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情况通报 首页 > 情况通报

北京教育学院2014年暑假中层干部会暨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专题交流(情况通报第8期)

供稿: 时间:2014-09-10

 

 

北京教育学院2014 年暑假中层干部会

暨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专题交流

2014829日,学院召开2014年暑假中层干部会暨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中教师教育人文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以及首都基础教育人才科学研究院负责人,分别就各二级学院在协同区县推进优质校建设方面的工作安排进行了专题交流,具体交流内容如下:

一、教师教育人文学院副院长吴歆欣汇报

援助优质校建设,寻找真情境中的真问题。人文学院援助优质校建设共涉及五所学校:朝阳区樱花园实验学校、西城区实验小学、北京实验二小德胜校区、西城区新世纪实验学校、西城区裕中小学。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各种各样新问题、新困惑、新挑战,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原有经验,需要借助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援助的两个关键是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研方法。

援助工作的工作方案共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私人订制。人文学院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各学校需求分析表,以需求分析表为依据设计各学科的援助方案,做到真正依据学校情境中的真问题确定研修主题,解决学校的现实问题。

二是高端支持。人文学院派出的项目负责人和学科负责人均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同时聘请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支持实践活动。

三是责任到人。一所学校一个项目负责人,一个学科一套援助方案,具体工作落实到人,从目标定位到评定审核均有专人负责。在 领导府外事办

二、教师教育数理学院院长冯华汇报

协同学院附中推进优质校建设。将组织由数理学院系主任、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的科学教育专家团队,与附中教师共同探索如何通过科技教育促进学生发展,通过研究与实践,提升附中教师认识学科本质、充分发挥学科教育价值的能力,提升数理学院教师研究、解决基础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校“阳光科技”特色的开发与实施。一是利用“阳光午间”时间,组织4-5次科普讲座(每次40分钟),面向学生介绍中学教材中涉及到的学科前沿理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关注科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意识。二是组织为期一周(大约在10月中旬)的科学沙龙。包括科普讲座、动手实验、专家一对一辅导等项目。三是根据高一学生报名情况,支持“翱翔计划”具体项目实施。

指导学校建设“阳光课程”。利用周二下午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在初一开设以物理实验为主、在初二开设以化学实验为主,同时渗透少量初中化学知识的校本课程,由学院专家与附中教师共同研究、分别授课,落实专家、教授进入初中课堂计划。

支持附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初中物理学科,通过学院教师在初二任课,与附中教师共同研究如何用物理观念及学生认知规律统领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初中化学学科,研究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素材开发问题。初中生物学科,开发一些技术难度较低、学生参与度高的其他实验。

三、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学院院长吴安民汇报

加快推进支持创新优质校建设工作的进展。在二级学院各位领导干部、系主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各优质校建设的需求和二级学院的特点,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学院领导班子制定了9个相关支持方案,依据各校的初步需求,形成6个定制支持主题,包括教学机器人的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Scratch创建故事,游戏和动画》与世界上的其他人分享—校本课程开发、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在语文及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等。下一步准备选择学校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试点工作,为全市开展培训者培训、一线教师培训打下良好基础。

在此基础上,集合教师的力量,按照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技巧三个维度形成24门课程,为各校根据自身需求提供选择,为各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提供广泛支持。

以信息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和职业教育研究所工作为中心,结合继续教育的培训需求,建设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结合网络时代泛在学习的特征积极探索、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为创新性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陈雁飞汇报

建设目标与定位。以学院落实“北京市市区教育科研部门支持普通初中校发展工程”要求为基础,以学院支持义务教育学校的工作原则为指导思想,体育与艺术学院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及教研训经验,结合学院整体规划和部署,新优质学校的初步调研和需求,以音体美学科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体育艺术特色为抓手,采用“特色建设、责任到系、专人对接、一校一品”的工作思路,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帮助新优质学校提升音体美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帮助新优质学校形成学校体育艺术特色。

建设思路与构想。为落实学院协同区县做好“五校一区”新优质学校建设,体育与艺术学院为跟进工作步伐,应需求、分学科、设专人跟进,用三年时间做到“三个一”:体育与艺术学院全体教师都要为新优质学校建设献策献力“跟进一次”;帮助新优质校形成体育艺术特色,形成“一校一品”;帮助新优质校落实体育艺术“一校一方案”。体育学科,以728日刘延东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学校体育是促进学校回归育人本原的重要途径”、坚持“四育融合”的讲话精神,以“五校、五人、五特色”为任务,协同新优质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艺术学科,以《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全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讲话精神,让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协同新优质学校艺术工作开展。

五、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张金秀汇报

“专业诊断、科学指导、团队协作”。国际学院支持优质校建设共五所学校,教育学院附中、朝阳樱花园中学、实验二小德胜分校、西城裕中小学、西城实验小学以及新世纪实验小学,国际学院向每所学校委派了教学指导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支持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基于调研的发展需求专业诊断、尊重学科教学规律的科学指导、以及北京市优质资源整合的团队协作。

建设目标:通过为期两到三年的课堂教学指导和培训,对基地校英语教师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支持,丰富附中英语教师的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提升其使用英语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其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能力,最终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具体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英语教师的外教口语培训。 针对新形势下英语教师急需提升英语口语水平的培训需求,组织专业外教对基地校英语教师进行定期的英语口语培训。

学生英语戏剧排演活动。为落实英语实践性课程、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英语做事的机会,特聘请专业戏剧老师,在全英文环境下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戏剧的表演活动。同时,通过此活动带动形成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学英语、用英语的学习氛围。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聚焦某一两个课堂教学核心问题指导教师进行课例研究。通过多轮次、循环上升的课例实践和研讨,提高教师对核心问题的理解深度,并形成优质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如教院附中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的课例研究主题是“新初一英语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六、首都基础教育人才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瑒汇报

积极为创建新优质学校目标服务。人才研究院拟建设的“中小学学校整体发展与提升研究中心”将组织学校治理研究和实践、开展相关学术活动。人才研究院将接收附属学校领导作为高级访问学者(研究员),参与干部教师培训的研究工作;开展学校整体发展与提升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发学校发展与提升实践指导方案;开展整校教师干部一体化培训实验,申报相关研究课题和研究项目,开发相关培训课程;开展附属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咨询服务和学术交流活动。做好附属实验学校学术指导工作,年内将在丰台附属实验学校举办大规模集团化办学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论坛等学术活动。

七、李方院长根据各二级学院汇报进行了几点总结

(一)做好创新优质校建设方案与人员落实

进入2014年下半年以来,学院的常规培训工作和首都基础教育新地图建设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充满挑战。各二级学院要努力调动学院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学院新优质校的建设工作。进一步细化各创新优质校的建设方案,落实好每一位教师的下校安排,做好每一位教师的沟通工作,要有“经常”下校和“长久”下校的准备。

(二)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各职能部门要抓紧下校工作的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工作,如创新优质校建设工作的用车办法,以及专职外教来院工作有关政策,切实落实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做好下半年新常态工作打好基础。

(三)加强宣传工作

及时编印《协同五区创建九所新优质学校工作通讯》,上报下传,沟通信息。建立该项工作专题网页,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工作。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