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培计划 > 国培精品课程 > 第一部分学校与人员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内涵、路径、策略

2020-08-19

【课程介绍】

  1.主讲教师:杨雪梅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管理系课程与教学领导中心主任。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首批入库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工程北京教育学院基地理论导师。北京市名校长发展工程理论导师。曾经获得过北京市教育先锋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称号。

  2.培训对象:校长国培——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项目的中小学校长

  3.培训课时:4—8课时

  4.课程目标

  总目标:提升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系统思考、整体规划、有序实施的意识 和能力,进而增进他们的学校文化建设能力即价值领导力。

  具体目标分为四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校长能够了解学校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校长能够理解学校文化含义及结构;理解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校长能够掌握学校文化建设路径精神文化建设策略;校长能够运用学校文化含义和结构的知识,分析学校文化建设现状,改进学校文化。

  5.培训方式: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参与式讨论。

  6. 考核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和课时,可以进行现场抽签口试,或者修订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课程内容】

  【课程导入】:互动——想一想

  思考一:校园文化和学校文化是否同义?你是如何理解两者的异同之处?

  思考二:学校文化构成要素有哪些?关系是什么?

  通过对两个思考题的互动,了解校长对学校文化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以便即时调整学习内容。

  一、学校文化内涵

  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许校长们会说,我们实践工作者,把文化建设好就可以了,了解概念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我的回答是:清晰的概念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逻辑起点。我们之所以经常用“校园文化”来表达学校整体文化,就是因为对学校文化相关概念认识不清。概念的模糊,不仅影响我们对学校文化问题的正确认识,而且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选择,因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这也是理论的魅力之所在。

  (一)什么是文化?

  理解学校文化,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比如:文化是活着的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文化是一个个故事;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语言、文字、知识体系;……。美国克鲁伯和克拉克洪(1952)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一书,统计了从 1871 年到 1952 年全球有影响的关于文化的定义有 164 种之多。在多种定义中,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者精确的定义是很困难的。

  我们如何理解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学者的表达,从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比较中,通过抽取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或者说据此给文化下一个自己能感受到的定义。从具有代表性学者的观点来看,寻找表达文化的关键词。

  1.泰勒:“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的整体。”[1]

  2.马林诺夫斯基:文化是指一群传统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与习惯及价值而言的。

  3. 胡适:“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 [2]

  4.古迪耶夫:一个社会的文化,是一个人按照该社会成员所认可的规范行事,所必需知道和信仰的东西。

  5. 石中英:“文化是在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并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表现和传承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知识体系、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的有机体。”[3]

  上述中外学者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整体或称有机体,至少包括以下关键要素:知识体系、价值信仰、风俗习惯、行为方式。

  对华南地区酒文化和东北地区酒文化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两地人喝酒方式不同,习俗不同,但其价值追求是相同的,即通过喝酒达成沟通感情、建立人际关系等。这说明就文化中包含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的元素。

  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宏观大局上,曾对文化进行过表述。胡锦涛总书记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积淀了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两位领导人的讲话告诉我们,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文化是指组织或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制度规则、行为方式的综合体。

  文化的构成除了定义涉及的要素之外,有的学者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还有的认为,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也有学者将物质文化表达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表达为典章文化等。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文化结构即构成要素也是意见不一。

  文化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弥散性、地域性和正负性特点。文化是由一定的载体承载的,当我们以饮食为载体所表达出一个区域人们的价值追求、行为方式,我们就称其为饮食文化,其他文化也是如此。

  (二)什么是学校文化?

  那么学校文化的载体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个载体,然后根据文化的念,可以给学校文化下定义了。有的人说学校文化的载体是是学校校园的空间及生活于期间人与物。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以育人活动为载体师生员工所表达出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制度规范的综合体。”[4]为什么强调以“育人活动为载体?”学校教育是一种按照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里所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是指向育人的,育人是学校的本体功能,而学校文化就是在一系列育人活动形成的。

  学校文化结构即学校文化构成要素和关系,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视角。一是层次论,学校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或曰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表层文化或显性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或核心文化。二是形态论,学校文化有环境文化、典章文化、领导文化、精神文化和礼仪文化。三是表现论,学校文化分为外显文化(物质、制度、行为)和内隐文化(观念、心理)。五是要素论,学校文化有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训、校风学风、校园环境等。六是按照学校内部系统子系统类型:校园文化、教研室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七是按照文化的效应分:正面效应文化和负面效应文化。我个人更倾向于用层次论来表达学校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也称为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是使理念文化得以实施的保证。物质文化也称环境文化,也是我们现实语境的校园文化。行为文化是在理念文化引导下学校教师、学生、干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它既是文化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结果。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结构?目的是使得大家在学校文化构成的表述逻辑维度一致,使得在总结梳理学校文化建设的时候有一个体系框架。学校文化结构多样性只是分类角度不同而已,不同分类视角就有不同表达。

  阐述学校文化概念,我们有必要回应思考一:什么是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关系是什么?”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侧重表现在看得见摸得着或是直观感受得到的物化了的外表形象,如学校的校徽、颜色、建筑物、主题音乐、办公系统等,所传递出学校的规范和理念,所体现出来的育人功能。”[5]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与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是在学校文化结构中,属于不同的分类维度而已。在现实中,有的时候人们把校园文化称为景观文化。但笔者认为这个表达窄化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的内涵。从上述两个概念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学校文化的含义和要比校园文化广得多。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其他文化的整体外在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结构表层的反映。从概念内涵看, “校园”是个表征空间、场所的概念。它是一个物理场,是由一定的空间及其物体组成的,包括土地、校舍、教育设备、自然物质、功能场所等所组成的空间。学校是一个组织,确切地说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社会组织机构。从对应指向看,校园文化基本指向的是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上位对应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对应的上位概念是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三)学校文化建设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石中英教授的观点是:”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指自主地、理性地对已有学校文化的总结概括、分析反思,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目标引入新的文化要素对已有文化进行改造重组、弘扬优秀文化,创建学校新文化。”[6] 这个观点给我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

  在学校文化建设实践场域,学校文化建设有四层含义。一是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是学校文化不断改进﹑完善﹑重构的过程;是学校全员参与经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二是指学校在文化建设过程所采用的策略或者措施。三是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很难做到像文化结构理论分类那样分明,但其过程可以系统构架,从具体工作领域切入其连结各个层面的主线是学校的理念文化。四是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重要工作,具有领航意义的工作。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哪些呢?按照前文学校文化结构几种分类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比如按照层次分类,学校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理念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分类,每个部分都必须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价值追求,即体现在要明确回答: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素质规格;办一所什么的样的学校;秉承怎样的教育价值理念进行办学。因此,学校文化建设最深层的内容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所认同并践行的一整套价值理念体系,就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每一种文化具体建设内容将在第三部分学校文化建设策略阐述,以便校长们理解和把握。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1.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文化建设是增加学校凝聚力、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手段,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对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具有统率、激励、规范作用。

  2.从国家和民族层面来看,学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传承民族文化和创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也是教育青少年有文化定力,坚定文化自信教育的阵地。香港的动荡、台湾的课纲都说明学校教育的阵地必须用社会主义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的革命文化武装。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课程导入】互动-思考三:学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用抽签的方式选择4位校长回答,一位校长概括4位校长的答案。

  路径就是我们要完成工作任务所走的路线。学校文化建设有建设的逻辑路径,即石中英教授所说的,总结概括、分析反思、改造重组、弘扬创新。另一条是操作路径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二者相互融合。对于有的学校来说,在文化建设方案形成阶段,有的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文化的表达和制定,有的是依靠学校管理层会议讨论决定的,或者学校管理层与专家共同研制的,更有甚者将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的研制完全授权给其他机构。这样操作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主人的教师参与度低,会造成方案落实不下去,形成两张皮现象。大部分学校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路径。正如刘可钦校长在《大家三小》一书所说,“如果价值理念体系是自上而下形成的,教师行为与学校价值理念之间往往会不统一,如何消除这一弊端?我们采取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路径途径,我们不是单一的要求老师应该做什么,不是指派,也不是规定,而是陪伴教师,与教师一起讨论‘我们可以做什么,怎么做,需要怎样支持的问题’,以缓解路径依赖造成的不安全感,大家一起不断加深对这场变革对学校价值理念的理解,并不断丰富对变革和理念的创新实践。”[7]无论哪种路径,校长及管理团队进行讲解,力求广大教师认同。学校领导团队可以利用全体教师会议向教师们讲解学校文化建设方案,阐释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可以通过工作坊的方式以理解办学理念体系或者文化方案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最终帮助教师理解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形成过程、学校办学理念体系的内涵并得到教师们的认同。

  三、学校文化建设策略

  学校文化建设策略是指为了进行文化建设所采用的方法、方式、流程、工具的集合。以精神文化为例,讲授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首先,需要总结、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系统(核心价值体系),即总结、提炼学校办学理念-核心价值观,定位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目标。在这个语境下,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是同义语,都是表达学校核心价值选择。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所秉承的信念或者价值追求,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核心,具有统领性的地位,一般以短语或者短句的形式表达。学校办学理念并不是凭空产生或者专家创造的,它是从学校的历史积淀中、从学校特点出发、从学校的功能、从学校办学实践中,运用一定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汲取传统文化的养料总结提炼出来。比如:重庆市谢家湾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六年影响一生”就是立足小学教育功能而提炼出来。我们多知道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人的发展起奠基作用的阶段。海淀区翠微小学核心价值观为“明德至翠。笃行于微”就出自四书中的《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与学校校名有机结合起来的结果。学校培养目标,也称育人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是在国家教育目标引领下,学校对培养什么样人问题的回答和预期。它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我们培养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责任,第二个就是我们培养的人要有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培养人的规格。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要遵循学生发展的身心规律和特点,符合学校教育规律和特点,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国家教育目的,同时,学生发展目标也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例如,西城区五路通小学的“遵循个性本色,培育五彩少年”,西城区进步小学的“培育身健品端、活泼乐学、阳光大气的进步少年”,丰台纪家庙小学“培养各美其美的花样少年”等,这些育人目标均体现出小学生心理特点。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为领袖人才奠基”的表达,更符合中学生的心里特征。进行合理的办学定位,确立学校的办学目标,即回答要达成学生发展目标,学校应该怎么办,办成什么样的。从上述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核心价值观、学生发展目标、办学目标是相互联系的一种整体。

  其次,校长要日常工作中,要时时处处地进行精神文化建设。因为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灵魂,是一所学校品质体现。一是要让教师、学生及家长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发展目标、学校的核心价值等精神文化的内涵。这需要校长在学校大会宣讲、校长引领团队在校园网上、在校园环境布置、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宣传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使得教师、学生和家长理解学校的精神文化。理解是认同的前提,认同又是实践的前提,教师和学生如果不了解学校精神文化内涵,不知道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不会认同和自觉践行。二是在进行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学校精神文化核心要素—办学理念、学生发展目标为统领。三是学校的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建设要渗透学校价值追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三,学校活动情境的关键点进行价值认同和引领。一是要重视学校各种仪式和典礼,二者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体现出体现学校的价值观和目标,是对学校精神文化的最好宣传。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很多校长都会做讲话,表达对学生发展要求各期待,其实也是对学校教育价值的一种诠释。记得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在2013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高中阶段需要做的18件事儿,就是一个很好地榜样。一般的学校都有教师誓词,怎么用呢?在新教师入职典礼的时候,庄严宣读,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教师文化以及自己的能力方向。清华附小教师誓词:我是清华人,努力用敬业、博爱、儒雅成就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作我们的最高荣誉!二是讲述学校的历史、典故、故事和发生在身边教书育人的事迹。中关村三小每个学年度都会举办“年度发展论坛”,定期举办“感动三小人物”评选活动。每个人都是分享家,把自己教学、班主任、项目学习、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每个人都有“英雄事迹”可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在不断认同和重建的过程中确立下来。

【参考文献】

  1. 杨志成 张祥兰.激发学习文化力 学校文化建设北京经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杨雪梅.学校文化不能只挂在墙上 [D],现代教育报2019-05-15.

  3..张东娇.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杨恩则.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3)。

  5.杨雪梅.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校长价值领导力提升[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5)。

  6.郭元祥.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8(2)。

  7.唐丽芳、马云鹏.文化自觉:课程变革中的学校文化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7(3)。

  8.石中英.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5(8)。

——————————————————————————————————————————————————

  [1] 马文·哈里斯著,顾建光、高云霞译.文化 人 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 [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36页

  [2] 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哲学与文化) [M].中华书局2001年,第150页

  [3] 石中英.学校文化建设:三个基本概念[J].中小学校长2009(6)

  [4] 杨雪梅. 学校文化建设:两对概念的思考[D],现代教育报2018(1.17)

  [5]杨雪梅. 学校文化建设:两对概念的思考[D],现代教育报2018(1.17)

  [6] 石中英.学校文化建设:三个基本概念[J].中小学校长2009(6)

  [7] 刘可钦.大家三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