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培计划 > 国培精品课程 > 第三部分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

体育中考项目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指导

2020-08-19

【课程介绍】

  1.主讲教师

  潘建芬,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2016-2018年主持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基于学生体育素养的体育中考项目课程化进阶设计项目,主编《体育中考导航》、《体育中考300问》教师用书。

  2. 培训对象

  “国培计划(2019)”——紧缺领域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北京教育学院初中体育教研员

  3. 培训课时:8课时

  4. 课程目标

  ----基于对体育中考中的学生和教学问题分析,理解大单元的必要性和概念内涵,了解体育中考项目有什么样的单元类型,对体育中考项目的知识技能体系和课程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基于中考项目大单于教学设计文本进行案例分析,学会超越常规课和小单元、基于水平或年级进行通盘设计,加强体育中考项目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重新规划初中体育课程和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结构。

  -------围绕“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需注意哪些基本问题”进行研讨,厘清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体育元素、技能迁移、时空设计等要素,让大单元教学可设计、可实施。

  5. 培训方式

  课程采用混合培训方式进行,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适切的培训方式为主,具见表1。

表1 课程结构及采用的培训方式

jpkc-03-01-b1.png

  6.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

  课程评价课后即由学员填写课程评价卡完成,考核方式主要由授课教师和小组值日组长合作完成,考核内容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和贡献、改进建议和大单元设计作业。

【专家点评】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说是目前学校体育最为困境的学理问题,无论是学者专家还是一线教师,都在试图解决内容重复设置的困局。无疑单元教学作为构建体育课程体系、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的基本单位,是提高教学有效性、解决内容低级重复的关键,也是推动体育中考项目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该课程为初中体育教师重新规划初中体育课程和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结构,可以避免体育中考项目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上的孤立盲目与无序重复,解决了教学过剩的低级重复、教学机械的简单粗暴、缺乏符合运动规律和学生发展的课程设计问题。同时这样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既能注意水平教学计划的整体构思又关注学年学期上的有序安排,既关注当下的学生发展需求又着眼于未来终身体育的发展目标,加强了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学院 张凯教授

【课程内容】

  一、为什么要进行体育中考项目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1.现有教学或单元常常会无意识“脱离目标”,难以确保初中体育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

  体育课的使命是“锻炼青少年的身体”、“学习用于健身和娱乐的运动技能”和“利用体育的教材特性优化青少年的品行”,学校体育三位一体的目标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培养健全人格,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些都赋予了体育课程的三维目标。但反思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往往只是简单地完成某个中考项目教学,或只是单一的达成中考目标,其原因可能是对体育课的三维目标不理解,在设计和教学中难以体现和执行;可能是因为习惯了教教材,难以将课程目标借助中考项目运动技能转化为具体的目标;也可能是教师难以运用系统的整体原理编排教材和设计单元,确保每个教材、每个单元的技术点、知识点和渗透点不再零散。

  2.初步体验的低级重复教学和突击性的高强度训练,难从整体上把握局部和进阶提高

  初中体育教学多数教师就是根据市区级过程性考核要求,一学期、一学年中一项一项地教,4-6课时一个接一个单元地教,就出现了学生连续跳绳6节课跳得腿疼、耐久跑单元连续每节课跑2000米、4次课单杠上挂着练习引体向上等简单粗暴的单元教学,出现了初三学生耐力差、力量差、协调性差等问题的突击体能训练,只重视考试项目的技术教学和要重视考试积极练习的思想教育,没有把教学放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体系中整体设计和螺旋提高,没有抓住初中阶段发展学生耐力和力量的核心目标,难以教深教透教得有效。

  3.跳出功利主义的禁锢,从应试走向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中考作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无奈但有效之举,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中考项目设置的意图,就不会只看到树木忘了森林,而会从成绩观改变为健康观,从健康角度来看待体育中考,从学生的发展来思考课堂教学。在理念上能从学生的健康出发,从提高学生体质角度来思考中考体育,把中考体育作为手段来促进学生健康;在内容上能理解考核项目以及教材特性,把教学与中考融为一体,使教学真正为促进学生中考成绩服务,教学就不会被考试所束缚;在手段上通过具有全面性、针对性、趣味性的多元练习来提高完成某一动作所相应的素质及动作基础。也就是改变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常态化现象,改变体育课的中考化倾向,能从指向学生一贯性成长提高的视角设计与实施。

  4.发挥体育教师自身专长,为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空间

  由于小单元教学、什么内容都蜻蜓点水教的现状,多数老师需要放弃自己精通的专项,改教很多自己并不擅长、零碎且不系统的内容,使得一专的体育教师有劲使不出来,什么都教又使体育教师成为“万金油”,技能多偏杂偏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其专业化发展难以实现。大单元教学能使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充分得以体现、驾驭教材的能力得以提高,使体育课程走向系统化、科学化。“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需要较长时间的单元,才能让学生最终掌握一至两项运动特长,既满足学生运动能力和健康发展的需要,也给予体育教师专业发挥与发展的空间。

  二、何为大单元教学设计

  1.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

  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结合课标、教材、学生和考试,从优化教材结构和通盘设计着手,宏观审视一个教材完整贯穿过程,发现教材之间、教学之间相互关联和互为补充的内在关联,运用系统的整体原理编排教材,沟通教材之间的联系,超越常规课和小单元设计,使每个单元不光有教学“点”的设计,还有教学重点“面”的设计,更有贯穿学期、年级或水平的大单元“线”的设计,避免各运动项目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上的孤立盲目与无序重复,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明确、集中和有效落实。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体育教师站在更高的视角,把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作为教学的宗旨,注重教学的大视野和整体性,重新集中再组合、再分配,加强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体育中考项目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与被动应对中考要求设置的单元相对的主动考虑学生发展目标的单元,是与注重具体技能的教材单元相对应的重视具体技能背后的态度、思维和知识的目标单元,是与关注技术点或短期效果的“课”和“比赛”相对应的关注人的发展的长期效果的单元。

  2.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1:符合运动技能学习和形成的规律。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和主线,而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种建立在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是学生对某一项目动作由不会到会、由初步会到臻于完善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需要连锁的、系统的、可持续的大单元教学循序渐进、越引越深。

  理论依据2: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校体育目标、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教学内容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运用系统的整体原理编排教材、整体备课、组织教学,可以使每个教材、每个单元的技术点、知识点和渗透点不再零散,而是从全局、全面的视角形成一个“目标链”、“知识链”,而这个整体就是大单元。可见,大单元教学是把握体育教学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核心,是用大单元教学的累积量变促进体育整体教学质变的内容载体。

  理论依据3: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单元的大小实质上是教学过程的长短和合理性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单元的大小和规模都有一定描述。美国学者Sidentop认为9个学时的单元只能是经验性的体验,容易造成过剩的初级体验,对单元规模的要求是至少9学时以上。日本学者宇土正彦、永岛惇正等认为,单元的扩大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造的前提条件,对单元规模的要求是从12学时左右到一学期。中国学者毛振明等认为,单元过小是造成教材重复、学习无深度、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单元的规模和设计问题是影响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将教学的诸要素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做到相互渗透、纵横贯通和整体联动。

  三、体育中考项目都有什么样的大单元

  不同教学指导思想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对教学过程的认识结果,以及统整和聚焦核心的思维视角,形成了体育中考项目不同类型的单元。从教材特性分析来看,有项目单元、技术组合单元、体能单元、知识单元和拓展单元(见表3);从教学实施形态来看,则有间歇教学单元、交替教学单元、不规则教学单元和强化教学单元等(见表4)。这些单元有的以客观的运动技术体系为依据来设计,有的以学生主观问题来设计,有的以短中长并行螺旋的视角来设计,有的以连续和不连续的视角来设计,有着各自的现实背景、结构特点和组合运用。

表3 体育中考项目的大单元教学类型(从教材特性)

jpkc-03-01-b3.png

表4 体育中考项目的大单元教学类型(从教学实施形态)

jpkc-03-01-b4.png

  四、体育中考项目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1.案例内容选取

  案例1:中考项目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组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案例2:基于目标进阶的初中引体向上大单元教学设计

  案例3:基于初三体育中考的身体素质强化大单元教学构建

  2.案例文本资料

  案例文本资料来源于项目下发的学习资料之一《体育中考导航》(北京出版社2017年出版),其中的《基于目标进阶的初中引体向上大单元教学构建》、《基于初三体育中考的身体素质强化大单元教学构建》和《中考项目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组合大单元教学设计》。

  3.案例分析要求

  要求1:利用1小时的时间所有学员完成对案例1的研讨分析。首先用15分钟时间,学员自主阅读和分析案例1;然后每个学员在各自小组内轮流分享案例的两点设计理念、三个设计优点和一条改进建议,每人3分钟;值日组长汇集本组学员观点进行最后的组间汇报交流;最后10分钟,授课教师给予各组观点交流的总结,并以结构导图的方式全面分析案例1大单元设计的理念、思路和进阶路径(见图1)。

jpkc-03-01-t1.png

图1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大单元设计

  要求2:用30分钟的时间分别完成案例2和案例3的研讨分析。小组研讨中,各组中的教研员和体育教师,以各自教研视角分析每个案例的设计优缺点和实施可行性,并结合自身所在地区或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集体交流汇报时,各组出一个教研员或体育教师代表进行优缺点、可行性分析和改进建议分享。

  五、中考项目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需注意哪些基本问题

  1.“写一写”、“说一说”你认为或会关注的基本问题

  写一写:每个学员结合刚才的3个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您认为初中体育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在学员手册上写下你想到的2-3个问题。

  说一说:如果让您来设计和实施体育中考项目的大单元,您会关注和思考哪些问题?请学员与身边的同伴说一说。

  2.“听一听”有哪些需注意的基本问题

  问题1:把体育元素渗透到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思考。学生在体育中考项目中不仅需要学习项目技战术,提高运动能力;不仅需要练习,提高成绩;不仅需要学会练习的方法,能在课外、社区等活动中运用这些方法;不仅需要兴趣,也要有乐趣。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就是在设计中可以融合其诸多要素,通过多种组合、多种搭配、多种变化来实现,使练习不枯燥、不单一,确保教学中有技战术、有强度、有对抗、还有趣味。

  问题2:运动项目和空间定位的跨越迁移。大单元教学,不仅指在一个相对较长而集中的时期内,对一个项目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也指在一个相对较长而分散或嵌入的时期内、对一个教学目标迁移的学习。如投掷实心球,不一定就是在实心球教学单元中解决挥臂的速度与角度、蹬地的力量与速度、由下而上的发展顺序等因素,同样可以通过篮球由近到远的头上传接球、对墙传球、对地砸球比高、坐在地上传过一定高度及远度的标志物、坐跪站传球的对比等多形式的动作练习来解决。同时,大单元教学内容不仅限定在一个相对阶段,如提高学生耐力,体育教师往往常态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冬季时节,而在其他时间往往忽视对学生耐力素质、心肺功能的练习。

  问题3:大单元教学过程及所需时间设计。大单元教学具有间歇、交替、不规则和强化等特点,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单元,需要天天练、常年练,需要课课练、课外练;如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作为体育中考篮球项目的核心技术,可以平均每学年9课时左右、着重三个学期的时间安排,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改进,以连续和非连续状态安排教学。不同项目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有的内容集中在第一阶段,有的贯穿在三个阶段,在设计和实施时教师要心里有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但不要任意拉长所有目标的时间长度,那样,总体就会紧张,学生的学业负担会加重。

【参考文献】

  [1]潘建芬.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以体育课程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8(10):40-44.

  [2]潘建芬.体育课程需要目标单元教学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12):107-111.

  [3毛振明.“大单元教学”: 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体育教学改革思考之五)[J].浙江体育科学,1994(10): 5-8.

  [4]Paese,P C.Experimental Teaching Uni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search[J].Physical Educator,Indianpolis,1986,43:141-145.

  [5]潘建芬.多维目标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以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为例[J].体育学刊,2019(5):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