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培计划 > 国培精品课程 > 第一部分学校与人员发展

中小学课题研究须明确的几个基本点

2020-08-19

【课程介绍】

  1.主讲教师:李春山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北京教育学院督学,北京市优秀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项目学术导师。

  2. 培训对象:教育部“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项目学员。

  3. 培训课时:4课时。

  4. 课程目标:

  正确理解中小学课题研究的几个基本点;

  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中正确运用这几个基本点;

  能在学校中对教师的课题研究就几个基本点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培训方式:系统讲授,具体点评。

  6. 考核评价: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中正确运用这几个基本点。

【课程内容】

  一、正确理解教育科研的涵义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实践中的认识误区

  中小学的教育研究,既要破除神秘感,也要克服随便观。在当前,更要注意研究的“科学”,不能只强调实践而忽视科学。在中小学办学实践总,一些校长在学校科研管理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两个。

  1. 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成效即成果

  有的学校以“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成效(发展)即成果”的理念作为进行校本研究的出发点。这个理念并不严谨。“问题即课题”不准确,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成为研究课题,问题不一定就是研究课题。首先,研究课题要明确、具体,有确切的涵义,过于笼统的问题不能成为研究课题。其次,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成为研究课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意义和价值,把没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来研究只能是做无用之功。第三,研究课题要有可行性,是自己能研究的,忽视了这一点,只能浪费时间和精力。“分析即研究”的说法太片面,应该说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研究。“成效(发展)即成果”的表述强调成果要体现在成效中,不是主观臆造和坐而论道,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研究成果是研究目标的达成,是所研究的未知问题的答案,是研究结论。成效是说明成果的依据。发展即成果的说法更笼统。研究的问题不同,成果也不同,发展即成果等于把不同问题的成果全都搞相同了。

  2. 一切活动都在科研的状态下进行

  有的校长提出了“一切活动都在科研的状态下进行”的口号。这个口号不全面。积极之处在于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课题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研究成果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但也有消极之处,容易造成对“科研”概念理解上的不严谨。科研毕竟是有其涵义和规范要求的。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进行科研,因为既不必要,也不可能。

  中小学校长教师要把一项课题做好,必须要正确理解课题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点,在研究中正确应用这几个基本点。现在中小学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理解和应用这几个基本点,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这几个基本点是:课题的选择与表述、关键概念(变量)的界定、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假设。这七个基本点不仅要明确,更要正确运用。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涵义

  教育科学研究是对教育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系统地收集和评价信息的探索过程,目的在于认识我们所要研究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答案分为两大类型:基础研究中的抽象的答案,应用研究中的具体答案。

  这个定义包括两层意思:第一,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有未知的问题,然后对这个未知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答案,这个答案即为研究结论,也就是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质就是对未知问题提出解答。未知问题就是没有答案的问题。通过研究,把答案找出来。第二,进行科学研究要收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丰富和真实的材料,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得出研究结论。要“系统地”收集和评价信息,不能只凭个别、偶然的材料得出结论,因为任何一种观点,哪怕是最荒唐的观点,都能找到印证材料。在进行教育科科研收集的材料要真实,不能编造,要可信、准确;材料要丰富,不能只是个别、偶然的材料。对于收集的材料要正确地进行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

  所以从教育科研的涵义上理解,教育科研成果是所研究的未知问题的答案,包括基础研究中的抽象的答案,应用研究中的具体答案。

  二、正确选择与表述研究课题

  (一)课题的涵义

  课题是有待于解决、验证、回答的问题。从课题表述中就可以判断出是哪类课题。不同类课题的表述不一样,研究目标不一样,研究内容不一样,研究方法不一样,研究成果不一样,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例如,“解决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以思维导图式的学案设计提升中学生思考力的实验研究”是有待于验证的问题,“天水一中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是有待于回答的问题。

  在课题开题报告中课题表述、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预期的研究成果要一致,要符合逻辑,不能自相矛盾。

  (二)选择课题注意事项

  1. 研究课题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课题不仅必须是问题,而且必须是具体问题。从课题表述中就可以看出准备要研究什么问题。课题不能是笼统的问题,也不能用问题不明确的语句。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这都是笼统的问题,不是具体问题。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反复抓、抓反复”、“托起明天的太阳”、“教育中我们的退与进”,这都是问题不明确。

  2. 研究课题是操作性的问题

  课题不能只是“浅谈”,不能只是谈点体会、写点思考,要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去做。如:“进行语文课改的体会”、“浅谈数学课改”、“使用中学书法教材之我见”、“关于中学生政治学科评价机制的思考”。这些都不应作为课题。

  3. 研究课题符合自己的角色

  基层学校干部教师就应该选择基层干部教师研究的问题,如一位农村小学教师报的课题“中国教育之研究”、一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中学英语教师报的课题“提高xx区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究”就不符合自己的角色。

  4. 研究课题是自己能驾驭的问题

  基层学校干部教师选择课题特别要注意可行性,一定要选择自己能驾驭的。为此要注意三点:①研究者的能力和精力能做这个课题。②对课题中的关键概念能通过界定搞清楚其内涵和外延;对所用的相关理论能明白其基本意思并能操作。不能随便使用一些自己不明白的概念。③明确课题的研究目标、预期研究成果;能正确使用其研究方法;有明确、正确的研究思路,知道怎么做这个课题的研究。

  (三)精准选题注意事项

  在校本研究中,应该依据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尽量选择小课题,具体操作可以考虑两点:

  1. 应用“概念的限制”

  概念的限制指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使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概念的逻辑方法。比如,概念“成果”,外延大,增加“科研”这一属性,就把“成果”限制为“科研成果”,外延缩小。再增加“教育”这一属性,就限制为“教育科研成果”,外延进一步缩小。

  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创新意识”的外延较大,不易研究,可以将“创新意识”分解为“好奇心”、“探索兴趣”、“质疑欲望”、“独立性”、“求新求异意识”,取其一个方面进行研究。

  例: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把教学过程的诸因素组织起来的整体或结构,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辅助条件、教学评价等因素。如果研究教学模式有困难,可以研究其中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环节、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学科教学的问题等内容。其中教学环节又分为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布置和批改作业、如何辅导、如何考试。学科教学的问题往往和具体的知识相联系,比如,英语教学中,词汇的记忆,语感的培养,朗读的训练等。教师应该依据自己的精力和能力确定课题。

  2. 限制研究范围

  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发挥小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阅读能力的研究”。这样,一步一步地通过限制研究范围,使研究范围缩小,使课题具体化,易于操作。

  三、注意关键概念的界定

  课题研究要注意严谨,特别要注意关键概念的正确界定和使用。现在的许多新概念层出不穷,但是如果概念的理解与使用错误,就会造成偷换概念,文不对题,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概念界定是给课题表述中的变量下定义,不是随便给一些概念下定义。所以要对课题表述中的关键概念做界定,正确理解其涵义。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思维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概念用语词表达,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涵义)。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概念的适用范围)。

  课题中的概念分常量和变量。常量是仅有一个不变值的概念。通俗解释常量就是理解起来没有歧义的概念,如北京市、2020年等,这些概念,不需要定义,就确切地表达了所指的对象。变量是某一群体的组成成分间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测量的条件、现象或事物的特征。通俗解释,即有一个以上值的概念。如当代、青年、学习态度、身体素质、教学方法等等。这些概念只有通过定义才能变得具体、可操作。

  (二)给课题表述中的关键概念(变量)下定义(界定)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不能把概念和定义混同,如“教育的概念”、“课外活动的概念”,应该说“教育的定义”或“教育的内涵”。

  1. 为什么要给关键概念下定义?

  首先,不理解其涵义,随便乱用,就要导致研究的错误,造成偷换概念、文不对题。如把“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弄混,错把“形态机能”理解成“身体素质”。其次,可以使自己的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思路明确清晰。最后,由于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观点各异,所以给关键概念下定义,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在引用是要选择权威定义,要注意定义是否符合逻辑。

  2. 如何下定义?

  定义的结构是: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例:人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人”:被定义项;“是”:定义联项;“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定义项。

  下定义的方法:种概念 = 属概念 + 种差。比如:“人”:种概念;“动物”:属概念;“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种差。

  3. 下定义的基本规则:

  主要规则是:(1)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就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2)定义项中不能包含含混不清的概念或语词,也不能用比喻。(3)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应该完全相同,不能定义过宽或过窄。(4)定义项中一般不能用否定概念。

  例如:“教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属于循环定义。应改为:教育是有经验的人向缺乏某种经验而准备接受的人传授经验的活动;“经典著作是经典作家所作的,具有典范性、权威性,被历史所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原创文章和书籍”是循环定义;“核心概念是最核心的概念性知识,包含了概念、原理、规律等”也是循环定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比喻;“曲线是不直的线”是否定概念。

  在给概念下定义时要注意不要违反基本规则,在引用时也要注意引用的定义是否违反了基本规则。特别要注意:给概念下定义不是形式,要在研究设计中正确运用。有不少课题的概念界定成了形式,在研究设计中根本没有用,研究结果与给概念下的定义不一致。另外,在开题报告与结题报告中,概念界定不应放在国内外研究现状中。

  四、正确理解研究目标和研究成果

  (一)正确理解研究目标

  首先,不能把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混同。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研究意义是研究目标达成后可能起的作用。如课题“天津师范学校附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目标是“了解学生目前的数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表现、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状况。”而研究意义则是“为数学教师研究如何教好数学课,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学习能力提供有关资料。”

  其次,不要把研究目标写得太多太难,很难达到或不可能达到,也不能与课题无关。如:课题“开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升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研究目标写了四点:促进中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学生就业。这四个目标都与课题无关,也很难达到。

  最后,能否结题,主要看的是研究目标是否达到。研究成果具体表现为以下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第一、发现了教育过程中的新事实,从而提出了新观点和新见解,或对原有的事实做出了新的解释。第二、在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育理论提供了新的例证、补充或修正。第三、提供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新的方法,或者从实质上改进了原有方法。

  第四、通过研究解决了自己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五、通过研究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

  (二)正确理解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是研究目标的达成,论文、研究报告不是研究成果,论文和研究报告是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包括研究报告、论文、专著、软件等。

  不同的问题其研究目标不同。例如:“解决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研究目标是:探索出解决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有效方法,以缓解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以思维导图式的学案设计提升中学生思考力的实验研究”,研究目标是:验证思维导图式的学案设计是否能提升中学生的思考力。“天水一中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目标是:了解天水一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成果是研究目标的达成。这三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分别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有效方法;思维导图式的学案设计能提升中学生的思考力(或不能);天水一中学生学习态度的状况。

  五、正确理解并使用研究方法

  (一)常用教育科研方法

  不同类别的课题其研究方法不同。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主要用行动研究法,以调查法为辅。有待于验证的问题主要用实验法,以调查法为辅。有待于回答的问题用调查法,或者文献法。

  有的干部教师在课题论证中写了一大堆方法,但究竟怎么研究却并不清楚。其实对于干部教师的课题研究来说,用不着列出这么多方法,方法越多越容易糊涂。如课题“在中学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研究方法是“以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为主”。方法越多说明研究者越不知道如何研究,也越不理解这些方法的涵义。调查法中就包括访谈与问卷,行动研究法与实验法一般不会放在一个课题中。其实这个课题的研究方法只要写为“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中的某种调查方式为辅”即可。还有的把开主题班会、实践方法、教学干预、讨论法等都作为研究方法,把一些研究中的具体措施与研究方法混同。

  (二)教育科研方法的三个层次

  教育科研方法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具体研究方法。

  1. 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中心。哲学方法对教育研究的指导作用可以从五个基本观点中体现出来:一是实事求是的观点,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三是运动发展的观点,四是矛盾统一的观点,五是质量结合的观点。

  2. 一般科学方法

  一般科学方法主要指系统方法,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主要有三条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

  3. 具体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两大部分:思辨方法和实证方法。

  (1) 思辨方法

  思辨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理解事物的意义时所用的理性思维方法。包括形式逻辑的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规律、逻辑方法)、辩证思维的方法、语言分析的方法、意义理解的方法。思辨方法就是大脑内部的思考。

  (2)实证方法

  实证方法是从自然科学研究中借鉴过来的,通过外部操作来处理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包括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方式、问卷方式、访谈方式、成品分析方式、测量方式)、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分析资料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统计分析)、定性分析(逻辑分析)。

  要依据自己的课题正确选择与应用研究方法,不能乱用,不能把不是研究方法的当做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法不是走形式,是要用的。用得不当就不能正确进行研究,就得不出相应的研究成果。

  六、正确写出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具体的研究内容来达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课题表述、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之间要有紧密的逻辑性,研究内容要与课题表述一致,研究内容要反映研究目标,不能脱离研究目标写。研究内容要具体,用1、2、3表述,要建模扼要,不要写一大堆,不要用描述性的语句。

  在结题报告中写研究成果时,要对照研究内容,看研究内容是否都研究了。能否结题,也要看研究内容是否都研究了。

  在研究内容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有:研究内容与课题表述、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不一致;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重复;写了很多描述性的语句,就是看不出究竟要研究什么:在结题报告中研究结果与研究内容没有关系。

  七、正确理解和表述研究假设

  (一)三种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对于设计研究思路、提炼研究成果有很大作用。研究假设是指在研究之前,研究者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和结论。研究假设分为三种:预测性假设、相关性假设、因果性假设。

  预测性假设是对客观事物存在的某些情况,特别是差异情况做出推测判断。如:“当前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率比城市中小学高”。相关性假设是对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性质、方向、密切程度做出推测判断。如:“家长文化程度与儿童学习能力有相关关系”。因果性假设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推测判断。如:“专门系统地进行解题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二)研究假设的表述

  研究假设表述要注意明确性、科学性、推测性、可检验性。研究假设是可能的答案和结论,所以要用肯定或条件肯定、否定或条件否定的方式表述,不能用提问的方式表述,也不能用陈述的方式表述。

  肯定方式表述的假设:在课题“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实验研究”中,假设的表述是“专门系统地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条件肯定方式表述的假设:在课题“培养小学生合作技能的实验研究”中,假设的表述是“在现代社会学习理论指导下,遵循社会化进程的规律,通过开设专门课堂以及调整学科教学结构,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技能”。

  肯定结合否定方式表述的假设:在课题“中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中,假设的表述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与不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相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将产生积极影响,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认知能力影响不显著”。

  研究假设要用判断句表述,但并不是用了判断句就是研究假设,要根据课题表述和研究目标来确定研究假设。研究假设不是随意写出来的,要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确定研究假设。

  中小学的课题中的研究假设表述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把假设表述写成课题,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第二、把假设写成问题: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第三、把假设写成研究目标,例如“通过快速阅读策略的教学,使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有明显提高”。第四、把假设写成研究内容,例如“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优化教授单词的方法,解决学生不喜欢学词的问题,让他们在刚刚接触词的时候就有比较深的印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从没有策略、不能主动应用策略向能够主动、自觉地采用策略来帮助记忆词汇”;第五、用很长的一段叙述性的语言作为假设。

  (三)研究假设的使用

  不要把研究假设当做形式,写了假设,就要在研究中进行验证,看假设是否成立。在结题报告中写研究结论中时要有假设是否成立的表述。在课题研究中,如果正确地写出了研究假设,研究思路就基本明确了。

  在调查研究中使用预测性假设和相关性假设,在实验研究中使用因果性假设。而行动研究的研究目标是解决研究者自身遇到的现实问题,只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研究方案可以随时修改,所以也可以不使用研究假设。调查研究也可以不写研究假设。实验研究就是验证研究假设的,必须写研究假设。

【参考书目】

  李春山著:《中小学校本研究管理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