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培计划 > 国培精品项目案例

体育项目的深度学习与教研改进

——2019年初中体育教研员班培训案例

2020-08-18

  该项目是“国培计划(2019)”——紧缺领域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北京教育学院初中体育教研员班。2019年11月4日至13日,对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9名初中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围绕“体育中考项目的深度学习与教研改进”主题,设核心课程、观摩课程、实操课程和交流课程,提升全国各地初中体育教研员的立德树人能力和教研业务能力,实现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方法传递、信息传递和信念传递的培训过程。

  一、项目的需求调研

  做好学员基本情况和需求调研是确保培训质量、有效落实培训目标的首要基础。通过培训经验分析、培训通知前期“培训准备作业”、集中培训报到日调查问卷和培训中具体跟进反馈等多种方式,进行基于项目主题的需求调研(见表1)。

表1 项目的需求调研分析

xmal-08-b1.png

  二、培训对象分析

  培训对象分析就是了解学员的起点、诊断学员现有水平和个体差异,清晰培训对象是谁、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培训对象分析主要通过学员名单信息、培训前期作业和培训前期调查问卷分析完成。

  1.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学员来自全国26个省(直辖市)及兵团生产建设兵团,具有开展全国性调研和联合研究的可能;男学员占比接近八成,与全国体育教师性别比例基本一致;平均年龄39岁,正是年富力强、累积教研经验和向更高发展的关键期;且96%的学员都具有一级以上的职称,教研员与体育教师比例各占一半左右。从表2来看,培训对象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和教研经验,具有开展全国性研究的基础。

  2.培训对象的教研业务能力分析

  通过对培训通知中学员前期准备作业“每一位学员思考初中体育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初中体育教研的关键要素”、“每一位学员总结撰写一份您所在地区(或学校)的体育中考教研经验或方略,重点介绍地区/学校体育中考教研方面好的做法”的反馈情况分析来看,多数学员的作业答非所问或没有回答问题,有价值、有分享经验的作业不多,或许是学员缺失没有分析提炼能力,或是态度问题,但总体可以看出学员的教研经验多数停留在经验层面,问题意识、表达能力和撰写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表2 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xmal-08-b2.png

  初中体育教研员作为一支非常独特的专业队伍,具体领导、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初中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发展。从教研员业务能力视角的自评来看(见表3),开展此次主题培训非常有必要,46.6%学员认为开展体育中考主题的教研训能力一般,相比其他业务能力来看,此项认为“一般”和“不行”的学员比例相对较高。

表3 对培训对象各项教研业务能力进行评价

xmal-08-b3.png

  3.培训对象对体育中考的认知

  调查发现,近2/3的学员对本地体育中考表示满意,1/3的学员表示一般,还有5.7%的学员表示不满意。但74.4%学员认为体育中考导致教师只对考试项目进行教学,而忽略其他项目/技术教学;64%学员认为体育中考导致学生只对考试项目进行练习,而忽略其他体育锻炼。学员对体育中考这个“以毒攻毒、权宜之计”有着一分为二的看法,认为体育中考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以考促练;学校家长重视;打下身体体能基础;人生闪光点永久的回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激发锻炼动力;增强身体素质;引导体育锻炼;提升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主管部门的重视;舍得花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给了学生一个练习的理由,给了教师一个抓手;指挥棒作用明显……。但体育中考也有着明显的消极作用:城乡差距大;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人情关系;运动兴趣降低;应试形式过重;教学内容常规推广;忽略其他素质发展;对均衡发展不利;项目选择单一;教学看向中考;学生掌握不了1-2项运动技能;授课中脱离课标;学生被动地学;体育中考结束体育课也结束……。

  三、项目实施方案

  1.培训主题和目标

  聚焦“体育中考项目的深度学习与教研改进”主题,通过10天集中培训,使学员了解学科发展态势和培训专业理念,帮助学员理解体育中考“深一层”、观察体育中考“多一招”,指导体育工作“智一点”,并能基于学生研究和大单元进行教研设计与指导,能结合自身实际教研工作付诸实施行动,将其有效运用于未来工作需要的教研训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初中体育教研员队伍。

  2.培训内容与课程设计

  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聚焦研修主题,项目在培训导入、培训过程、培训小结、网络及追踪四个转换指引下,设计了具体课程维度和研修专题,共计60学时(见图1)。

  3.培训方式

  方式1:混合式学习。研修采用集中面授为主、以网络研修为辅的混合式学习形式。短期集中采用专家讲座、参与式培训、案例学习、实地考察、现场诊断等方式;培训前期和后期设计网络追踪指导,重点是阅读、交流与答疑;

  方式2:共同体合作学习。研修全过程以5-6人为小组,注重研修小组共同信念和愿景,强调成员各自见解与信息的分享,创设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承担责任等多方面的合作性活动。

  方式3:论坛沙龙式学习。研修注重发挥培训学员资源,通过主题交流,从理论、思想、实践、方法等多层面进行思维碰撞。

  方式4:案例体验式学习。在“理论学习、情境模拟、互动研讨、案例剖析”的培训与研究中,注重典型案例的剖析,注重研修主题的体验,注重实践应用的实战。

  4.培训成果与考核

  (1)项目对学员的考核评估方式

  项目对学员的考核评估指标包括参与情况和能力表现。参与情况涉及学员培训出勤情况,学员在培训中的情意态度,学员参与研修互动、班级活动的表现和为班级服务的贡献等;能力表现涉及学员在研修中专题分享、互动交流和观摩研讨中的作用体现,在小组任务完成、个人作业完成的质量等。项目将通过学员研修指导手册、学员考勤表等工具,考核学员出勤情况和学习表现,观察与分析学员的学习反应;通过应用学员课程评教表、学员项目满意度评价表等评价工具,考核学员对授课教师和培训项目的满意度。

  (2)项目绩效考核任务

  每一个学员产出一份研修成果,可以是区域中考经验攻略,可以是学校/区域体育中考项目单元设计,可以是体育中考实用工具包,也可以是体育中考项目的教研活动方案或培训课程,汇编《体育中考指导手册》;在训后以网络研修平台、微信平台等形式追踪学员应用情况,反馈学员训后的行为变化及该项目的影响力;项目产出培训绩效报告和培训资源包。

  5.跟踪服务措施

  措施1:需求跟进追踪指导。在短期集中培训后编制调查表和训中访谈提纲,重点了解培训学员对训后跟进和追踪指导方面的需求、想法和意见,给予及时跟进。

  措施2:发展影响追踪指导。采用微信群和网络平台,由研修班负责人和业务班主任在研修结束后半年内进行回访和抽样访谈,了解学员发展和辐射影响情况。

  措施3:网络在线追踪指导。利用学院京师网平台,建立与学员的长效联系,为学员提供教研训方面的资源支持,为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答疑解惑。

  措施4:微信即时追踪指导。利用微信平台和“卓越体育教师”微信订阅号,使学员在训后能常保持移动式联络沟通,进行即时的跟进交流。

  四、项目实施过程和组织

  1.培训主题的牵引导航

  初中体育教研员作为初中体育教师的一面旗帜、一个影子和领头羊,是能在体育理论与实践中架起一座桥梁、能在专家与初中体育教师之间开辟一条通道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培训紧扣初中体育教研员和体育教师关注的体育中考话题,聚焦“体育中考项目的深度学习与教研改进”主题,定位于拓宽丰富、提升引领、推进创新、分享凝练的目标,结合新时代初中体育教研员的多重需求,结合问题需求调查,注重从理念、方法、案例、技术多角度解答。

  2.核心课程的专业引领

  培训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决定着培训质量,课程就是引领学习者在跑道上奔跑,使之最终无须引领、自能奔跑。项目组抓住规划跑道、让学习者“跑起来”的两个关键课程设计要点,打开学员的教育视野,提升专业理念,给予高效指导,开启教研天窗。如学科专家和特级教师讲授的核心课程,给予学员学校体育改革形势、国家政策与需求、体育中考领域方面的专业引领,体现研修学习的高度。

  3.实践课程的深度体验

  实践课程操练中,通过任务卡片式的团队组建、振奋精神的集中注意、旗人旗事PK、呼吸的力量挑战等参与性、互助性、挑战性的拓展活动,让学员快速融入团队、组建小组、积极参与,在“体验-分享-总结-提升”中搭建有效沟通平台,增进学员之间理解信任,构建培训文化价值观。通过静态拉伸、身体准备的激活、动态拉伸、身体功能性诊断和训练、自重功能锻炼、专项体能等实操体验,给予学员体能和身体功能锻炼颠覆性的指导,对发展学生体能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有了新的手段。通过小组展示汇报、专家讲座课后点评、观摩课点评等方式,让学员深度走进项目、深度融合培训。

  4.观摩课程的样板交流

  通过城区一般校、特色校、协同基地校等体育中考项目常态课的观摩课程,学员观摩了体育中考项目和“+体能”教学,观摩了初中各年级进阶的体育中考项目教学,观摩了年级进阶大课间活动和初三体育大课站点模式,观摩了体育中考项目常态课二次教学,观摩了基于功能动作筛查FMS的中考项目+体能教学,总计观摩了34节课、28位授课教师,还有1个大课间体育活动、1个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展示馆,大大开阔了学员的课堂和教学视野,给学员提供了操作样板和实施路径。

  5.交流课程的论坛碰撞

  为了让学员更好地交流互动、分享提炼全国体育中考的经验和问题,项目设置了体育中考经验攻略、体育中考教研训方略、体育中考区域样态三个mini论坛,展开北京市特级教师工作室、覆盖全国26地区学员、北京教育学院培训师、海淀-东城-昌平-密云教研员的专场交流,了解多样态、多类型的体育中考常态,感悟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学员的真需求和真问题,分享研修班学员丰富多样化的地域中考信息、中考策略。在经验分享和对话碰撞中,众筹分享了全国各区域和学校的经验,传递互通了全国体育中考和教研信息,还增进加深了学员之间的了解和情谊。

  五、项目的培训模式创新

  模式是整个培训的特点和样式,包含培训的各个因素,是实现此期培训目标、提高培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基于培训目标、课程时数、学员特点以及场地设施等不同视角和多种因素,采用培训落地一体化模式,将培训的理念和思想通过混合式形式落实为教研员可实操的教研设计和行动,将“学、教、研、用”四位一体有机结合,在混合学习和互动中,最终落脚在体现展示、论坛和设计的“应用”上,以达成培训实效和凸显培训特色(见表6)。

表6 培训落地一体化模式结构

xmal-08-b6.png

  六、项目特色

  1.北京市级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的升级

  项目以北京市2016-2018年“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基于学生体育素养的体育中考项目课程化进阶设计为实践基础,以产出的《体育中考导航》、《体育中考300问》为项目资源,可以说是以北京先行试验带动全国开展体育中考项目深度学习与教学改进。通过培训前期体育中考绝招性与有效性策略作业案例,通过培训小组研究报告厘清“学生体育中考前的烦恼是什么、体育中考前学生急需解决的困惑有哪些、体育中考项目与分值、体育中考的关键人物、体育中考的绝招性与有效性策略、体育中考教研需要哪些支持”十个基本问题,通过培训后期学员返回的作业,项目组总结汇编《体育中考的100条教研训策略(初稿)》,产出从北京到全国的体育中考经验成果。

  2.一体化的小组研修共同体

  项目组通过前期对每位学员的了解和交流,在培训学员手册中就将学员异质分组以5-6人为小组,构建了8个小组,并做好电子相册通讯录。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热身拓展、小组完成听评课交流、小组完成专家点评、小组制作值训简报、小组为单位外出观摩、小组完成研究报告、小组组合结业展示汇报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学员的参与感和融入感,确保了每一个学员的双重归属感和认同感,并缓解了项目负责人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3.“研修公约”培训文化的价值渗透

  项目组在研修手册中设置“研修公约”空白栏,通过项目团队教师与全体学员在研修学习过程中即时形成的点滴共鸣和约束要求填补,共建培训研修要求,如“教师下课或学员点评后击掌3次表示感谢”、“他人发言时专注聆听”、“上课手机关机或静音”等,把培训精神、价值观念、体育精神等寓于各种有形的载体中,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接受熏陶、获得知识,真正从理念、形式上让学员感受到培训的创新和文化。

  4.历练和发挥市级卓越教师工作室成员

  利用教育部示范性“国培计划”项目平台,项目组为体育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提供了走进国培讲堂的机会,他们结合项目主题,凝练自身教研思想,有的做了区域体育中考教研经验论坛发言,有的做了学校体育中考教研经验介绍,有的做了初中体育教研组建设和整校推进策略讲座,还有的走进协同基地校异地上课,充分发挥了工作室成员作用,也在国培讲堂上进行了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