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培计划 > 国培精品课程 > 第一部分学校与人员发展

学校改进实践的几个重要节点

2020-08-19

【课程介绍】

  1. 主讲教师:李雯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兼任国务院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教育部首批中小学校长培训国家级培训专家、教育部“影子培训”项目国家级培训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项目学术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等。

  2. 培训对象:学校管理者

  3. 培训课时:8课时

  4. 课程目标

  - 了解关于学校改进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本情况;

  - 理解学校改进的意义和起点、终点;

  - 掌握学校改进的生长点和支撑点;

  - 能够将学校改进的理性认知应用到学校办学实践之中。

  5. 培训方式: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和参与式讨论

  6. 考核评价:根据课程学习内容及收获,撰写一份自己学校的改进方案

【课程内容】

  学校改进实践是一个从发生、发展到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即学校改进的起点、重点、生长点和支撑点。把握了这几个重要节点,就把握了学校改进实践的过程,也就掌控了学校改进实践的全局。本课程主要解析学校改进实践几个重要节点的内容要点和实践策略,并以此助力学校管理者在自己所在学校有序有效地推进学校改进。

  课前学习:学习关于学校改进的学术文献和学校改进实践的成功案例。

  课程导入(一):学校改进实践案例分享或者认知调研

  邀请两名校长分享自己学校改进的经历和想法:一方面是过去印象最深的学校改进实践,可以是激动人心的成功案例及其价值,也可以是刻骨铭心的失败案例及其教训,以及现在对于案例的新的思考。另一方面是现在最希望开展的学校改进实践,明确学校改进的目标、思路和困难。或者,运用UMU互动学习平台调研所有学员对于学校改进的真实认知。

  课程导入(二):分析探讨学校改进的意义

  学校改进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变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诊断发展现状、设定改进目标、确定时间安排、规划改进任务、确定优先改进领域、选择改进策略和方法,并对改进过程进行持续的监控、评价和调整。学校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内部在不同岗位上从事不同工作的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互相配合,也需要学校外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1]

  面对永远有缺憾的实践和总是在变革的时代,学校改进就是寻找学校发展之路。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中,每个学校都面临学校改进的挑战和压力,每个学校都有通过改进实践寻求学校发展优化与优质的空间和需求。如果学校能够抓住契机、有效地进行学校改进,不仅能够改变学校现状,而且能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机遇,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作为学校管理者,探讨学校改进的意义体现在三点:一是把握学校改进的规律,二是明确学校改进的思路,三是强化学校改进的愿望并形成学校改进的信念。

  一、 学校改进实践的起点

  学校改进实践的起点是学校办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如何把握好这个起点?一是要立足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现状,二是聚焦自己学校办学的现实问题,三是要掌握分析问题的思维工具。

  (一)立足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现状是学校改进实践的现实背景和真实土壤,立足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现状,能够为学校改进实践确定真实的坐标系。如何立足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现状?一是把握全国层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二是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2018年7月24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对我国31个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和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进行了客观呈现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提出了建议。《报告》对我国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主要有十点结论:一是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二是学生学业表现良好,综合应用能力相对薄弱;三是学生心肺功能、速度素质达标率较高,但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四是学生演唱表现较好,但音乐听辨能力与赏析能力、美术基础知识与赏析能力均有待提高;五是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过长,参加校外学业类辅导班比例较高,学习压力较大;六是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高,但部分课程的课时设置和内容安排欠合理;七是教师受学生喜欢程度高,但部分教师探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八是学校教学资源配备较为充足,资源使用率有待提高;九是学校文化氛围浓厚,育人环境较好;十是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在亲子沟通、教育方式上有待改进。与此同时《报告》也指出,当前义务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不能很好满足广大人民对优质教育更加迫切的需求,特别是当前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美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相对缺乏、课业负担偏重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参加世界经合组织组织的PISA测试,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大的反响。中国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素养表现,为我们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很多研究者基于PISA测试结果的国际比较研究来分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优势与不足。就2018年中国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与浙江省四省市作为整体参加PISA测试成绩而言,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素养方面表现卓越,在教育公平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首先,四省市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素养领域的平均成绩、达到基础水平及以上学生占比、高水平学生占比等多个领域,均位居首位或者国际前列。同时,测试发现学生素养表现卓越源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家庭支持等多层面因素的有力支撑。其次,我国基础教育公平有所改善,但仍有待提升。一是从家庭背景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看,四省市在促进学生突破家庭背景束缚、获得更为平等的发展方面仍需努力;二是从校际均衡发展看,四省市校际均衡程度仍显不足;三是从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看,四省市城乡均衡程度有所提高,但师资差异仍需关注。最后,测试结果也显示了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一些影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一是师资短缺问题较为严重,二是学生课业负担重,三是学生幸福感偏低。[2]

  (二)聚焦自己学校办学的现实问题

  学校改进实践就是切实解决学校办学实践中现实问题的过程,要开展学校改进实践,首先必须思考、发现和明确学校办学实践中的真正问题。从一定角度讲,在学校办学实践中,看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分析学校办学实践中真正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性地分析问题,就是梳理与问题相关的教育实践现象,及明确问题的外在表现和实际影响;二是理性分析问题,就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掌握科学分析问题的思维工具

  解决问题的质量取决于分析问题的质量,要高质量地分析问题,必须要有科学分析问题的思维工具。常用的思维工具有SWOT分析、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GROW分析、魔鬼辩护术和整合思维等。[3]

  SWOT分析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现实情况的方法。S代表Strength,即优势因素;W代表Weakness,即劣势因素;O代表Opportunity,即发展机会;T代表Threaten,即潜在的威胁。SWOT分析就是分别从优势因素、劣势因素、发展机会和潜在威胁四个不同的方面,基于全面、彻底、深入的思考,收集和梳理同一个问题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从而形成和得到关于问题的系统、深入的认识和结论。

  头脑风暴是管理学家亚历克斯·奥斯伯尼提出的一种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技术。其主要特征是首先汇总参与问题解决的不同人员的多样化的观点,然后在相互评论和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梳理其中解决问题的最有价值的观点,最后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

  六顶思考帽是创造性思维领域举世公认的权威、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波诺博士提出的思维工具,它使用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思考方向都可以变换,每个人的经验和智慧都运用到每个方向的思考之中,最后再把不同方向的思考产出归纳总结起来。

  GROW分析提供了思考问题的一个普适的理性的逻辑框架。G代表Goal,即目标,R代表Reality,即现实,O代表Options,即选择,W代表Will,即决断。GROW分析就是分别思考问题解决要达成的不同层面的目标、面临的各种现实情况、现有的可供选择的资源、机会、措施和方法,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决断。运用GROW分析可以大大提升和强化校长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因而保证了问题解决的科学性。

  魔鬼辩护术是一种提高决策质量的技术,它是指当决策方案初步形成时,由一名或者多名组织成员担任“魔鬼辩护士”的角色,对决策方案提出各种质疑和反对意见。如果决策方案能够经得住“魔鬼辩护士”的详细审查的话,那就证明这个方案是经得住推敲的。反之,决策制定者就要重视“魔鬼辩护士”提出的质疑和意见,并修正决策方案。在分析问题时运用魔鬼辩护术对于突破和矫正分析问题过程中的群体思维十分有效。

  “整合思维(integrative thinking)”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院长罗杰·马丁(Roger Martin)教授提出来的一种创新性思维。整合思维是一种综合分析、辨异求同的思维活动,它是指在面对相互冲突甚至对立的观点和方案时,不是简单地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能够跳出常规的思维框架和路径进行建设性的思考,在发散思维和创造性设想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设想的集中、综合、比较、分析,从而判断、选择最有价值的方案的系统优化的思维过程。整合思维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不是简单地进行非此即彼地取舍,而是另辟蹊径,提出一种比原先的各种观点更胜一个新思路。[4]

  二、学校改进实践的终点

  学校改进的终点是学校的育人目标,或者说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思考育人目标有三个视角,首先是政策视角,其次是研究视角,最后是国际视角。明确和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需要综合视角,把政策视角、研究视角和国际视角有机结合起来。

  (一) 政策视角

  我国的教育政策对于育人目标有明确的规定,这既是教育实践的依据,也是教育实践的方向。从政策视角对标育人目标,思考学校改进实践的终点,对于明确学校改进的正确方向非常重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2010-2020》在学校育人目标上首先明确提出“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同时强调以下要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明确规定了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一个核心、三个方面、六个要素和十八个基本要点。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培养四个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学生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即坚定理论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下功夫”,同时明确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二) 研究视角

  研究视角就是研究者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研究视角立足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探讨育人目标。从研究视角审视育人目标,思考学校改进实践的终点,能够帮助学校管理者以学术理性把握学校改进的终极追求。

  研究视角既包括教育学研究视角,也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和未来学等其它学科的视角。学校改进实践最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学生成长?著名教育家怀特海在其经典著作《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开宗明义提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他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5] 怀特海的这一论述深刻地描述了教育的最终价值取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前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在未来的社会发挥作用、建功立业。当前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未来社会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教育者是否具有前瞻性,能够以未来眼光和视野谋划当下的教育。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其畅销书《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中指出,未来社会需要具备“高概念能力”和“高感性能力”的“全新思维型人才”,具体表现为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等六大必备能力。[6]

  (三) 国际视角

  国际视角就是基于国际比较和全球视野来思考和确定学校育人目标,并以此来确定学校改进实践的努力方向和最终落点。国家视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和借鉴世界上其它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育人目标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内涵,二是了解和借鉴国际组织、国际机构育人目标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内涵。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育人目标的设定,并且非常重视伴随时代变革来调整育人目标的内容和要素。步入21世纪后,美国率先提出学生培养的21世纪技能。21世纪技能是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研究委员会在研究21世纪教育过程中提出的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彩虹”,是“美国致力于将技术的力量成功融入到教学方方面面而取得的成果”,它旨在“作为一种催化剂,通过与教育界、商界和政府领导人建立协作关系型伙伴关系,将21世纪的技能注入所有小学和中学”,从而“让年轻人为在21世纪作为成功的个体、公民和劳动者做好准备”。[7] 正如美国前教育部长理查德. 莱利所言:“当前,我们帮助学生为从事尚未出现的工作做好准备……为运用迄今尚未问世的技术做好准备……以便能解决那些我们现在甚至还不知道是问题的问题。”[8] 美国围绕核心学科和21世纪教育主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三个类别的七项技能。第一类别是学习与创新技能,具体包括三项技能:一是评判性思维,二是创造与革新,三是协作、团队和领导。第二类是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具体包括两项技能:一是交流、信息与媒体素养,二是计算机与ITC素养。第三类是生活、职业技能,包括两项技能:一是跨文化理解,二是职业、学习的自主性。

  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世界经合组织非常关注教育领域的育人目标设定。2017年12月12日,经合组织正式发布《PISA全球素养框架》, 该框架所包含内容也是PISA2018测试的基础。全球素养指青少年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能够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具体包括价值观、态度、技能和知识等要素。另外,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也从领域素养和通用素养两个方面提出了学校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学校改进实践的生长点

  学校如何来解决以往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要寻找或者获得学校改进改进实践的生长点,并借助生长点达成问题解决的突破。学校改进的生长点是在学校发展进程中获得和产生的新力量和新资源,

  (一) 以教育教学思想更新为生长点

  教育教学是学校办学实践的核心和主体,教育教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以教育教学思想更新为生长点就是运行符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学校现实情况的前沿教育理论和客观规律来指导学校办学实践变革,解决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从而促进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思想的更新既可以从学校外部引进,也是可以是从学校内部创生。

  从学校办学实践的成功案例来看,以外部引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更新为生长点的学校改进成功案例包括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探索、多元智能教学实践探索和新基础教育实践探索等。以学校内部创造的教育教学思想更新为生长点的学校改进成功案例非常多,比如,北京实验二小的“以爱育爱双主体教育”,北京光明小学的“我能行教育”,北京一师附小的“快乐教育”,北京八中的“学法指导”和“超出儿童培养”,北京景山学校的“五四学制探索”等等。

  以教育教学思想更新为生长点的学校改进实践的优点在于能够带来根本性的、彻底的变革,学校改进成效突出。缺点在于操作复杂、难度大、成本高,改进成果需要学校文化、管理制度乃至整个社会环境的支持。

  (二) 以管理思想更新为生长点

  学校管理是学校办学实践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管理思想对学校管理实践有重要影响作用。以管理思想更新为生长点就是运行符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学校现实情况的前沿管理理论和客观规律来指导学校办学实践变革,解决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从而促进学校发展。管理思想更新既可以从学校外部引进,也是可以是从学校内部创生。

  从学校办学实践的成功案例来看,以外部引进的管理思想更新为生长点的学校改进成功案例非常多,包括全面质量管理论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学校发展规划理论应用、学校改进理论应用、学校效能理论应用和ISO9000标准应用等。以学校内部创造的管理思想更新为生长点的学校改进成功案例也不少,,比如,北京中关村三小的“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组织生态和空间结构变革”实践探索,北京广渠门中学的学校组织机构变革实践探索,北京大兴七中的二级管理实践探索等等。

  以管理思想更新为生长点的学校改进实践的优点在于容易实施、操作性强,缺点在于属于间接改进,见效慢,对学校教育教学习惯因素依赖性强,需要其它因素的配合和支持。

  (三)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生长点

  21世纪是信息世纪,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应用对组织运行产生了和正在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样,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撬动学校改进新突破。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生长点就是运行符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学校现实情况的先进信息技术来提升丰富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作为学校改进生长点的信息技术基本都是从学校外部引进。

  从学校办学实践的成功案例来看,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生长点的学校改进成功案例非常多,包括电化教育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实践探索、翻转课堂实践探索、IPAD教学实践探索、教育云实践探索、智慧教育实践探索等。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生长点的学校改进实践的优点在于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和趋势,改进实践推进速度快,缺点在于约束条件多、影响因素多、成本高、风险大,对学校教育教学相关因素依赖性强,需要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四) 以实践研究为生长点

  学校教育实践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学校教育实践也是不断发现和发展教育规律的过程。以实践研究为生长点就是学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开展实践研究,通过研究运用教育规律、发现教育规律、发展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实效性。以实践研究为生长点基本都是学校内外结合的产物。

  从学校办学实践的成功案例来看,实践研究为生长点的学校改进成功案例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在学校办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二是在学校办学实践中建立学习、研究和实践共同体。以实践研究为生长点的学校改进是一种新的学校改进探索,成功案例有北京教育学院的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北京教育学院与北京房山区教委合作的“北沟乡村教育联盟项目”和与北京西城区教委合作的UDS项目等。

  以实践研究为生长点的学校改进实践的优点在于符合教育规律,能够将关于教育的认识有效地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对学校发展的影响直接而深远;缺点是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求高、起步阶段难度大。

  四、学校改进实践的支撑点

  学校改进是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如何保证从起点到终点的顺利运行和有效推进?在学校改进的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支撑点,确保学校改进有强劲的动力、充分的条件和科学的实施。学校改进实践的支撑点的关键是校长,包括纵向进程和横向要素两个方面。

  (一) 以终为始推进纵向实施进程

  以终为始推进纵向实施进程就是按照输入-内化-实践-输出和环节和过程有序推进学校改进实践。输入环节要实现学校改进新资源、新力量的获得和产生,并以此推动学校改进的成功启动。

  有效的学校改进需要什么样输入?主要包括习得新认知、运用新技术、得到新资源和获准新政策等。内化环节就是通过系统深入研究把输入的新资源和新力量与学校原有的资源和力量整合,形成资源和升级和力量和飞越,并以此推进学校改进的顺利发展。如何实现内化?主要包括比较潜心研究、比较同与不同、促进新旧融通。实践就是按照既定的学校改进方案有序推进学校改进向纵深发展,并完成学校改进的全过程。实践环节有两个关键:一是以既定改进方案为依据,二是开展锐意创新探索。输出环节就是在学校改进过程完成之后,总结提炼学校改进实践中的鲜活经验,面向其它学校分享交流,带动其它学校的发展。

  (二) 始终如一把握横向关键要素

  始终如一把握横向关键要素就是要立足学校改进的起点、面向学校改进的终点,借助学校改进的生长点,细致梳理和把握影响和决定学校改进实践及其成效的相关因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共同发力,从整体上促进学校改进实践的顺畅进行。

  有效的学校改进需要把握哪些要素?一是校长要强化学校改进的态度、意识和心气,并带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改进实践的态度、意识和心气。二是校长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边界,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也清楚自己的上下左右的工作职责。三是校长要找准自己在学校内外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在学校改进过程的每个环节应该做什么。四是校长改善思维品质和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分配,按照轻重缓急推进不同层面的工作。五是校长要系统推进学校改进实践,兼顾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两个领域,整合行政手段和业务手段两种手段,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层面。六是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在实践探索中提升自己的优势才干,弥补自己的软肋。七是协调自我与他人关系,发展高质量的上下级关系,赢得教职工的追随和同行。八是持续推进办学实践的微创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九是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与力量,校内注重团结和协作,校外注重拓展和联合。十是加强学习和借鉴,注重从相关理论的持续关注和深入学校,注重从身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优质学校的创新实践中及其鲜活经验,以不断更新的自我引领学校改进实践的发展。

【参考书目】

  1. 李雯著,《学校管理从何开始: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构建》,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年出版。

  2. 李雯、马宪平等著,《教育国际化:学校发展新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3. 北京市第二期名校长工作室项目第一工作室著,《教育国际化:学校发展新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4. 李雯主编,《寻找教育的秘钥——好学校是如何成长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5. 李雯主编,《修炼领导力——优秀校长的成长手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3月出版。

  6. 李雯主编,《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学校教学领导的新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7. 【美】伯尼. 特里林、查尔斯. 菲德尔,《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时代而学习》,洪友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8. 【美】丹尼尔.平克著,《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高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

  9. 【加】罗杰.马丁著,《整合思维:成功者与平庸者的分水岭》,胡雍丰、仇明璇译,商务出版社,2008年出版。

————————————————————————————————————————————————

  [1] 李雯:薄弱学校改进的意义、障碍和策略,《福建教育》,2009年第4期,第27页。

  [2] 辛涛、贾瑜等:全球视野与中国表现——基于中国四省PISA2018数据的分析与国际比较,《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12期,第6页。

  [3] 李雯:提升校长思维品质的思维工具,《中小学管理》,2012年第5期,第26页。

  [4] 罗杰 马丁著,胡雍丰、仇明璇译:《整合思维》,商务印书馆,2010年出版,第11页

  [5] 《教育的目的》:【英】海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文汇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7页。

  [6] 《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美】丹尼尔.平克著,高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第10页。

  [7] 《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美】伯尼. 特里林、查尔斯. 菲德尔,洪友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2页。

  [8] 同上,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