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拥慧(中西部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学员)
缘聚国培,超越自我
一、遇见美好
2017年11月9-18日,香山红叶层林尽染,我,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教育科学研究院一名初中数学教研员,有幸参加“国培计划(2017)”中西部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中学数学)第一期湖北培训班的培训,开启了终身难忘、影响深远的10天研修之旅。
正如北京教育学院陈丽教授在开班典礼上所说,“研修恰是一段旅程,会遇到美好的人和事,珍惜每一次遇见,珍惜每一次碰撞,珍惜每一次反思,您会变得更加美好!”感恩项目组的精心设计,让我们遇见优雅知性的伍春兰副教授、睿智风趣的王尚志教授、严谨而又接地气的雷文虹老师……遇见了北京二中、北京101中学、北京陈经纶中学、华侨城黄冈中学等一批名校的名师们!
每位专家(名师)独道的见解、新颖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渊博的学识无不影响着我,丰厚了我的学识,滋养了我的情怀,激发了我变革的斗志。
尤其难忘伍春兰副教授,她的《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报告,以解题教学的案例剖析找到思维的开端,引发学生的思考,案例极具代表性,剖析极具说服力。伍教授关于《数学教学设计的那点儿事》的培训讲座对教学设计的本质做了精辟论述:为什么教与学、教与学什么、怎样教与学及教与学得怎样。在访名校环节,伍教授对同课异构老师们的点评,结合理论做了实践上的对照,通过得失成败分析,引领我们理解理论的价值意义;在《微格教学》中伍春兰教授和郑亚利教授对每位参赛教师都做了精彩点评,既肯定了每位选手的亮点,增强了老师的信心,又诚恳地指出每个教师的不足,为他们的专业发展之路指明方向;伍教授在《Geogebra(动态数学)学习》一课上,她就一款实用的教学软件的操作技术对我们进行了技能训练。耐心细致地讲解,娴熟灵活地示范,辅以数学原理的解释,使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我们,能较好地理解进而较顺利地掌握操作要领。特别是伍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的治教精神,深厚的学术涵养,亲切的对话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优雅的学者气质和从容的教授风度,让我们领略了北京教育学院名师风采,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二、转化提练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我经常翻开培训手册,看看14场报告的笔记和伍教授的评课视频,不断地反思他们的教学思维,不断加深对教学的理解,对课堂的掌控,对细节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提高。
“没有对比就没有觉醒”。北京名校访学,使我深刻认识到自身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欠缺。对比教学,我们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教育条件的差别,更为关键的是教育理念上的差距,我们是“授之以鱼”,北京名师是“授之以渔”。北京名师注重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方法、学会总结;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而我们很多学校仍然是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注重“苦读+考试”“计算+逻辑”的教学模式,灌输式课堂,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2018年6月,我结合北京教育学院学习的真经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探索,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实现“教、学、练”完美结合、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教学练三位一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同年12月论文《“教学练三位为一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在《黄石教育》第四期发表。2020年5月《初中数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的典型案例》已通过《中小学数学》杂志社初中编辑部的一审,预计11月发表。
三、示范引领
作为教研员不应是闭门研究写论文,而应是学科教研团队的领航人,必须以带领广大教师共同进步为己任,这也是国培学习对我们的要求。
2018年8月,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组织了60多位黄石名师,用了不到二年的时间,完成初中数学《智慧课堂导学练》学生用书和教师教案的编写工作,目前12本书已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在全县推广使用,并且还辐射到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引发这些学科教师进行《智慧课堂导学练》学生用书和教师教案的编写。编写的教学案减轻了全县教师的备课负担,提高了全县教师的备课质量,使教师能把大量的时间移向复备,移向课堂,移向批改学生的作业和纠错。
2019年12月,我主持的课题《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被列为黄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的重点课题。2018年9月、2020年6月在市教科院作了《2018年黄石市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2020年黄石市五月调考考数学分析报告》,并得到同行的肯定与好评。
感恩北京教育学院这段刻骨铭心的邂逅,我们相识,我们相伴,我们讨论交流,我们总结反思,我们与国培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与同行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相信我们每一参训者,都在把国培学到的理念运用到教学教研实践中,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