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培计划 > 国培精品课程 > 第二部分教师培训与研究

新时代学校体育七个教研问题的思与变

2020-08-19

【课程介绍】

  1.主讲教师:陈雁飞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现任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修订核心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理事长、“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硕士生导师等。

  2.培训对象:国培小学体育骨干教师

  3.培训课时:8课时

  4.课程目标:

  —了解国家的政策文件,理解新时代的体育教育, 思考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变革;

  —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多元开发和学练赛的结合,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思考学生敏感期天窗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从学生身心健康实效性上突破创新。

  5.培训方式:讲授+研讨+案例+视频

  6.考核评价:本讲考核评价主要是以提问或回答问题等教学能力方面的考核。(1)现场提问或回答问题参与研讨,如:自主发言、提出问题、现场研讨。(2)课后完成作业,如:以小组的方式就一个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

【专家点评】

  该课程抓住当前学校体育7个关键性的问题,采用理论剖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了学员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新思路。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启发引导学员对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校本建设、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怎样改变和创新。

  ——殷恒婵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教授

【课程内容】

  问题一: 国家的政策文件我们该关注响应什么?

  1.关注什么

  “身不强,民何强,民不强,国何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最核心竞争力;“少年”“青年”“国家”“民族”族“世界”“未来”这几个词紧紧连在一起,谁赢得了青少年,谁就赢得了希望。

  2.响应什么

  “立人与立国”或者说“强体与强国”,是近百年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对的两大问题,也是新时代习主席再次提出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因为无论是个人的自我实现,还是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离开了国民体魄的强健,皆为空谈.

  3.问题的形成

  不知政策、不懂政策、不用政策;不抓机遇、不抓重点、不抓实效。不会变通、不会改变、不会创新。

  4.怎么关注和响应

  关注1: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体育强国建设纲要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开展各类业余足球赛事活动和全国业余足球教练员培训,完善并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建立运动处方数据库。

  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使青少年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实施青少年体育拔尖人才建设工程,推动体校特色运动队、俱乐部运动队、大中小学运动队及俱乐部建设。进一步发挥体校和社会俱乐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优势;打破部门界限和注册限制,逐步建立面向所有适龄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相互衔接的全国青少年U系列竞赛体系。

  关注2:2019年7月8日党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提出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开齐开足体育课,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

  5.怎么思和做

  首先要知晓国家出台发布的新文件和新政策;其次要从文件和政策中读懂关于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学业评价标准等各项举措和要求;第三积极举动落到学校体育工作、体育组集体研讨、课程建设、校本建设、体育课、课外活动、课间操等在各项工作中落地。

  问题二: 新时代的体育教育我们应改变什么?

  1.改变什么

  面对新的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在变,怎样积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消极的心理话,清除负能量,消除不良情绪,立足岗位迎接新挑战。

  2.核心问题

  “三无七不”的温柔体育;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 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

  现状与案例1:“全军覆没”, 最近,一则关于初中生做引体向上的体能测试新闻,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刷屏。某中学一个班级做了一项体能测试,20个学生,有两个学生做了2个以上,一个学生做了1个,剩余的1个都做不到,甚至握住单杠后几秒都坚持不了。

  现状与案例2:“某高中一半的男生引体向上得零分”?引体向上测试及格不到三分之一;手无缚鸡之力,对于现在的男孩子来说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更让监考老师吃惊的是,参加测试的很多学生连努力完成一个引体向上的欲望都没有,表现出的是对体质测试和体育成绩极不在意的态度。

  3.怎么改变

  一是改变学校体育,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能力、促美、荣誉、文化的观点。体育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探索机体奥秘,激发未知潜能,形成终身体育能力。

  二是改变学生身心健康,健康的身体,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组合成完善人格。体育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以强大的勇气去跨越障碍,在一次次的摔打与磨练中,学会坚强,将坚韧变成一种习惯,通过体育运动不仅能掌握正确的知识,更能获得身体上的愉悦,强健骨骼,提高器官的耐受性。

  三是改变学生体育素养,体育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其内容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问题三: 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我们应重新思考什么?

  1.思什么

  课程的体系化、条理化、序列化的教学内容。把握体育教学基本规律、基本要素,客观地认识体育教学本质,建立起宏观与微观、局部与整体、理论与实践对立统一的整体体育教学观。

  2.核心问题

  12年、1260学时,没有形成一项运动技能;体育课越来越多,体质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

  3.怎么形成这些问题的

  课程首要目标理解有偏差,不能准确定位传授运动技能和增强学生体质;大班额上课,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低级重复;技术动作分解过细,课程内容繁、浅、枯、旧;课程主要内容理解有偏颇,以中考体育为主要内容较为常见;中小学衔接不到位等。

  4.怎么改变

  第一,探索创新常态体育课频率、节奏、速度、技术、强度、时间的学、练、赛专项课;在动作学练,培养学生运动能力方面应改变过去的单一动作练习,把多个动作和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行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有效融合。

  第二,探索创新常态体育课中情景创设、活动体验、学习分享的健康、生命、生活、多元的拓展课;在健康行为方面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等心肺功能的持续练习,体育课堂上自我保护、克服心理障碍方面的长效训练。

  第三,探索创新常态体育课中锻炼方式、组织形式、运动强度、勇于冒险、果断、勇敢、自信的锻炼课,在体育课堂上有意识的设计内容与团结合作、理解同伴、创造等结合起来进行练习的缺失。

  第四,在学校和课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或是打球,或是追逐,或是游戏,其活动时间之长、活动量之大、积极性之高,往往是有些体育课所无法比拟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 关键是学生的兴趣问题。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所谓直接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所产生的兴趣。

  问题四: 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用什么样的途径去实现?

  1.实现什么

  要站在谓之于育体的高度,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谓之于育德的高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谓之于育智的高度,培养学生关键的能力。其特征:一是根本性,能够以一知十、以一当十;二是生长性,能够促进成长、持续生长,滋养整个人生;三是贯通性,能够融会贯通、成就整体生命。所以,体育教学不能停留在一个技术动作上,要教会学生对项目的全面性的学练赛。

  2.核心问题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人化和化人反映在体育教学的一切活动与过程中,针对运动项目链式设计以人为本大单元教学,用丰富多彩的资源为体育教学内容添创、添色、添新的缺失。

  3.怎样实现

  第一,理解体育教育人化和化人的问题:人化和化人是同一实践过程的两个方面。任何个体生命的生活中都充满着人化和化人的互动和互补,这就是每个人的生活实践的全部内容和根本特质。人化和化人随时都会遇到阻抗,需要不断地进行调适,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实现全人教育。教育人化与人的区别就在于教育是正义的人,而人不一定是正义的人;教育是理性的人,而人可能是非理性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现人的价值,把人变成一个有社会价值,能给社会带来财富的人,教育化人,是根据人的标准来化人,人是有缺点的,人是实在的人,但教育化人就是使人缺点优点化。

  第二,理解体育人化和化人嵌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结合的问题:体育人化,就在于把体育教育看成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具有人的力量;它的力量就在于它给人智慧和技能,把人智慧化、理性化、个性化、素养化;使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其本身具有价值,体育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教育本身的思想,本身的力量。体育化人,就是把是人变成“健康人”,发掘人的无限潜力,人要有创造性、德性、坚韧性和理性,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而贡献力量,为人类的困难而奋斗不屈。体育教育人性化,使人向超人的方向发展,发掘人的无限潜力;通过体育教育更佳能理解、懂得积极向上内在的动力。

  第三,理解,运动项目教学人化与化人真正落地的问题:运动项目教学体系的思考和设计,开发和运用需要体育教师在运动项目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体系化的构建,特别是对运动项目教学内容充实和延续跟进,在设置和置换上体现运动项目教学的科学和实效性。

  如1:从校园足球功能上去设计,学校要求在校生100%参与,每个学生都要具备“4懂3能3有”的基本素养。此外,基础层面学生每学期都要组织开展班级对抗赛、男女足对抗赛,班队天天有比赛,年级队周周有比赛,校队月月有比赛。懂足球规则、懂足球基本技术、懂足球基本战术、懂校园足球文化;能胜任足球比赛中一个角色、能与足球名人沟通交流、能讲述一个足球故事;有强健的体魄、有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有笃学善思科学严谨的态度。

  如从校园足球课程不同水平上去设计。

  【水平一】

  学情分析,水平一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未接触过足球,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就要求教师多多引导、多激励,运用各种游戏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到足球运动的乐趣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识足球,喜欢足球,熟悉球性,对足球产生兴趣。2.提高用脚控制球的能力和视觉、听觉反应能力;发展速度、协调、灵敏等素质。3.培养克服困难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初级练习:球感养成,认识自己的脚;能够自由的运球;脚内侧触球转圈走;双脚脚背颠球;一起“爬楼梯”(原地双脚交替踩球);看看谁的脚会写字(脚内外侧脚掌揉球);“脚弓打乒乓”(左右脚弓捣球)“逃不出我们的小脚丫”一系列练习。2、升级练习:手抛球传抢各种游戏(1)左右移动传球练习(2)迎面传接球练,(3)三人一组横向移动传接球(4)四角移动传接球(5)三角传球(6)“保护自己小绵羊”(7)“网鱼”游戏(8)手传接球练习。

  【水平二】

  学情分析,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团队意识逐渐加深,对新鲜事物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喜欢通过各种言语和动作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习兴趣提高,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够稳定。足球教学中需要运用有趣、灵活多样的游戏和比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多种足球动作技术,灵活地在游戏过程中运用,发展兴趣、参与意识及自信。2、提高速度、灵敏、协调和平衡等运动素质,发展体能。3、在练习中关爱同伴、严守安全常规和游戏规则。合作学习与竞争能力有提高。

  教学内容,运球类:正脚背运球、脚背内侧和外侧运球、过“独木桥”比赛、带球追人游戏、“爬梯子”游戏。踢球类:脚内侧踢球、

  踢墙接力游戏、四角传球游戏、考考你的反应。停球类:脚背内(外、正)侧接球(停球)、迎面传接球游戏、三角传球游戏、抢圈游戏。身体素质类:速度、灵敏、协调、耐力,身体素质综合小游戏。

  【水平三】

  学情分析,水平三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经过水平二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足球的基本技术。同时,他们的团队意识逐渐加深,对团队竞争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上不再满足简单和技术要求低的运动,比较喜欢有一定技巧性和对抗性的运动。因此足球教学中针对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灵活的安排多样游戏及对抗比赛,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天地,让学生在观察的中得到启示。同时通过合理的组织方式,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益于各层次学生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给学生带来:学会了愉快,成功了的喜悦,获胜了的开心和自豪,正确引导学生,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技术动作,并能运用所学动作进行游戏及竞赛。2、通过游戏及竞赛活动,发展学生反应速度、灵敏、协调性及耐力素质。3、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

  教学内容,运球类:脚背内侧和外侧绕杆运球、脚背内侧和外侧绕杆运球、一切行动听指挥、控球游戏、脚内侧扣球突破、1V1突破游戏。踢球类:脚背内侧踢球、原地正面头顶球、迎面接力传球、头球顶准、脚背正面踢球、射门比准游戏。停球类:脚内侧停球地滚球、传接球游戏、停球射门游戏。身体素质类:速度、灵敏、协调、耐力,身体素质综合小游戏。

  问题五: 体育课与学练赛应怎样进行有效结合?

  1.结合什么

  要结合运动能力,清晰运动能力包括提高运动认知、学会运用技能、发展体能,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面对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还需要发展体能;更需要在体育课堂上落实教训赛充分的让学生学习和练习。

  2.怎么形成这些问题的

  学生在身体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质、终身体育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衔接不到位。简单地把体育素质称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只是体育素质的一部分。

  3.形成问题的关键是对体育课“一二三四五六七”理解不透

  一大目标: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二大途径:课内和课外(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三大任务:强健体魄、掌握技能、塑造人格;四个阶段:小学侧重兴趣、初中侧重素质、高中侧重专项、大学侧重技术;五个元素:走、跑、跳、投、游;六个技巧;悬垂、支撑、跳跃、翻滚、攀爬、躲闪;七个主要项目: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体操。

  4.怎样去思考和改变这些问题

  第一,我们怎样弥补在体育课中学生学会、勤练、常赛缺少的问题,教不会运动技能就无法实现让孩子享受乐趣的目标,如果不经常性的参与体育活动,训练和竞赛,就无法增强体质,如果学校理解,竞赛只是少数特长生的事,跟普通学生没有关系,谈何健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如:体育竞赛的教育目标是什么?著名篮球运动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说过这样一段话:一是必须绝对服从裁判,二是必须依靠队友,三是必须绝对尊重对手,四是每个人场上的表现会直接影响比赛,五是比赛输赢都不要太高兴和伤心,因为还有下一场比赛,这5项品质的获取,就是我们所说的健全人格,锤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第二,我们怎样弥补体育教学中的不足的问题,针对学生体质下降、运动不足应安排:提高体能、提高有氧供能系统功能的体育课;针对学生肌肉力量薄弱应安排:循序渐进的抗阻训练体育课;

  针对学生不同运动兴趣爱好应安排:相同爱好的学生共同学习的体育课。

  第三,体育课到底该怎么上的问题,对学校体育来说,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学校体育应该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竞赛应是体育课内容之一,以赛代练,以赛检验。除了要做到“学会、勤练”,还要“常赛”。对抗性的竞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团队合作、尊重对手、胜不骄败不馁的全面发展的个性素质。

  问题六: 关注学生身心与健康在体育教育中如何跟进?

  1.跟进什么

  让小学生明确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挫折,学会以积极的方式和方法挑战挫折,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迎接社会和生活的挑战;

  2.核心问题

  我国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达1.2亿。中国12至18岁的孩子中,1.9%青少年患有糖尿病,相当于美国同龄人(0 .5%)的四倍。在不满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国家卫健委在举行例行发布会时表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是9.6%,肥胖率6.4%。2018年,我国发布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报告指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相比之下,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25%,澳大利亚仅为1.3%,德国的近视率也一直控制在15%以下。

  3.怎么形成这些问题的

  第一,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下!一个是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二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身体活动的机会急剧减少,无意中丧失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可以给我们带来运动的机会。

  第二,今天的儿童可以说是慢下来的一代! 国际上的研究也表明,目前10岁的孩子由于缺乏身体活动导致“他们有可能成为第一代预期寿命少于他们父母的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样一个严重的现象。

  第三,今天的青少年寒冷不锻炼,炎热不锻炼!寒冷的冬天,中国的孩子是享受暖气和各种保暖设备躲在房里,炎热的夏天,中国的孩子享受空调和阴凉的地方睡觉或看电脑。

  如日本冬季刷爆我们眼球的是孩子挨冻“裸跑”,是他们的一种习惯,却无恐惧和瑟瑟发抖,这更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他们大和名族教育孩子的方式,自有他们名族的精神在里面。

  问题七: 学生敏感期与天窗我们缺失什么?

  1.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

  每一种运动素质在儿童、少年时期有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较快,呈现出发展的最佳时期。

  2.核心问题

  缺如何合理的、科学的制定和安排小学生体育课程内容;缺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与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匹配;缺学生身体发育的敏感期年龄阶段紧密关联体育课程内容。

  3.怎么形成的问题

  不同时期不同运动素质的敏感天窗没有打开,如:灵活性天窗、技术天窗、速度天窗、耐力天窗、力量天窗、爆发力天窗、3D整合天窗,

  【灵活性天窗】,男孩第一天窗:5—8岁;第二天窗:12—14岁。女孩第一天窗:4—7岁;第二天窗:11—13岁。各种爬行、翻滚、绳梯、攀爬、反应抓握、反应脚步等。从小打好技能基础,基本技术掌握得越多,越熟练,新的运动技能就掌握得越快,越自如

  【力量天窗】,基础力量男孩在身高突增期后6—12月。女孩在身高突增期后即刻或月经初潮期时。一般性力量、功能性力量、核心力量、肢体力量、身体形状等;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是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肌肉工作时以收缩产生的拉力克服阻力。肌肉工作所克服的阻力包括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外部阻力,如物体重量、摩擦力以及空气的阻力等;内部阻力,如肌肉的粘滞性,各肌肉间的对抗力,主要来源于运动器官,如骨骼、肌肉、关节囊、韧带、腱膜、筋膜等组织的阻力。

  【耐力天窗】,男孩第一天窗: 12—14岁。第二天窗:17—22岁。女孩第一天窗:11—13岁。第二天窗: 16—21岁。一般认为儿童少年从8岁起可以进行有氧耐力的练习,多利用慢跑进行心肺功能适应性练习,11—12岁主要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15—16岁无氧练习逐渐增多,16—17能进行大强度的有氧及无氧耐力练习。

  【柔韧天窗】,柔韧性越小越好,儿童骨和肌肉的弹性好,关节韧带的伸展度较大,所以要让身体柔韧性好,应在儿童时期及早进行训练。有助于柔韧性的训练有体操、游泳、武术等。

 

  新的时代,体育教学应与时俱进,将不同身体、心理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生融合在一起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营造和谐有实效的学练赛课堂和课外活动,思考核心素养下运动能力教学的设计创新,要时刻以学生运动能力的变化,改变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只有改变和创新,才能真正确保体育课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