杰,副院长肖汶,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周凯、副处长张志华及各区教委、教研机构等共同出席与指导系列主题班会。

 

  班主任、体育教师、科任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体育班会课是什么样的?作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景式育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项目”单元教学最后一课的创新之举,五场体育班会课聚焦“四小”问题,侧重不同单元教学主题,展示了“以体育融五育”的育人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意识和健康自我的生活习惯。

亮点1:要育人,更要五育融合育人

  17日,项目首场体育班会课在北京中学西坝河校区举行。与以往的班会不同,这次班会活动聚焦体育新课标“健康教育单元”,以“健康少年派之运动宝典”为主题,由体育教师唐帅杰和班主任老师苏冠南共同主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向 “四小”问题发起挑战。多个精彩环节将班会课推向高潮。

6月17日,北京中学西坝河校区在体育班会上表演情景剧《减重餐厅》

  “同学们,大家一起想想班里同学有哪些‘四小’问题?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四小’问题,我们大家又该怎么办?”在知识闯关环节,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分析了本班同学存在的“四小”问题,以检验巩固单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方式,鼓励学生们积极锻炼,大胆迎接挑战。在情景剧场环节,护眼局、减重餐厅等学生们自编自演的短剧,生动揭示了“四小”问题带来的健康困扰,精彩而有趣的表演引得现场阵阵会心的笑声。对应“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的问题,学生们在运动宝典环节中,分小组精心设计了“体能实验室”“视力加油站”“营养情报局”和“心理魔法屋”,群策群力分享运动促进健康应对“四小”的解决策略,展现了孩子们学以致用的智慧与能力。

6月24日,房山区城关小学体育班会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班级联赛的精彩

  24日,同样场景上演在房山区城关小学五(7)班的教室里,一场“班赛解码破四小”主题的体育班会,以 “班赛超然画面”拉开帷幕。班主任藏燕楠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本学期班级联赛的精彩瞬间。看到孩子们在篮球和足球赛中团结协作、在重走长征路和跳绳比赛中挑战自我、在体能闯关和定向寻宝游戏中挥洒汗水……真实的画面瞬间点燃了在场师生的热情。在随后的“四小问题照镜子”环节,学生们通过小组研讨和交流分享,直观地认识到自身在体质、视力、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现状。

  当班级联赛的拼搏场景融入孩子们的童年记忆,体育就不再只是课堂的一部分,而成为连接五育、塑造全人格的桥梁,教育的生命力便在此迸发。聚焦“四小”的体育班会不仅是一场场教育活动,更是一次育人理念的革新。

亮点2:要跨学科整合,更要家校社形成合力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跨学科育人、场景式育人成为全面提升学生素养能力的重要载体与实践抓手。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体育班会课则通过跨学科、多样化的活动,让“以体育融五育”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多具象化的表达。

  27日,“激活排球荷尔蒙,KO健康四小怪”主题体育班会在陈经纶中学分校召开。班会紧扣项目排球单元教学主题,以学生自创《骄傲的排球女生》歌曲结束,通过友情宝盒分享重现排球课堂中的积极话语,通过排球赛季六个小组的情景演绎和数据分析,复盘排球单元如何破解“四小”问题。班主任、体育教师、心理教师、德育校长,融合了语文、数学、生物和心理四大学科,将本学期学科所学知识融入班会课堂,全面提升了学生身心健康。

6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的学生用画笔记录下印象最深刻的训练场景

  26日,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以“体能突破”为核心主题的班会课上,学生们踊跃分享达成体育目标的收获感想,教师和家长也分享了他们眼中孩子的蜕变与成长。体育老师鲍帅对学生50米跑的成绩进行分析,利用折线图等将学生跑步速度的突破可视化;数学老师候敏欣喜地发现,学生在体能课后,显著提升了课堂专注力,计算能力也有了进步;班主任老师唐小航感受到,学生在本学期的篮球“班班赛”中增强了凝聚力,更在比赛中学会了尊重、包容与担当。作为体育班会课的“特邀嘉宾”,学生梁佑齐的爸爸听完教师与孩子的分享,兴奋地说:“一段时间的体能锻炼后,孩子说想要一辆自行车去骑行。每到周末,孩子还想更多地走进大自然,我们一起度过了特别美好的亲子户外运动时光。”学生朱穆楠的妈妈则认为,体能课程学习无形中缓解了孩子心中的“小焦虑”,培养了孩子的情绪掌控力,“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的提升,对孩子全面、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在25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附属实验小学举行的“让我们变得更棒的‘秘密’”主题体育班会上,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周凯曾聚焦五育融合、家校社协同等方面,对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养等提出殷切期望。他表示,要着力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家校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更要在校内成立家校社委员会,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形成全方位的育人合力。

  当“以体育融五育”跨学科同频育人成为现实,家长们看到了体育锻炼给孩子带来的整体变化,家庭教育观念也随着变化。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走出户外,走入自然大天地,走进社会大课堂,在亲身参与和运动实践中陪伴孩子锻炼体魄、强健身心。

亮点3:要科学锻炼,更要数据技术赋能

  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如果将五场体育班会放在一起,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小学体育学科新课标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贯穿其中。

6月25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体育班会课上,学生聚精会神地探寻“让我们变得更棒的‘秘密’”

  25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体育班会上,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胡峰光主任从体育学科的本质出发,围绕“育人”这一核心目标,深入阐述了单元设计与实施的方式及路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技术赋能教育的趋势,这节体育班会课上,十八中附小的刘静老师,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四维动力车、绘画小天地、棒棒哒的小秘密、数字小能手和心情魔法盒等多个有趣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分享与交流,并评选出了故事小达人。之后,刘老师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体育课堂中运动负荷的一系列科学数据,以及正确的锻炼方法,鼓励学生养成每日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6月27日,陈经纶中学分校体育班会上,教师正在给学生分析单元教学体能前后测数据

  同样,在落实中小学“体育八条”的背景下,通过“体育场景式育人”项目的指导,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的学生们在体育班会活动中收到了专属的“体能图谱”。该校学生体能课引入了智能穿戴设备,系统精准捕捉并整合分析学生在不同运动项目中下肢力量、动作稳定性等数据,最终生成了“个人体能自画像”。“这份自画像不是‘成绩单’,而是科学训练的‘导航图’,它告诉孩子们下一阶段的提升方向。”学校体育中心主任杨帆表示,“坚持体能训练的目的,不仅在于强化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帮助他们勇敢面对各种挑战。”此外,依托体能雷达图的精准分析,学校还为每位学生量身规划了一份“暑假体能打卡表”,让个性化锻炼指南成为学生们假期里的专属“成长秘籍”。

亮点4:要行动研究,更要辐射引领带动

  从北京中学的学子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共同签署《规律运动承诺书》,到房山区城关小学的孩子在心愿墙上写下《我的健康成长计划》,再到陈经纶中学分校的同学们发出《发展校园排球运动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的倡议书,演奏并唱起原创歌曲《骄傲的排球女生》……可以看出,终身运动、科学锻炼的意识与意愿已经深深扎根在学生们心中,基于“场景式育人”项目单元教学的体育班会课,不仅仅是育人成果展示,更是五育融合的教育行动研究。

班会课上,与学生们同样认真聆听的“观察员”们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建新对此高度评价,“体育班会课是‘体育场景式育人’的鲜活样本,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实现了从单纯技能学习到生命健康成长的升华。”纪委书记张润杰指出,“学校将持续深化体育场景育人实践,将场景式育人成效辐射到更多校区、更多年级和更多班级学生。”副院长肖汶强调,“要持续课堂场景育人实践,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时代少年。”周凯处长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要让教师手中的数据“活起来”,将课堂数据、体测数据、四、六、八年级过程性考核数据进行有机整合,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对比,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未来,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场景式育人项目系列活动还将通过市级示范直播,在生成性实训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赋能指引全市中小学教师“以体育融五育”跨学科同频育人,促进学校、教师、家长“全人格,融身心”协同育人,为首都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