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情况通报 首页 > 情况通报

党委书记杨公鼎在2018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供稿: 时间:2018-08-08

第2期

(2018年4月10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中纪委二次全会、市纪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教育部和市委教育工委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刚才,江波同志传达了上级有关会议精神,总结了学院2017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部署了2018年工作,学院党委印发了《北京教育学院贯彻落实2018年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及主要任务分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刚才我们还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聘请的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颁发了聘书,这些都是学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措施。下面,我结合做好今年的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使命感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战略性安排。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六个统一”,系统而深刻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经验,发出了“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号令。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习总书记的讲话上来。

  一要深刻领会和把握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放松,必须拿出坚如磐石的决心、坚不可摧的意志,把全面从严治党长期坚持下去。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毛主席的一首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二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经验。总书记将这些经验总结为 “六个统一”,即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我们要深刻认识“六个统一”的丰富内涵,将其作为工作原则和具体方法,在工作中长期坚持不断深化。

  三要深刻领会和把握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按照“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蔡奇书记在市纪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强调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强保障。教工委书记林克庆在我市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单位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市纪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和教育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精神,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时刻绷紧全面从严治党这根弦,在价值观上正本清源,在行动上抓铁有痕,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中央和北京市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精神为我们学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学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贯彻市委、教育部有关要求,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使命感,确保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在学院落地生根。

  二、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针对性

  过去的一年,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工作和迎接党建基本标准入院检查,学院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与中央和市委的要求相比,与学院提出的“建设一流教育学院”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蔡奇书记在去年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指出的12类共性问题、在十二届市纪委三次全会剖析全面从严治党时指出的5个方面突出问题,林克庆书记、郑吉春书记在全市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包括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系统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指出的存在问题,在我院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责任意识方面。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上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表现在思想认识的高度、工作重视的程度、推进工作的力度、以及取得工作的成效等各方面,还是有差距的,还是不平衡的。

  二是在压力传导方面。去年巡视反馈意见和《党建基本标准》入校检查反馈意见都指出,学院存在基层党组织比较薄弱,管党治党力度“末端”衰减问题。虽然去年结合学院机构调整和教职工岗位聘任,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的建设,配齐配强了分党委(党总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但是,一些党组织在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上还是存在着不够有力,还存在“上热、中温、下凉”的问题,也就是越到基层声音越小。

  三是作风建设方面。巡视反馈意见中指出学院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出现思想波动和消极反应,对学院发展前途感到迷茫,个别党员干部庸、懒、散、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被动作为的问题。我们结合新一轮岗位聘任,对部分干部的岗位进行了调整,但是从目前看,个别党员干部作风散漫、不敢担当问题依然存在。前一阵时间,结合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及开展调查研究,我们分别召开座谈会,深入到二级学院、各部门了解情况,从了解到的问题来看,教职工对学院在作风方面的反映还是比较强烈的,我把这些问题给大家点一点。比如:教职工反应强烈的信息化建设问题,我们有线网络连接不畅、无线网络覆盖不全、网络管理不善,服务不到位问题,没有实质性改观;信息系统的整合不够,不同部门要求填写不同表格,令出多门,互不兼容的问题,给教师增加了很多负担;还有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绩效考核问题,也就是教师工作量、课时问题,年初和年终口径和标准不一致,有的教师形容为“朝令夕改”,让教师无所适从,十分焦虑;再比如大家反映各部门召开会议多,有时一天开5个部门的会,动辄要求主要负责人、一把手参加,没有时间干工作。以上点的这些问题,虽然是工作上的问题,但集中反映的是作风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学院在“四风”问题特别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方面还是比较严重的。

  四是在纪律建设方面。表现在工作上自觉性较差、纪律观念不强、执行纪律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比如考勤制度,执行的就不是很严,有的干部上班晚来早走,食堂到九点了,还有人在吃饭聊天,表现出工作状态比较散漫;有的老师星期一返校连续几周不来;再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开会、学习、外出时请假不及时或者不请假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每年抽查都有个别干部存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申报漏报现象。对这些问题,我们有的干部习惯当“老好人”,抵制歪风邪气拉不下脸、抹不开面,对干部教职工教育不够、管理不严、监督执纪存在宽松软的问题。

  五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制度体系不健全、有的事情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制定制度机械照抄照搬上级文件,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制度随意性大,制度执行力不强的问题。

  以上问题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整改。这些问题也表明,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全院各级党组织、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有关部署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折不扣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严格正风肃纪,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坚持不懈地推进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

  三、主动担当作为,着力提高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实效性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就必须强化担当、狠抓落实。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始终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各分党委(党总支)、各党支部要切实把“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起来、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以上率下作用,带头参加各项组织生活。前段时间,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召开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我参加了几个,总体来看,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但也有个别部门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政治性、思想性、原则性不强,需要进一步严格纪律规矩,强化分类指导和监督检查,使我们的党员干部在严肃的党内生活中经受磨练,不断提高质量。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党内政治生活的监督。抓好《准则》《条例》的贯彻执行,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党性锤炼、习惯养成的“大熔炉”,真正营造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四风”

  中央和市委持续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紧盯不放,寸步不让。学院各级党组织、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制定好学院《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并认真贯彻执行。要坚持从细处着手,从具体问题着手,驰而不息推进正风肃纪和“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刚才江波同志在布置工作中也提醒大家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打擦边球。学院也存在一些苗头性问题,比如:有的干部教师参加考察学习,顺道去景点游览,这是纪律不允许的;还有公车使用问题,去年“五一”、端午、“十一”期间市委几次通报,每次都有教育系统,大家要注意,不要去碰红线。纠正“四风”问题要以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为重点,切实纠正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脱离群众、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的作风顽疾,在学院真正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

  (三)严明党的纪律,强化执纪审查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是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线。严明纪律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严明纪律也是对干部的保护和关心。针对学院存在问题,一是要抓好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让党员干部明白什么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就是不搞不教而诛,通过教育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要反思自己如何自警、自省,用蔡奇书记的话“不要有看戏的心理”,要做到心存敬畏、守住底线。二要注意纪律执行的科学性。有的老师说,大家也有纪律意识,但是规定太多,记不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触到了纪律红线。我们要加强指导,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帮助广大干部教师更好的了解纪律、遵守纪律。前段时间,人文学院做了一个小册子,里面有各种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让大家一目了然,这个小本子可以在各二级学院推广。三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积极实践“四种形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注重抓早抓小,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轻处分、组织调整等方式处理违规违纪问题,不断提高监督执纪问责的科学化水平。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下功夫,也就是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函询等方式。去年学院结合巡视和信访,对我们有的干部进行了函询谈话。干部有问题或者有反映就要提醒、批评、教育,常咬耳朵、常扯袖子,防微杜渐,防止小错酿成大祸。对属于一般性问题,能如实说明的,就予以了结,向本人反馈澄清,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被谈话函询的党员干部,要在民主生活会上,把情况讲清楚、说明白。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严管就是厚爱。学院纪委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层层传导压力,夯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学院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要真正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紧紧咬住“责任”二字,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学院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这个理念,以上率下,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把主体责任一贯到底。

  要紧紧围绕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责任分解、压力传导、谈话提醒、督导检查、考核评价等体制机制。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实施细则和责任清单,明确职责范围,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向基层延伸。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行政领导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一案双查”,用好问责利器,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延伸到基层、责任落实到基层。

  (五)坚持从严从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纪检监察部门是党内的纪律部队,干的就是监督的活、执纪的活、得罪人的活,必须有对党高度负责的自觉和责任担当。学院纪检监察部门、各位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更好地担负起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要坚决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坚守职责、强化监督、铁面执纪、严肃问责,坚决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绝不消极懈怠、回避矛盾、做老好人。

  要深入推进“三转”工作。也就是纪检监察部门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现在纪监审处改名为纪检监察处,目的也是贯彻“三转”,把工作重点放到监督执纪上来。学院各分党委(党总支)、各部门要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对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清理和调整,厘清主责部门的监督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再监督之间的关系,日常监督是职能部门的法定职责,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职能部门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要从过去的过程监督转到现在的监督执纪问责上来。要充分发挥各级纪检委员职能作用,协助各级党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纪检监察员都是兼职,兼职也是实职,不是可干可不干的,要履行好责任。建立健全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明确学院纪委委员、各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纪检委员和特约纪检监察员工作职责;完善各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纪检委员列席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以及涉及二级部门“三重一大”决策会议工作机制,实现学院纪检监督工作网络的全覆盖。

  同志们,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部署和要求,按照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把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建设一流教育学院提供坚强保障。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