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时间:2018-08-16
京教院发〔2016〕1号
各部门:
现将《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教育学院
2016年1月11日
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服务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中小学)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校长、园长及教师(以下简称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北京教育学院创新发展理念,转变服务方式,聚焦问题解决,促进有效发展,特开展协同创新学校计划。
该计划强调“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即创新校长教师研修模式,促进校长教师自主发展,在研修模式和教育问题的解决上更多依靠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新方法的运用;协调即抓高端促优质,抓农村促公平,使各区域各类学校协调发展;开放即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用于研修及项目中,并在项目实施中构建开放的资源生成机制;绿色即立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学生、教师、校长、学校的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共享即教育学院与各区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校长教师建立研修合作联盟,开展项目共同攻关,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该计划采用RLD(Research,Learning,Development的缩写)模式,即研修合作联盟围绕学校办学与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基于问题解决的需要开展项目学习,通过问题解决促进共同发展。即通过学习,研究问题,实现发展的模式。它不是单纯的培训,也不是单纯的研究,也不是单纯的工作,而是基于研修的行动研究模式,或有支持的学校改进与教学改进模式。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着“把培训课堂建到学校,让校长教师研修真正发生”的理念,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围绕学校办学与教育教学目标和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院与各区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合作开展为期三年(2016—2018年)的行动研究,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校长教师发展和培训者的发展,实现学校的持续改进,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在三年中滚动实施,达到200所项目学校。项目学校以郊区学校为主,以普通学校为主。
(二)具体目标
1.通过实地调研,做出科学分析,确立行动主题和实施方案。
2.围绕主题开展多形式的学习研修,拓展干部教师视野,提升干部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开展行动研究,取得研究的实际成效。
4.在提高学生某一项或多项素质方面取得有效进展。
5.支持学校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促进学校有效发展。
6.培训者围绕主题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有效成果。
三、实施原则
1.深层次融入干部教师实践。项目要求培训者深入中小学、幼儿园,深入了解办学和教育教学实践,深切了解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发展需求,以办学和教育教学具体问题为切入点,与干部教师共同探索有效工作策略方法。
2.近距离观察学生发展。项目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最终目标,要求培训者近距离观察学生,与干部教师共同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将规律运用到办学和教育教学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观测学生成长进步,提高学生培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多角度研究学校改革。立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从课程、课堂、学生、学校文化等不同角度入手,有效促进项目学校的提升改进,使项目学校能够在周边或区域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4.实质性推动教育创新。要运用教育、心理、管理等科学理论,创新办学和教育教学方法,真正推动学生、教师、干部的有效发展。
四、实施策略
(一)转变研修方式
项目在工作方式上推动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教学关系:从培训教师主训、学员受训向培训教师与学员平等合作开展研修与工作改进转变。
2.研修方式:从培训为主向培训与改进结合转变,项目把研究、学习、改进结合起来,强调学做结合、学用互促。
3.研修场景:一是从传统培训教室向可移动、丰富多元的智慧教室、实训教室及实践基地转变,二是向工作现场转变。
(二)拓宽研修内容
强调实践导向、问题导向,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选择新课程开发、学校课程建设、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发展指导、学校管理改革等一个或多个领域作为研修主题,聚焦前沿、交叉、复合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习内容、研究项目、改进活动,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改进。
在学习内容方面,以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为要求,拓宽培训内容,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教学法为主向提升多学科、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教学能力转变。吸纳国内外实践与研究的新成果融入项目,拓展干部教师的视野。
(三)改变组班方式
从学员组班为主转变为以项目学校为主,从过去以跨校跨区组班、同一学科教师组成班级、学员上门培训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送教到校、送教下乡的模式。一个项目参与的学员原则上不少于20人,一所项目学校的学员原则上不多于30人。
(四)优化项目团队
项目将进一步优化指导者团队,实现从讲授式师资为主转向讲授、指导、示范等多元角色师资转变,更加注重发挥团队优势和作用。项目团队的角色与组建方式如下:
1.项目负责人。负责根据学校需求设定项目主题,根据研修主题设计项目方案并组织实施,努力达到预期目标。职责包括项目方案的设计、项目团队的组建、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总结评估等工作。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教师要具有较丰富的项目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博士学位,或具有中级职称并在某一领域有较深造诣。
2.责任专家(学校联系人)。主要负责每所学校的联系、沟通与统筹工作,项目的实施及质量。责任专家原则为学院教师,要求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项目推进执行力。一位责任专家负责学员人数应在20人左右。项目负责人至少要担任一所学校的责任专家,有多所项目学校的可根据需要另聘责任专家。
3.指导专家。每所项目学校根据项目实施需要聘请指导专家,包括学院教师和院外专家。项目指导专家团队要相对稳定。原则上,学院内的每位教师承担的项目学校指导任务不超过4所学校。
4.实践指导教师。每所学校要聘请实践指导教师,其中必须包括项目学校校长,其他还应包括各区教研员、市级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
5.二级学院可设置3名项目秘书,负责项目的具体后勤服务、档案管理等工作。
(五)整合优质资源
1.在资源方面,从相对封闭走向更加开放,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实现研修资源更加贴近教育实际、更加丰富鲜活、更具国际视野。在部分名校、特色学校、社会机构、高等院校中建立研修实践基地。项目可组织学员到研修实践基地参观、参加伙伴研修。由项目申报需求,师训办统筹安排,实践基地学校实施。
在项目中嵌入一定学时的短期专题培训以及国际化培训,拓展学员视野。
2.围绕特定主题举办论坛、展示活动,分享经验与成果。
五、成果评估
1.项目评估聚焦发展的评估,指向多主体发展,包括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校长发展、培训者发展和学校发展。主体的发展要围绕项目主题和目标,通过外显的成果形式予以呈现。
学生成果:学业水平提升,学生作品,学生事迹,活动赛事,获奖情况等。
教师成果:优秀教案,优秀课例,科研论文,研究报告,校本课程教材,活动设计等。
学校成果:学校办学理念总结,学校特色展示,学校专题活动等。
培训者成果:项目文件、论文、报告、著作、课程、教材等。
2.项目评估要把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阶段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既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活动的数量与质量,也关注项目实施的最终效果。
3.项目评估要把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结合起来,借鉴和开发评估工具,运用反映过程和结果的数据、案例、作品、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注重前后对比,着力增值性评价。
4.项目评估要把自我评估、第三方评估结合起来,力求客观公正。
六、相关保障
(一)工作机制
学院与各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向各区提供项目主题、团队构成、资源保障、对项目学校的要求与意向等信息,各区根据项目信息统筹组织学校校长自主选择或推荐学校,通过项目团队和项目学校的双向选择,最终确定项目学校,并反馈给各区和学校。之后由项目团队与项目学校共同研究确定项目方案。
(二)组织保障
干训办、师训办负责与区教师培训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做好宏观统筹,并具体协调研修实践基地的研修安排、学员注册与学分管理。外事办协调外教培训的安排。教务处负责项目实施的院内统筹。总务处负责项目实施后勤保障的统筹安排。二级学院和其他项目实施单位(研究中心等)负责项目的实施与自我评估。其他部门按职责负责相关工作。学院根据实际按主题类别成立若干专家组,加强指导以及同类主题项目之间的横向交流。
(三)条件保障
学院提供经费、设备、购买服务、交通后勤等方面的保障。各区和项目学校在人员、时间方面予以保障,并提供场地、设备、用餐等必要的支持。
(四)作风保障
学院参与项目的成员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奉献的精神、服务的理念投入项目工作中,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要遵守师德规范,坚持廉洁自律,不得接受赠送的土特产等礼品。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