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党政办公室 时间:2023-09-13
同志们:
今天召开2023年秋季学期工作会,主要目的是深化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学院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努力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根据会议安排,首先由我通报学院上半年工作情况,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通报学院上半年工作情况
今年上半年,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对新时代首都发展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任务,学院全体教职工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将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精心准备、周密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加强调查研究,狠抓整改落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特别是在这次主题教育中,学院围绕新时代高质量干部教师培训体系、“双新”“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做法与经验、人事制度改革与考核评价等开展了重点调研,形成了推动学院新时期转型发展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其中很多举措已经落地见效。刚刚学院召开了主题教育总结会,标志着我院第一批主题教育的相关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深化长效机制建设,加强成果转化运用。
(二)聚焦主责主业谋发展
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和强师计划,不断完善分类、分层、分岗的高质量教师培训体系。
国培项目方面。学院作为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培养基地,在3月启动了名校长培养计划,1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成为基地培养对象,开始“启航”“导航”到“护航”的三年培养;上半年获批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培训项目5个,涵盖了“国培计划”示范培训全部4个类型,项目将于9月份实施,计划面向全国培训250名学员。
市培项目方面。今年学院计划组织开展21个项目、400个班次,9000名学员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311个项目班次,培训学员6993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北京市中小学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北京市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发展工程。经过严格遴选,共有21名特级教师成为卓越教师培养对象,6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成为新时代名师培养对象,学员覆盖全市各区。启动实施第七届“启航杯”新任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为新任中小学干部教师实施规范化入职培训。
援培项目方面。2023年,市教委给学院下达的教育支援合作项目任务10项,涉及内蒙古、河北、四川、甘肃、新疆、青海6省的7个市县地区,其中集中培训项目有8项,其他2项为参与高端论坛和送培项目,计划培训学员333名。截至目前,完成3项,进行中3项,其余4项任务将陆续开展。
合作培训方面。学院努力拓展合作交流渠道,全年计划承接京外委托培训项目65个,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培训项目46个,培训学员5319名。承接远郊区委托培训项目9个,计划培训学员约600名。
上半年,教育学院与教育党校“院校一体”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成立了北京教育党校工作领导小组,研制《关于加强新时代北京教育党校建设的若干措施》,持续丰富北京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1+5”制度体系。协助市教育两委举办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和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班,承办北京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示范培训班。主持开展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的党建课题,参与研制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示范标准和示范校创建方案。
半年来,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十四五”时期19个学科创新平台全部启动。截至8月底,学院教职工共发表学术论文112篇,出版专著或编著5部,9个课题被立为省部级课题。完成了新一轮科研成果评选工作。学院办刊质量持续提升,《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
(三)聚力服务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教育两委统筹下,学院领导班子带领中层正职走进育英学校,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今年以来,学院围绕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重大政策的落实,强化精准培训和调研支撑,积极回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
一是充分发挥“三进”研究中心作用,扎实推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与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及同类研究中心的学术交流,着力破解“怎样进”的路径方法。
二是持续支持通州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关于支持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启动新一轮对通州区教师培训的市级支持计划,启动名校长(园长)、名师高级研修项目。
三是全面启动第三期“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培训项目,本期项目突出减量、提质、增效的特点,集中优势倾斜郊区,实施“一校一策”,深化市区校三级联动合作、协同育人,致力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助力首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是办好“强师大讲堂”系列讲座。今年先后邀请了李希贵、刘坚、陈佑清、董奇、俞国良、于会祥等教育名家作专题辅导报告。持续助力首都基础教育干部教师专业发展。
五是助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举办京雄学校发展共同体论坛,举办第五届京津冀小学校长办学实践研讨会,助力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六是全力推进基础教育干部教师暑期全员实训工作,聚焦新课标落实开展暑期干部教师全员实训工作,全市18万干部教师参加。在市教育两委指导下,学院整合优质资源、科学研制方案、确保实训质效,聚焦当前首都教育形势,从干部教师素养提升的角度出发,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精准供给、减量增效,先后上报工作简报16期,实训工作得到市教委的高度肯定。启动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
上半年,北京市教师发展中心全力推动全市重点培训项目有效落实,组织全市近20万教师的公共必修课学习,组织开展各区培训者培训、北京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培训,有序开展教师资格与人事人才工作,组织开展北京市校本研修系列展示活动等。
(四)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学院开展了全方位人才引进,通过公开招聘、人员流动、政策安置、紧缺急需招聘等方式,共引进25位教职工(其中22人为专任教师),为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为学院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学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出台《奖励性绩效分配实施办法》等文件,修订《北京教育学院专任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实施办法》,按照岗位类型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制度制定、方案设计和实践推进,多措并举搭建干部教师成长平台。扎实推进“优教优才”发展工程,组织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六大行动”,深入开展新入职教师“三步走”培养计划等,引导全院教职工敬业立学、崇德尚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五)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学院稳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北京教师学习网”半年的总访问量超62万人次,承担大型教学活动直播60次,承担各级各类项目332个,学员满意度达到95%。修订《北京教育学院财务收支审批管理规定》等办法,进一步加强资金统筹力度。推进中轴路校区综合改造项目,北京市教师发展中心顺利搬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有序组织校园防汛工作。压紧压实网络安全责任,不断改进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7月份,学院圆满完成了第四届党代会的换届工作,这次大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阔步迈上新时代首都发展新征程、首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学院迎来建院70周年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审议通过了党委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明确了“努力建设首都特色鲜明、国内示范引领、国际影响广泛的以一流教师继续教育著称的高等学校”的奋斗目标,选举出新一届党委、纪委领导班子,必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院教职工坚持首善标准,勇担强师重任,坚定不移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上再建新功。
二、部署学院下半年重点工作
新的学期已经开启,学院全体教职工要主动融入教育强国建设大局,深入思考“强国建设、教育何为,首都教育、教院何为”,把思想、工作迅速统一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促进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上来,认真落实学院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对标对表找准职责定位、做好统筹谋划,凝聚新动能,开启新征程。
(一)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干部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高质量的干部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根本保障。对教育学院来讲,就是要按照“高端、示范、引领”的标准,不断优化培训体系,丰富培训资源供给,服务干部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
一是高标准完成下半年各项教育培训任务,如期完成年初既定的国培、市培、援培、合作培训计划。项目牵头单位和负责人要全力以赴,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支撑保障。
二是完善高质量培训体系。研究不同发展阶段干部教师能力素质和专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教师培养培训内容和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持续完善分类、分层、分岗的培训体系。强化学院在全市干部教师培训中的统筹引领作用,着力加强市区校三级联动,促进市区两级教育培训机构共同发展。加强市级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努力形成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高水平建设一批培训教学实践基地,加强附中附小建设。
三是完善高质量教学体系,建立精准、规范、专业的项目质量管理机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体系,出台《北京教育学院培训项目教学质量管理办法》,持续提升培训质量。准确把握政策动向,精准对接一线需求,建设一批精品课程,要加大课程自主研发力度,特别是核心课程主要专题模块的完善,建设培训课程体系。
四是坚持“院校一体”融合发展,进一步强化教育党校作用发挥。聚焦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中小学校先进党组织评审创建等重点领域,加强工作调研与决策咨询,一体推进市区两级教育党校作用发挥。
五是聚焦“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巩固深化教师全员实训成果,做好暑期实训工作总结和成果评选,形成一批管根本、利长远、重实效的制度和案例。
下半年,北京市教师发展中心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研究指导、服务保障的作用,为首都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赋能。持续推进培训研究、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等工作,组织开展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评选工作,完成“北京市教师发展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二)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完善思政工作体系
坚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以培养教师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为目标。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形成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师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课程体系。积极推进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三进”研究中心作用,加强教学研究和实践创新,面向首都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独特作用。
(三)坚持研训一体,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深化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为高质量教育培训提供支撑。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更加主动服务国家和首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发挥好政策咨询、实践服务等智库作用。完善科研成果转化、评价与激励制度,努力产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办好第三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打造学术品牌。进一步提升《教师发展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在教师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品牌效应,加强和改进《北京教育丛书》工作,不断扩大学院的学术影响力、实践影响力。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在今年的市属高校分类发展考核中,学院被评为优秀等级,说明学院工作得到市教育两委的充分认可,这为学院未来发展积聚了新的动能。下一步,学院要按照市属高校分类发展绩效考评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学院的发展定位,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服务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力。制定符合学院实际的部门和二级学院绩效考核评价方案,各二级学院各部门要做好对本部门教职工的绩效考核评价。有效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把薪酬分配同绩效紧密挂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人员内生动力,激发学院办学活力。
要落实好“优教优才”工程,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强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实施第二批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组织实施多层次对外交流与合作。要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完成院内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及晋级工作。做好塞浦路斯孔子学院新一轮院长、支援教师和志愿者的选派工作。
(五)健全支持保障体系,提升服务教育教学能力
用好教育数字化这个变量,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推动教育要素重组,推动教育转型升级,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北京教师学习网”,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提升院务管理、培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加强校区规划和提升改造,完善各校区独立运行与校区间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统筹各校区硬件资源的使用,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及时跟进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主题教育成果转化运用。面向党员干部、教职工,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培训。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检查。深入开展院内巡察和审计监督。强化政治监督,一体推进学院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加强专项监督,统筹谋划做好新一届党委巡察工作规划。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和审计结果运用,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工作。
(七)全力以赴办好70周年院庆
以院庆为新的起点,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就,凝聚各方力量、擘画发展蓝图,对于学院面向新时代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对于全院教职工进一步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要集中力量办好高质量发展大会、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学院十年发展成就展、宣传片和教师节系列活动等几件大事。现在距离高质量发展大会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很紧迫,任务已经布置,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全力以赴,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有关工作,确保院庆取得圆满成功。
同志们,教育强国建设赋予了基础教育新内涵,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启新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谁来培养人”这一原则性问题,深刻把握学院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机遇,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工,锚定学院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攻坚克难、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更高起点上努力开创一流教育院校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