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时间:2009-06-12
教师教育的春天和我们的使命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管培俊
(
今天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首先,非常感谢北京教育学院,多年来在教师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崇高地敬意和感谢!同时向参加学习活动的四川省什邡市教育管理干部、教师以及四川省灾区的全体教师表示敬意!
今天我以《教师教育的春天和我们的使命》作为题目,目的是为了昭示我们对于教师教育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一种信心和推动工作的决心。下面,我想讲三个问题:
一、教师教育和教师建设揭开了新的篇章,揭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的进展,同时我们面临新的形式、新的挑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工作,要站在新的高度上,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要有新举措。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央、地方采取一系列措施,教师队伍建设进展非常迅速,教师整体面貌有了新的变化。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对教师队伍整体状况的判断是: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待遇偏低。这些问题总体上得到了改善。首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逐步提高。第二,教师队伍结构逐步优化。第三,师资力量配制总体上升。第四,教师地位和待遇普遍提高。第五,教师队伍成为全社会的支柱。第六,仍需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教师队伍结构问题,2008年全国普通中小教师共计1056万人。从2000年至今,小学教师呈减少趋势,初高中教师呈增加趋势。二是,教师资源配制问题,从全国来看总体上得到改善。小学师生比例由2000年的1:22.2下降到2008年1:18.4,初中由1:19下降到1:16,高中由1:15.9上升到1:16.8。同时,教师学历水平上升较快,其中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跟城镇的差距在缩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目前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农村小学教师比例达到62%,本科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达到42%。从年龄结构看,教师队伍总体呈年轻化,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但是一些地方农村教师的老龄化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三是,教师的职称结构问题。目前,农村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已经达到47%,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47.5%、45%、48.5%。
通过这几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队伍总体状况正在逐步朝好的方向发展。上述成绩的取得与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鼓励综合性大学积极参与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这样一个过程,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教育办学层次在提高。从1997年到2009年,已经从87所高师本科院校增加到103所;师专由原来的110所减少到现在的40多所;中师由683所减少到192所。第二,教师教育体系正在逐步走向开放。一是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二是支持师范院校,提高学识水平,强调师范院校师范性、学术性的统一。三是鼓励重点大学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第三,教师培养趋向一体化,师范院校与教师培训机构合作承担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培养、教师培训的一体化。形成了上到高师院校、下连中小学的多功能资源中心。
改革教师的培养制度,实现了新的突破。首先我们在师范大学进行免费教育,这样一个重大示范性举措,就是要创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就是要组织优秀人才读师范,组织青年长期从教,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大学。在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向全社会抛出一个信号——吸引优秀学生读师范,优秀人才当教师,有志青年长期从教。这样的政策效益是非常明显的,从2007年到2008年,6所师范大学招生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第二,生源数量增加,考生报名踊跃,重点线上人数是计划数的十倍。第三,生源总体看好,6所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专业平均高出省重点线30至40分。第四,生源结构得到改善,农村生源占到60%以上,男生占38%。
东北三省教育厅和高校联合,建立起包括教师培训、师范实习、教改实验、区域的教育规划在内的在职教师培训。同时,农村学校教育师资培养逐渐成长。师范支教由点到面地展开。2007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高年级师范学生到中小学实习半年,这既是教师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点,是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一个很好结合点。实习支教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也提高了农村师资水平,加强了高师院校同中小学的密切联系。
此外,创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