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培计划 > “校长国培计划”第二期名校长领航项目案例 > 凉山教育帮扶
千里凉山齐聚首 教育帮扶再出发
——北京教育学院培养基地第二期支教教师赴会东开启教育帮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凉山州教育帮扶行动有关部署和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北京教育学院基地培养方案,5月21日,由北京教育学院基地组织,来自广东、陕西、天津、河北、云南、四川、辽宁7个省市的17位支教教师经过长途跋涉赶赴凉山州会东县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5月22日下午,教育部凉山教育帮扶行动北京教育学院基地第二期支教教师座谈会在会东县教体科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会东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社科联主席王礼学,会东县政府副县长杨开金,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校长学院)名校长项目办副主任、会东县教体科局挂职副局长郑璐博士,各受援学校校长以及17位支教教师。会议由会东县教体科局局长王世伟主持。
杨开金副县长指出,上学期北京教育学院基地18名支教教师在2019年教育部教育帮扶会东行动中,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不仅为会东县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并且积极组织参与“中国好老师”“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各位支教老师的帮助下,会东县各受援学校与北京教育学院基地各名校长工作室共同搭建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会东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郑璐博士代表北京教育学院培养基地对会东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对凉山教育帮扶行动的高度重视,对支教教师工作生活上的支持与照顾表示感谢。他肯定了上一学期支教教师的工作,并从“明确定位”、“务本求实”、“各尽其责”、“精准帮扶”四个方面对第二期支教教师提出了工作要求,既有大方向的引领,又有工作细节的叮嘱,为第二期支教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
与会领导为上一期留下来继续支教的7位老师颁发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凉山教育帮扶行动纪实荣誉证书”。
成绩代表过去,希望留给未来。第二期支教教师代表衡水市第十三中学张永胜老师、云南省保山市第六中学万勇老师分别作了发言。作为支教团团长,张永胜老师从听从指挥、尽职尽责、发挥特长三个方面与支教教师共勉。万勇老师则是新加入支教团的一位大哥,他谈了初加入团队、初到会东的感受,朴实、诚挚。
王礼学常委最后总结发言,他强调会东各受援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此次教育帮扶行动的重大意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感情上热忱真挚,生活上全面关心;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北京教育学院基地搭建的平台,发挥好支教教师的作用,宣传好支教成果,让更多的学校、学子受益。
5月23日下午,教育部组织召开四川省凉山州教育帮扶行动第二期支教教师到岗工作远程视频会议。北京教育学院基地组织支教团17位支教教师全程参与会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同志介绍了凉山州支教帮扶行动的概括,充分肯定了各位支教教师参与凉山州支教活动,助力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他用“凉山支教无上光荣,凉山支教人生精彩,凉山支教好事办好”三句话勉励各位支教教师。
会后,各位支教教师感慨颇多。来自云南昆明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的陈雪艳老师说“我愿意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在我平凡的岗位上做我应该做的事情,为会东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上一期留下来继续支教的广东佛山大沥镇河东小学的吴彩凤老师说:“虽然支教道路曲折,充满艰辛,但我一定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与会东县教师携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019年下半年,北京教育学院基地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国培项目办的有力领导下,凝聚价值共识、牢记使命担当,形成了基地、领航名校长所在学校、支教教师三位一体的专业协同帮扶模式,基地负责统筹设计与全面指导、领航名校长侧重资源支持与持续跟进、支教教师则是身体力行团结作战,顺利圆满完成第一个学期的支教任务,更是与凉山州教育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2020年,北京教育学院基地将在第一学期帮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帮扶工作体系、进一步精准对接帮扶重点、进一步有效破解帮扶难点,牢记使命担当,加大帮扶力度,齐心协力、同频共振,共同期待凉山州教育脱贫攻坚战胜利号角的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