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培计划 > 国培精品课程 > 第二部分教师培训与研究

教师发展几个理论及其培训应用

2020-08-19

【课程介绍】

  1. 主讲教师:钟祖荣

  钟祖荣,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督学、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等。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

  2. 培训对象:国培计划项目和其他项目培训者、培训管理者

  3. 培训课时:8课时

  4. 课程目标

  理解教师发展的关键能力、发展阶段、学习特征等理论成果,并理解基于以上理论在培训内容设计、分层培训设计、培训方式创新等方面的应用策略;

  理解教师发展理论与培训实践之间的关系,关注实践背后的理论依据,以及理论对培训实践的指导价值,提升理论自觉与实践创新自觉;

  结合当地培训实践需要,进行转化运用。

  5. 培训方式:讲授、练习、讨论

  6. 考核方式:结合理论对当地培训实践进行反思(课中交流、课后整理);提出转化运用的思路和大体方案。

【课程内容】

  一、教师关键能力与培训内容创新

  (一)新时代教育使命与教师队伍要求

  认识新时代和教育的使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使命是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认识教师队伍的作用和建设方向。2018年通过《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意见》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刻阐述:“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意见》既肯定了教师所作出的贡献,也指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不适应之处,指出新时代“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意见》提出了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二)教师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对学习、发展、工作影响长远的、作用重要的能力。从关键能力的功用看,它在学习、发展、工作中起支撑作用并产生效能。从关键能力与其他能力的比较看,它起重要作用、持久起作用。从关键能力内部构成看,它具有概括性,是少数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能力。从关键能力与时代背景关系看,它具有时代性。

  学生的关键能力是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四项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教师的关键能力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能力。

  我们根据教育的基本矛盾,以及教育在当代发展的实际,提出四大类八种关键能力模型。即(1)背景能力——教师了解社会发展这个背景的能力,是使教育更好地基于社会需要、利用社会资源、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包括了解社会力。(2)本体能力——是教师自身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基础(工具手段)。包括本体性知识、本体性能力。(3)教育能力——是教师培养学生掌握关键能力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核心是动机激发力、学习指导力、能力培养力、社会联通力。(4)对象能力——是教师了解对象、评价对象的能力。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基础(前提)。包括诊断评价力。

  1、了解社会力

  为什么要了解社会?社会是个人发展的环境;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条件和资源;社会是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了解。不了解则易使教育脱离社会。了解的目的是什么?了解社会的需要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文化以滋养学生。了解的方法是什么?书刊媒体;走进社会现场等。

  2、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自身拥有的全部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和学科知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外部知识和自身生活经验。核心是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维度: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思想方法,学科知识结构,学科概念、原理、技能,学科历史,学科间联系等。提升知识水平的途径:读书思考、自修进修、生活体察等。

  3、本体性能力

  本体性能力不只是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而是教师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人靠人培养,能力靠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教师首先自己要具有。本体性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制约教育效果。教师自身能力不足现象明显,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4、动力激发力

  激发动力是第一位的。动力的缺乏是学生常见问题。动力是个复杂系统,有多种动机理论和一系列激发的方法,动力激发具有很强专业性和艺术性,是个关键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体系:第一,满足认识需要的方法(新、奇、问、创、变);第二,满足成就需要的方法(用途、方法、竞争、合作、奖励、考核、目标、分层等);第三,满足交往需要的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第四,锻炼意志品质的方法(磨练、锻炼);第五,调节生理状态的方法(锻炼、营养、休息等)。

  5、学习指导力

  学习指导力不是知识讲授能力,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系统的能力,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知识传授能力较强,指导学习能力较弱,对学生学习、学习方法、学习指导等知识了解不多不系统。

  6、能力培养力

  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有规律,知识是基础,技能训练是关键,把握本质和联系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形成能力。合作、创新等各项能力的形成都有具体规律,要掌握不同能力的培养方法。

  7、社会联通力

  教育是社会和学生连接的桥梁。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同时又发挥社会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教师通过搭建平台和渠道使二者连接起来,达到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目的。

  8、诊断评价力

  诊断评价是对象能力,是对教育对象(学生)进行诊断、分析、评价的能力。人学是教育学的基础,掌握人学是教师的基本功。要了解学生发展规律、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学习质量等方面的理论。诊断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类型。要掌握诊断工具,能够分析资料,形成评价结论。

  (三)培训内容创新

  根据新时代教师关键能力的研究,我们在设计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要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第一,加强走进社会的培训。第二,重视本体知识和本体能力的培训。第三,加强学生心理知识和学生诊断的培训。第四,重视动力激发的培训。第五,重视能力培养的培训。

  二、教师发展阶段与分层培训模型

  (一)教师发展阶段理论

  教师职业生涯是由具有不同特点的若干阶段构成的个人生活史。教师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个体差异性等特点。了解发展阶段,有助于诊断所处的阶段及其需要;帮助教师明确发展任务,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培训的目标与课程重点。

  1、弗勒(F.Fuller)教师关注的阶段理论

  (1)教学前关注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师资培养的时期,关注的主要是自己。

  (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关注的是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比如班级管理、熟悉教学内容、学校领导的评价等。

  (3)教学情景关注阶段,教师关注的是各种教学情景或者环境的变化,以及对于教师在知识、技能、能力上的要求。

  (4)关注学生的阶段,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需要,和学生建立沟通和交往。

  关注理论的发展逻辑是:从自己,到任务,到影响(效果)。

  2、费斯勒的生涯发展理论

  费斯勒(R.Fessler,1985,1992)分成8个阶段:

  (1)职前教育阶段,是职业角色的准备时期,是教师的培养形成期,内容是在大学或者学院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

  (2)实习导入阶段,是教师最初任教的头几年,他们要学习教师的角色,完成职业的社会化,适应学校的运作,努力表现自己,争取得到学生、同事、上级的认可。

  (3)能力建立阶段,是教师尽量改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发现和运用教学的新方法新策略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师很好学,容易接受新观念,参加各种会议,参加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4)热心成长阶段,是教师在能力建立以后,继续的不断的成长,努力追求自我实现的时期。这个时期,教师热爱工作,积极主动,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

  (5)生涯挫折阶段,教师可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教学上的挫折,出现工作不满意,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所从事的职业的正确性。有人称为职业倦怠期。

  (6)稳定停滞阶段,是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高原期或平原期,教师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没有提高,停滞不前,教师往往维持现状,缺乏挑战性和进取心。

  (7)生涯低落阶段,这个时期是教师准备离开教师职业的低潮时期。

  (8)生涯引退阶段,这个时期是教师离开教师工作岗位及其以后的时期,教师离开岗位以后,或者休息,或者另外找一些工作来做。

  3、伯林纳的教学专长发展阶段理论

  (1)新手教师:是经过系统师范学习、刚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特点:是理性化的;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刻板地依赖特定原则、计划。需要经验积累。

  (2)熟练新手教师: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逐渐整合;教学方法策略经验有增加,处理问题有一定灵活性;还不能区分出教学情景中的重要信息;还缺乏一定责任感。

  (3)胜任型教师:教学行为有明确目的性;区分出情景中重要信息;表现出更多责任心;教学行为还没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程度。

  (4)业务精干型教师:有较强的直觉判断能力;教学技能接近认知自动化;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

  (5)专家型教师:处理问题直觉化;完全的自动化。

  不同水平教师的差异表现在(1)对教学现象的解释;(2)对事件重要性的辨别;(3)规则的使用;(4)预测课堂现象;(5)对典型事件的判断:(6)对教学表现的评价、责任心。

  4、钟祖荣六阶段理论及发展任务

  第一阶段:对象为新手教师,指工作1—2/3年、教学技能不熟练、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要任务是学会分析教材,形成教学基本技能与规范。

  第二阶段,对象为合格教师,指工作3—5/8年、有了初级职称、教育教学技能比较熟练、但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系统、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学生缺乏系统了解的教师。主要任务是知识加深加宽、知识结构化,了解研究学生。

  第三阶段,对象为熟练教师,指工作10年左右、有了中级职称、经验比较丰富、但教学尚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缺乏学科教学思想的教师。主要任务是掌握学科本质、教学特色形成、教学问题初步研究与探索。

  第四阶段,对象为成熟教师,指工作15年以上、获得了中学高级职称、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主要任务是教育研究和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使大部分人能够成为市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第五阶段,对象为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有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但还不够系统深入的教师。主要任务是教学经验与思想的总结、课题的系统研究和实验研究等问题,使他们成为特级教师或专家教师。

  第六阶段,对象为特级教师或专家教师,专家教师指获得特级教师称号、或为具有潜力的学科带头人。主要任务是掌握教育哲学思想、形成独特的学科教育理论、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努力成为教育家。

  案例:江苏泰州中学特级教师洪宗礼在回忆自己的成材过程时说:“改革,激发了我的探索精神、创造意识,使我逐步向成熟型教师转化。在改革实验中,我研读了中外教育家的大量著作,搜集了中外关于语文方面的资料。结合试教,我几乎是每个单元都写札记,又从这些札记整理出诱导式教学法的22个课型,概括出引读十法。我立足自己的教改实验,学习借鉴他人的教改经验,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性质、原则、教法等十几个领域进行了一些研究。写成了一部23万字的论文集,还先后出版了6部专著,主编了供中学生思维训练的专用教材和140万字的江苏省单元合成、整体训练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洪宗礼:《我的成师之路》,载《人民教育》编辑部编:《怎样当个好教师》,第25页,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

  (二)分层培训模型

  1、各层次培训目标的差异

  熟练期教师培训目标:帮助教师把握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正确把握课程教材的主要内容;系统深入了解学生特点。

  成熟期教师培训目标:深刻理解和把握学科本质与思想方法;把握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教学技巧,达到纯熟把握课堂。

  2、各层次培训课程设计上的差异

  熟练期教师的培训课程:“系统深入了解学生特点”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以下课程实现:学生发展特点(思维、个性、社会性);学生学习规律;学生(阅读等)学习中常见问题诊断与指导;学生学习风格与差异;MI与多元教学策略;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途径与方法;PCK课例初步研究。

  3、分层培训设计模型

  分层培训的策略包括:

  分层选人:分层的依据—教龄、职称、专业水平的测评。

  分层定标:不同层次,需要不同,目标不同,标准不同。

  分层设计:针对目标和问题(两个导向)设计培训内容、方式、考核要求。

  分层连续:使教师发展连续体和培训层次连续体相匹配。

  三、教师学习特点与培训方式创新

  (一)教师学习特点

  教师学习特点有四:

  第一,带着问题来,理论基础是自我反思、问题解决(PBL),培训方法有:测试、作品分析、提问、反思,答疑、交流、讨论、研究,帮助诊断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提高能力去,理论基础是能力本位,培训方法有技能训练、任务驱动,帮助提高能力。

  第三,学习共同体,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理论,培训方法有小组学习、主体参与、论坛,通过相互交流形成观点、扩大视野。

  第四,有实践经验,理论基础是观察学习、理实转化(增量&质变),方法有听课研讨、案例分析、操作工具、行动方案等,除了培训中继续扩展经验外,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就是“理论知识实践化,实践知识理论化”(徐碧美)。实践知识理论化,就是反思行为背后的理论依据,对理论进行反思分析、抽象概括。理论知识实践化,就是根据理论设计行为工具,通过工具运用转化为教学实践。比如,备课框架、问题清单、程序等都是工具。比如我们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时,有一个多元智能备课构思图,这就是个工具,通过工具运用,就是在运用理论到实践中去。

  (二)创新培训方式

  思考问题:目前的培训方式有哪些问题?培训方式如何创新?各种培训方式的功能与操作、需要条件?

  培训方式是围绕培训课程内容采用的不同的具体的教与学的方式、途径。培训方式有哪些?大体有以下类型:讲座、讲授、问答、案例;观摩、示范;训练、练习、活动、拓展;讨论、小组参与、论坛交流;参观、考察、现场学习;手机、电脑、网络、电视;读书、自学;研究、写论文;创作、展示、表演。这些方法可分三个层次水平:即接受——参与——创造。

  培训方式对培训效果有重要影响。教育部对培训方式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2011年教师1号):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倡导小班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2013年6号文):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各地要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改革传统讲授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

  (三)室内拓展活动

  练习-你说我画。具体任务:一人描述给定图,一人边听边画图,一人观察交流过程并记录。活动要求:1、找个比较安静的地方,2、两人背靠背坐下或站立,3、说的人取图,画的人自己准备笔和本,4、相互不许看,但可以问,5、时间控制10分内完成,6、完成后可比较并反思,再全班交流。

  沟通活动反思问题清单:教和学有多大差距?怎么造成的?学习者有哪些情况影响学习?应该怎么学?应该怎么教?分析图形的特点没有?是用什么样的语言、符合或方式表达的?考虑对方的特点和问题没有?相互之间有无互动?按照什么顺序说的?说了总体特点没有?细节是否说到位?哪个地方是难点?怎么突破的?说与听之间的差距怎么造成的?

  理论基础是体验式学习。Kolb(1984)提出体验式学习模型,包括四步:具体经验、反省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的经验。

  (四)室外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的发展是由体能、生存训练到心理、管理能力训练。它是个人充分参与活动而获得体验,包括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其原理实体验式学习:先行后知。由于是体验式学习,往往印象深刻,触动态度和心智模式,且影响长远。因此拓展训练在培训中具体重要作用和地位。

  拓展训练的功能:挖潜能增信心;克服惰性磨练意志;提高能力;改变观念;集体思考;融洽关系等。拓展训练的项目可根据功能进行选择和设计。开展拓展训练的条件:拓展基地;培训师(拓展师);经费。

  (五)技能训练与展示

  能力为重。能力是需要练习才能提高的。练习要遵循技能训练规律。

  教师技能训练可以分四种:(1)思维技能训练:发散思维、逻辑思维;(2)教学技能训练:问题技能、小组学习、板书、导入、结束;(3)教育技能训练:演说、谈话、做个案、家访、班会;(4)专业技能训练:朗诵、写作、实验、调查、创作、表演。

  练习活动:

  1、将A、B、C、D分别分成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2、3、4、7部分(图略)。

  2、创造性思维训练:功能联想,词语联想,图形想象

  3、思维工具训练:二维分析图、思维导图、鱼骨图

  4、班主任命题演讲技能训练:您所带的一年级某班最近发生了几次意外,小燕在课间活动时不小心摔倒,手骨折了;小力在体育课上和同学打闹,摔伤了腿;小明在教室里被同学推了一下,额头碰破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安全教育的时候,您会说……

  (六)讨论交流式

  功能:经验分享;思维碰撞;视野拓展。

  原理:学习共同体—社会建构。

  形式:主题沙龙,研讨会,交流会。

  规则:时间控制、互动讨论、发言技巧、主持串场。

  (七)案例式教学方式

  1、案例与案例教学

  案例是通过一个真实而有意义的故事来讲道理。案例是事实的记录,用于教学。一般包括标题、开头语、背景、正文、结尾、注释、附件。讨论的问题。始于1910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病例、判例)。

  案例教学方式有两种:一是用讨论的方法,先阅读案例,然后根据讨论问题,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全体交流;二是用讲授的方式,有教师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参与讨论交流。案例教学的优点是通过具体的情景和问题进行理论学习与思考,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案例教学中,要注意:(1)讨论问题的设计及其结构。既要有认识性的问题,也要有实践性的问题,既促进问题分析,也促进问题解决。问题设计还要与培训目标、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好,不能脱节。(2)讨论的组织,要分配好活动各个环节的时间,提出一定的要求,并选好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发挥好各自作用。(3)讨论与分析的理论视角.教师在总结时,要注意在学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注重从相关理论角度深入分析,拓展学员思维角度和宽度、深度。

  2、案例教学练习

  (1)学生案例

  三年级的小依放在书包里的零用钱莫名其妙丢了。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有同学说是外班同学趁着教室没人的时候进来拿的。有同学说可能是小依忘在家里了。小依坚持说是在班里丢的。听到这里,一个同学忧心忡忡地说:“难道我们班里有小偷?”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哗然,“不是我”!“不是我”!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表白着。讨论问题:这件事情班主任该怎样处理呢?

  (2)教育案例:

  美国女生给我的六个惊诧(材料略)

  案例讨论题:中美学生在学习上有什么差异?中美在教育观上有什么差异?

  我们在德育的方法上可做什么调整?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可做哪些调整?

  (八)讲授式改革

  1、内容呈现方式改革

  在内容组织逻辑、内容量、内容重点、ppt、内容表征形式等方面改革。特别是内容的组织逻辑。传统的组织是逻辑化的:定义、意义、内容、方法等,理论—方法—问题。现代的组织有几种:(1)问题分析式:问题(案例)—方法(案例)—理论(问题串)。(2)案例分析式。(3)活动反思式。

  2、讲授程序的改革

  讲授的程序改革,主要是把学员参与的环节与教师讲授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先问后讲,先讲后问,穿插互动与活动,讲停与反馈确认等,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把教师经验与学员经验、问题等有机结合。

  3、提升讲授技巧

  注意问题引路;注意互动交流;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与学员经验和实际结合;注意逻辑性和分析的深度广度;注意语言技巧。

【参考文献】

  李方主编、钟祖荣副主编:《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李方主编、钟祖荣副主编:《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第1辑/第2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11.

  钟祖荣主编:《校长培训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北京出版社,2009.

  钟祖荣、李晶主编:《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李方、钟祖荣主编:《教师培训质量导航》,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钟祖荣主编:《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南》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钟祖荣:《校长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