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09-25
9月24日,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景式育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项目——“体质强健行动案例分享:一生一案/弱项突破”研讨会在顺义区仁和中学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聚焦“一生一案精准提质”与“引体向上弱项强健”两大主题,旨在通过一线教学实践案例的分享,推动中小学体育育人工作的深化与创新。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志勇出席活动并讲话。
在“精准提质成果分享”环节,四位来教师代表结合教学实际,展示了体育个性化教学的实践路径。首师大附属顺义实验小学桑高林以“从‘挑’到‘跃’”破题,阐述个体差异锻炼方案的定制路径;顺义区仁和中学展贝贝聚焦“精准育体,个性赋能”,详解了中学阶段“一生一案”的实施路径与策略;通州区贡院小学赵承新针对运用学院课程资源以家校协同方式破解体测难题,分享了家校共育促提升经验;北京八一实验学校李杨依托大数据阐述基于诊断分析的提升要点,以此实现精准施策。
在“引体向上弱项强健”交流环节,北京第十四中学李江泰、汇文中学黄东旭等教师分别就“主题式课课练”和“学练赛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分享了帮助学生突破体能瓶颈的实践经验。
圆桌论坛上,密云四小季光辉、顺义北石槽中心小学刘东志、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刘小园、北京第二中学朝阳学校鹿春生、陈经纶中学分校张信海五位老师围绕辅助器材开发、幼小衔接力量训练、“教材链贯通”强化课程、不同样态挑战赛设计与实践等主题展开经验分享与实效说明。
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丁剑、郭新,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郭爱军,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韩金明、周航,北京市第十七中学特级教师陈建勤等专家围绕“一生一案精准提质”“数据驱动课堂转型”“分层教学与课程资源建设”等关键议题提出系列建议,强调应持续完善个性化教学体系,推动体育课堂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并通过开发多样态课程资源、贯通“学练赛一体化”机制,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终身体育意识。
周志勇在总结中指出,体育教育的核心是“人文关怀”,教师应通过平等交流与持续关注,激发学生自我认知与锻炼动力,实现体育育人全过程的有效提升。
此次活动依托市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大数据,建立了科学分析机制,精准筛查出学生体测中的共性薄弱项目,并以此为目标,靶向开展“弱项强健专项行动”,有效确保了锻炼的实效性,为学生的体魄强健保驾护航。
未来,北京教育学院将继续发挥场景式育人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整合区域资源,推动建立科学化、个性化、系统化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相关人员以及来自全市多个区的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及骨干教师等100余人参与研讨。
文字:刘娇
图片:王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