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情况通报 首页 > 情况通报

《修炼内功,强化质量—马宪平同志在学院2008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情况通报》第1期

供稿: 时间:2009-02-25

 

修炼内功,强化质量

——在学院2008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  马宪平

2009113

 

各位老师、各位督导专家、各位教学管理干部: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一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感谢教务管理部门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付出的艰苦劳动,感谢教学督导室的各位老师一年来为提高教学质量所作出的贡献。

今天学院以“总结教学管理经验,提高教学与培训质量”为主题召开的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工作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每学期初、期末的教学工作会是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召开的重要会议,也是学院教学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应引起学院各级领导,特别是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教学办公室主任的高度重视。如果要检验一位大学领导干部是否称职,那么他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狠抓教学质量”应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在这一点上,我们应永远保持清醒,不重视抓教学、抓教学质量的领导干部不是一个称职的干部。

根据中央、市委的统一安排,从今年3月开始,我院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中央、市委、市委教育工委对此项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共识、领导发展的思路、推动发展的能力、促进发展的措施,确保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师生员工得实惠。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开展调查研究,准确地找出本单位影响科学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教育学院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虽然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有待深入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但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应该是一个大家比较关注和较为突出的问题。借此,我主要谈两点意见:

第一,实现学院的科学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

队伍建设包括教师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后勤职工队伍等,今天主要谈教师队伍。这些年来学院教师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我院现有教师24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48%,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91人,讲师及助教142人;50岁以下192人,40岁以下111人,30岁以下22人,40岁左右的中青年教师占百分之五十多,全院女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9%。从中可从看出,中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的主体,这样的师资构成是否与学院现在的发展定位相适应?还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来建设这队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院的办学定位是坚持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向,做好师干训工作。这个定位不会变也不能变。我们要坚持办学定位不动摇,提高教学质量不懈怠,坚持深化改革不折腾。在这个大的指导方向下,我们要研究队伍如何建设,研究队伍怎样适应学院的这个定位。前一段召开老同志座谈会,有老领导提出:“希望我们的老师要上得去、下得来,否则无法对教师实施有效培训。”甚至有的老同志提出,“从来没有当过小学、中学教师、校长,你有什么资格培训教师、校长?”当然,这个问题值得商榷,但可以理解。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小学教师结构也在变化,大量高学历的人才加入到中小学教师的行列中,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做好培训就要研究我们自己的教师成长问题,研究教师的成长路径,要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既要从长计议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抓结构改善,定发展规划;又要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地抓,一件事一件事地落实。去年学院抓了青年教师下校挂职、进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抓了青年教师拜师活动,这就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教师队伍建设要有紧迫感,要深入研究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快促进教师成长,要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不断开拓创新,让我们的教师在教育学院这个特定环境下快速成长。

现在大家都很忙,但不能浮躁。我们提倡“潜下心来搞教育,潜下心来下基层”,要深入研究我们的培训对象,研究培训问题,力求有所突破,有针对性地讲好自己的课,讲深自己的课。真正在培训的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颇有影响,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得到业内的广泛好评与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而不是急功近利、目光短视。

培训者,教师的教师,是何等神圣的职业。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们则是灵魂工程师的引领者。它要求你要更快、更高、更强。要求你的学识,你的人格,你的思辨,你的理智,你的激情,你的魅力更高人一筹。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是很难的要求。要证明自己在学科上是优秀的,要有实践经验,有社会融合力及与人的合作能力,有良好的声誉;要能参加方法训练并能主持训练;必须学会创造性的联系实际;必须是终身学习的榜样,能激发自己强烈的学习愿望。教育培训者成功的关键,在于他要看到教师是特殊类型的群体,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职业经历和学习经历;教师是高度敏感的受训者,他们知道实情,能看清表面现象,具备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也就是说,对教育培训靠忽悠、靠一知半解、靠敷衍塞责是不行的,最终砸掉的是自己的牌子和饭碗,毁掉的是教育的事业。

说实话,培训者应是高水平的专业人员,他有能力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分析,作出自我批评。能够把学习看成职业生活的法宝和个人生活的魅力所在,有比别人更为强烈的教育责任感,渴望通过教师去培养学生,它的生命力不在于收获,而在于播种。保持知识的高水平,保持与实践的高密度结合,是培训者魅力的关键所在。

我现在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需要统一思想,制定中长期规划,把这件事扎扎实实地抓好,抓出成效来。

第二,学院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在教学质量上,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都要抓好。

在抓学历教育的质量时,要加强对教学需求变化的研究,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提出我们的教学质量要求。学院要“理直气壮地抓质量、大张旗鼓地抓质量”。在教学质量管理上,学院要树立业务职能部门的工作权威,发挥二级学院的作用。各级教学管理干部要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履行教学管理职责,着眼大局,着手细节。

培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训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的指导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引领、智慧的指导、方法的帮助、思维的训练……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知识,还需要许多非智力的东西;不但要有智商,还要有情商;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之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或情商在起作用。培训教师,可能要特别注意课程之外的东西,课堂中的某一个节点、某一个微小变化可能对教师教学思想的体现、某一观念的延伸,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基础性的帮助,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些东西,应以敏锐的思维和目光去发现,去引领。这需要我们培训者去捕捉,去历练。“功夫在诗外”,其实就是讲大家要进行多重修炼,你的综合内功未练好,指导别人也只能是就事论事,就课论课。 孙维刚 老师之所以如此为人们敬仰,除了扎实深厚的数学教学功底外,他把做人做事、生活社会、天文地理都融进了课程之中,妙在他的综合素养,高在他的人文素养。

校长、教师培训质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培训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一点。现在的培训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知识,还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要有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储备,还需要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培训者如何满足培训本身的高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培训质量标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几年,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投入的干部教师培训经费也越来越多了,现在老师们工作量都很满,有的教师一直处于超工作量状态。越是这样,越要高度重视培训质量问题,越要严格规范质量管理。我们很多项目是带经费的,千万不能只顾挣钱而忘记或忽视质量,这样是会把风气坏的,把队伍带散的。更不允许在实施培训项目过程中偷奸耍滑、敷衍了事、缺斤短两、得过且过、不负责任。有的教师过去培训课讲得不错,基层反映很好,现在讲课水平在下降,基层同志颇有微词;有的教师尽管学历很高,但教学能力和深入的分析研究能力尚有欠缺,基层教师反映是说得天花乱坠,对实际没有一点指导作用。我讲的现象尽管只是少数,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去年在中干会上讲我们教师给教师培训、上课,也应有个“准入”问题,什么样的教师可以给“绿耕”班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上课,什么样的教师可以给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培训、上课,应有一个准入、考核、批准的程序。要保证我们的培训品牌,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培训质量这个关键环节。培养一个高质量的培训教师是需要花功夫、用时间、下真力的。2009年学院要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启动新一轮学科带头人聘任工作,我们一定要围绕学院的主业来做好这项工作。如何体现教育学院在高层次培训上的引领性,如何实现培训由知识补偿为主向能力提高为主,由教学技术技巧为主向智力提高为主的转变,关键还是质量。培训质量上不去,得不到基层干部教师的认可,一切都为零。质量是学院永远的生命线,是学院立于不败之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一直强调教师要有效教学、有效培训,要学会反思,要有新的理念,要能够不断创新。培训思路、培训模式、培训方法都要不断创新,通过创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有的同志几年来培训项目还是老三样,老套数,整个过程不寻求改革和改变。申报项目,不研究新的培训对象,拿过去的申报方案一改一贴就上报。某同志现在改任院长、提升教授了,申报书上还是系主任、副教授。这怎么能行!领导不抓质量,层层不关注质量,教育学院怎么可持续发展,怎么科学发展?当然我们学院的主体发展是好的,讲问题是为了正视问题,是为了学院更好的科学发展。特别是现在教师继续教育这块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和挑战,要求我们不得不寻求创新和突破,把培训质量工作切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以上谈的两点思考仅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马上就要放假了,在这里我代表学院党委、行政祝各位假期愉快、新春快乐!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