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时间:2018-03-20
各分党委,各党总支,各部门:
现将《北京教育学院2018年党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北京教育学院委员会
北 京 教 育 学 院
2018年3月20日
北京教育学院2018年党政工作要点
2018年学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和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年度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强党委对学院改革发展的全面领导,全力服务首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带动,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治理能力提升为支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为实现建设一流教育学院的目标开好局、起好步、实现新发展。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政治站位,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持一把手负总责。进一步完善全委会、常委会、院长办公会、专题会等议事决策制度。加强议题计划,把好议题关,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2.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全院教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准确领会把握思想精髓与核心要义。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活动。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组织学习制度,落实分党委(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制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学习贯彻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认真学习大会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
3.把高素质专业化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落脚点。制定处级干部建设规划。进行新提任干部的转正考察和培训。大力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开展青年干部教师挂职锻炼。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干部日常管理机制。组织处级干部赴党性教育基地开展教育培训。
4.把规范化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抓手。按照《关于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建设“五有”党支部。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创新党务干部培训方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确保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工程。开展“一先双优”评选表彰。组织三期党员教育培训。抓好《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检查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落实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5.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规定和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做到主体责任全程纪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纪律建设,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运用正反两方面教材,既示范引领,又以案明纪。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查摆整改“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深入持续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专项治理,确保中央精神和市委部署落到实处。落实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施办法,抓早抓小、落细落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立权力目录清单,规范权力运行,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6.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宣传工作的切入点。大力弘扬以德为先、力行躬耕、执着奉献的学院精神。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学院的培训品牌品质,展现富有时代特点的学院文化,提升学院影响力。加强资源整合,建设好“一网一号一报一视频”四个主要新闻传播平台。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切实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适时成立学院校友会,挖掘并发挥悠久院史的育人功能。召开学院建院65周年座谈会。
7.把加强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作为汇聚力量的着力点。加强统战工作,发挥民主党派在办学治校中的作用。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动员广大教职工建言献策。筹备召开学院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认真做好离退休工作,从政治和生活上关心老干部,发挥好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在传承光荣传统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二、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充分发挥“3+1+N”人才培养体系作用
8.分类培训,在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上出实绩。继续实施“启航计划”,培养初任干部教师1200名。继续实施“青蓝计划”,培养优秀青年干部教师400名。继续实施“卓越计划”,培养专家型干部教师100名。研制市级新教师培训规范、特级教师工作室方案、名校长工作室方案和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办法。举办第二届“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积极探索合作培养教育硕士及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可行性。
9.支持乡村,在促进首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上做贡献。进一步贯彻落实《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加大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精准提升农村干部教师能力素质。继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农村校长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伙伴研修计划。继续深化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完善示范性项目学校标准,总结示范性项目学校建设经验。
10.服务大局,在支持通州副中心教育发展上站排头。根据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市教委有关要求,切实促进通州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有效推进通州区教育改革发展。继续推进通州区18个名校长(园长)工作室和45个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大力开展“教非所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助推通州教育水平提升。实施通州区德育干部专题培训。
11.协同共赢,在区域合作交流中谋发展。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三地优秀校长教师开展合作研修。积极支持雄安新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京苏浙粤干部教师培训合作与交流,组织实施合作研修项目。继续发挥附属学校示范引领作用。
12.与时俱进,在专题培训和委托合作培训中树品牌。响应教育综合改革政策举措要求,及时推出新中考、新高考、新课标等类专题培训。持续跟踪研究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新动向,及时推出促进教育创新为重点的系列专题培训。加强与市重点区、校的战略合作,开展新任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类型的定制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探索混合式研修,通过在线课程的方式满足各区的紧缺急需类专题培训。积极承担国培计划示范项目,完成国培项目执行办的各项任务。高质量做好援助性培训项目。
13.优化结构,在学历教育转型上求突破。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完善重点专业的课程标准,增强学历教育的适应性与规范性。坚持教学模式创新,增强学历教育的吸引力。进一步深化探索针对非师范类新任教师和“教非所学”教师的第二学历教育。
14.扎根基层,在基础教育党建培训上见实效。面对全市中小学校,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以党建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做好中小学新任书记的培训。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目标,做好党建示范点书记高级研修培训。持续做好党校系统的培训者培训,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保障。
三、质量为先、实践导向,保障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健康发展
15.继续做好招生工作。对接一线需求编制年度培训项目及招生计划,稳定招生规模,并向农村校和普通校倾斜。加强对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招生的宣传推介,确保生源数量与质量。试行高端研修项目竞争性、选择性招生。完善培训招生的流程和机制。
16.推进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按照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特色专业,开发精品课程。细化与完善课程建设与教材出版规划,制定课程建设办法及标准,落实教材出版任务,专业与课程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出台教改立项管理办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建立教学成果评选和奖励制度。
17.完善督导评价机制。探索构建对学员培训实际获得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员培训的考核力度。在“启航计划”中试行培训考核专业证书制度。成立专兼职结合的督学队伍,有计划、分类别地开展教学督导。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干部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测评系统,对各类培训中学员学习效果和行为变化等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培训创新案例,交流推广培训经验。
18.注重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于干部教师培训工作全过程,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加强思想政治及师德培训课程建设,做好课程实施与学员评价。在各类培训项目中适时组织“讲述师德师风教育故事展示活动”。
19.完善“互联网+培训”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培训”工程,加快建设中小学干部教师多终端互联网研修平台。着力打造基于云端的干部教师终身学习支持平台,建立支持干部教师成长发展的动态管理与大数据分析平台。推进“京师网”的优化升级。在“京师网”开展“十三五公共必修课”、“十三五公共选修课”、“教师实践培训基地校”、“特级教师工作室”、“优秀校长工作室”的培训。构建市、区视频教学联合体,重点推动远程直播教学研讨活动。
20.积极与境内外教育资源展开合作。着眼于国际化教育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启动境外培训基地建设。以塞浦路斯大学孔子学院为支撑,探索开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校长教师培训合作。组织好北京市中小学干部教师赴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教育培训交流工作。做好首届京台校长“融合-筑梦”联合培训项目和首届京台基础教育20人论坛。服务北京市2022年冬奥会筹备工作,推动冰雪项目进校园行动。
21.服务全市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工作。按照程序规范严格开展教师资格国家考试面试、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加强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与研究力度,提升教师资格受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督学培训,开发出版督学培训教材,完善培训师资库和课程库。完成60所市级教师实践培训基地的遴选、建设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好市教委委托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计划”。继续通过技术合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优质培训服务与技术应用于研修项目。
四、学科引领、强基固本,切实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22.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在对学院学术人才、科研产出等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做好组织动员、调研指导、专家论证等工作,基本完成学科创新平台立项评审,全面启动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落实学科建设责任制,院领导分工联系,推动相关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打造学科创新团队,支持学术领军人物和科研新秀成长。推进学科建设综合保障机制,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支持力度。
23.不断增强科研能力。完善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科研制度建设。科学编制院级课题指南,做好课题立项支持服务工作,争取市级以上课题立项10-15个。组织召开学院科研年会和首届教师学习与发展研究国际研讨会。做好学术委员会委员换届工作。做好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准备工作。加大对科研成果奖励的支持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探索房山区北沟教育联盟项目的管理。
24.加强教育人才智库建设。完成首都基础教育人才队伍调研和规划任务。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贯彻落实,组织召开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北京论坛和基础教育人才研讨会,编制《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年报》和《教育人才发展快报》。编制《北京教育学院发展年报》。充分发挥挂靠学术性团体、协会的作用,为基础教育发展广集众智。
25.加强期刊丛书建设。加强《北京教育丛书》编写和推广工作,做好第七届读用丛书活动。聚合优质学术资源,把《教师发展研究》打造成跨学科综合研究“教师发展”问题的公共学术平台。召开《教师发展研究》编委座谈会。办好《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质量。支持《中小学管理》杂志创新运营机制、扩大学术影响、拓展服务领域。
26.实施人才建设工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薪酬体系、评先评优等激励机制。加大教师在职培训、访学、科研、学术交流的支持力度。加强新兴学科、急需学科、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
27.实施国际化建设工程。完善学院国际化交流合作的相关政策、制度和工作流程。研制学院国际化指标体系。积极拓展与海外教育机构合作,举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建立教师境外讲学和访学人才库。支持教师及管理人员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和国际化培训。选派优秀骨干管理人员到境外合作院校交流研修。更新学院英文版网页、对外宣传册与外文宣传片,为国际交流交往服务。
28.提升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持续推进基础网络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主校区机房的环境改造及其他校区有线和无线网络的优化。优化学院在用的业务系统,分批次对系统进行必要的升级。探索部分业务托管服务。加强虚拟办公系统(云平台、OA)的建设与运用。推进“互联网+教育”,探索打造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优化图书信息资源和条件建设。
五、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
29.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治理体系。加强对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对外合作与交流、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相关制度修订与完善。以学院“十三五”改革发展目标为导向,优化职能配置,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明确部门职责与权力清单,确立工作流程。完善党务、院务公开制度,做好党务、院务公开工作,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拓宽教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激发教职工的主体性与责任感。
30.推行“放、管、服”改革,凸显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支持二级学院实施以教学、科研团队为基础的管理改革探索。进一步明确办学主体责任,激发系、室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完善二级学院发展规划。着重发挥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作用,建立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有效机制。
31.狠抓责任落实,提升管理效能。转变职能部门工作作风,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和工作标准,完善部门间联系协调制度。督促检查学院“十三五”规划的落实进展情况。围绕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强化督查督办力度,确保学院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2.强化经费管理,完善资产监管。加强经费与财务管理,优化预算编制和财务管理流程。制定学院内控制度建设方案,做好内控制度审计检查。探索基本经费支出按项目管理经费支出。编制《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及标准流程手册》。完善采购制度,优化采购流程。完善招标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各类采购招标程序。
33.优化校园环境,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继续推进“校园育人环境优化行动”,完成黄寺校区六套公寓和文兴街校区培训中心相关项目修缮,开展黄寺校区图书阅览环境优化工作,适时启动黄寺校区配楼修缮工作。做好相关二级学院回迁文兴街校区的工作。按照校区功能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更新办学设备,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落实市委巡视整改工作中的2个基本事项。进一步推进法人实体改革转型。
34.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基本实现管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校区物业和食堂管理,优化管理和监督标准、流程。综合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构建“一校多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推出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管理办法。完善《北京教育学院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实施,加强学院公车管理。
35.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推进平安单位建设提升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教工委、市教委关于“平安校园”建设提升工程的指示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抓好保卫队伍配备和能力建设。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管理,进一步提升综合防控能力。细化完善工作标准流程,强化应急处突能力。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学习,提高教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协同配合,全力做好重要时期、重大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
附件:北京教育学院2018年党政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
相关附件: 京教院党发〔2018〕15号.docx
序号
|
任务
|
牵头
领导 |
主责部门
|
配合部门
|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
1
|
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政治站位,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
|
杨公鼎
何劲松 |
党政办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2
|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持一把手负总责。
|
杨公鼎
卢晖 |
党政办
组织部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3
|
进一步完善全委会、常委会、院长办公会、专题会等议事决策制度。
|
杨公鼎
何劲松 |
党政办
|
|
4
|
加强议题计划,把好议题关,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
|
董萍
|
党政办
|
|
5
|
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
杨公鼎
何劲松 |
党政办
|
组织部
纪检监察处 |
6
|
组织全院教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准确领会把握思想精髓与核心要义。
|
杨公鼎
卢晖 董萍 |
宣传部
组织部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7
|
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活动。
|
杨公鼎
卢晖 董萍 |
组织部
宣传部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8
|
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组织学习制度,落实分党委(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制度。
|
杨公鼎
卢晖 董萍 |
宣传部
组织部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9
|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
杨公鼎
卢晖 董萍 |
组织部
宣传部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10
|
组织学习贯彻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认真学习大会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
|
杨公鼎
卢晖 董萍 |
宣传部
组织部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11
|
制定处级干部建设规划。
|
卢晖
|
组织部
|
|
12
|
进行新提任干部的转正考察和培训。大力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开展青年干部教师挂职锻炼。
|
卢晖
|
组织部
|
|
13
|
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
|
杨公鼎
卢晖 |
组织部
|
|
14
|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干部日常管理机制。
|
卢晖
|
组织部
|
纪检监察处
|
15
|
组织处级干部赴党性教育基地开展教育培训。
|
卢晖
|
组织部
|
|
16
|
按照《关于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建设“五有”党支部。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创新党务干部培训方式。
|
卢晖
|
组织部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17
|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确保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
卢晖
|
组织部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18
|
持续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
|
卢晖
|
组织部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19
|
进一步完善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工程。
|
卢晖
|
组织部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20
|
开展“一先双优”评选表彰。组织三期党员教育培训。
|
卢晖
|
组织部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21
|
抓好《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检查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
|
卢晖
徐江波 董萍 |
组织部
纪检监察处 宣传部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
22
|
落实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
卢晖
|
组织部
|
各党总支
各二级学院 |
23
|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规定和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做到主体责任全程纪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
杨公鼎
何劲松 |
党政办
|
纪检监察处
组织部 |
24
|
加强纪律建设,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运用正反两方面教材,既示范引领,又以案明纪。
|
徐江波
董萍 |
纪检监察处
宣传部 |
各部门
|
25
|
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查摆整改“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深入持续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专项治理,确保中央精神和市委部署落到实处。
|
徐江波
|
纪检监察处
|
组织部
党政办 |
26
|
落实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施办法,抓早抓小、落细落实。
|
卢晖
徐江波 |
纪检监察处
组织部 人事处 |
各分党委
各党总支 各部门 |
27
|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立权力目录清单,规范权力运行,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
徐江波
董萍 |
纪检监察处
党政办 |
各部门
|
28
|
大力弘扬以德为先、力行躬耕、执着奉献的学院精神。
|
董萍
|
宣传部
|
各部门
|
29
|
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学院的培训品牌品质,展现富有时代特点的学院文化,提升学院影响力。
|
董萍
|
宣传部
|
各部门
|
30
|
加强资源整合,建设好“一网一号一报一视频”四个主要新闻传播平台。
|
董萍
|
宣传部
|
信息中心
|
31
|
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切实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卢晖
|
工会
|
各工会分会
各工会小组 |
32
|
适时成立学院校友会,挖掘并发挥悠久院史的育人功能。
|
卢晖
|
工会
|
各工会分会
各工会小组 |
33
|
召开学院建院65周年座谈会。
|
董萍
|
党政办
|
|
34
|
加强统战工作,发挥民主党派在办学治校中的作用。
|
卢晖
|
组织部
|
|
35
|
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动员广大教职工建言献策。筹备召开学院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
卢晖
|
工会
|
各工会分会
各工会小组 |
36
|
认真做好离退休工作,从政治和生活上关心老干部,发挥好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在传承光荣传统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
卢晖
|
离退休处
|
|
二、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充分发挥“3+1+N”人才培养体系作用
|
||||
37
|
继续实施“启航计划”,培养初任干部教师1200名。继续实施“青蓝计划”,培养优秀青年干部教师400名。继续实施“卓越计划”,培养专家型干部教师100名。
|
何劲松
钟祖荣 |
教务处
培训办 |
各二级学院
|
38
|
研制市级新教师培训规范、特级教师工作室方案、名校长工作室方案和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办法。
|
何劲松
|
培训办
|
各二级学院
|
39
|
举办第二届“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
|
汤丰林
|
信科学院
|
|
40
|
积极探索合作培养教育硕士及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可行性。
|
钟祖荣
|
教务处
科研处 |
各教学科研机构
|
41
|
进一步贯彻落实《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加大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精准提升农村干部教师能力素质。
|
钟祖荣
|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42
|
继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农村校长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伙伴研修计划。
|
何劲松
钟祖荣 |
教务处
培训办 |
各二级学院
|
43
|
继续深化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完善示范性项目学校标准,总结示范性项目学校建设经验。
|
钟祖荣
|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44
|
根据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市教委有关要求,切实促进通州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有效推进通州区教育改革发展。
|
何劲松
钟祖荣 |
教务处
培训办 |
相关二级学院
|
45
|
继续推进通州区18个名校长(园长)工作室和45个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工作。
|
何劲松
钟祖荣 |
教务处
培训办 |
相关二级学院
|
46
|
大力开展“教非所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助推通州教育水平提升。实施通州区德育干部专题培训。
|
钟祖荣
|
教务处
|
相关二级学院
|
47
|
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三地优秀校长教师开展合作研修。
|
何劲松
钟祖荣 |
培训办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48
|
积极支持雄安新区教师队伍建设。
|
何劲松
钟祖荣 |
培训办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49
|
开展京苏浙粤干部教师培训合作与交流,组织实施合作研修项目。
|
何劲松
|
培训办
|
各二级学院
|
50
|
继续发挥附属学校示范引领作用。
|
钟祖荣
|
科研处
教务处 |
|
51
|
响应教育综合改革政策举措要求,及时推出新中考、新高考、新课标等类专题培训。
|
钟祖荣
|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52
|
持续跟踪研究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新动向,及时推出促进教育创新为重点的系列专题培训。
|
钟祖荣
|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53
|
加强与市重点区、校的战略合作,开展新任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类型的定制培训。
|
何劲松
|
培训办
|
各二级学院
|
54
|
创新培训方式,探索混合式研修,通过在线课程的方式满足各区的紧缺急需类专题培训。
|
何劲松
汤丰林 |
培训办
信息中心 |
各二级学院
|
55
|
积极承担国培计划示范项目,完成国培项目执行办的各项任务。
|
钟祖荣
|
教务处
人才院 |
相关二级学院
|
56
|
高质量做好援助性培训项目。
|
钟祖荣
汤丰林 |
培训中心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57
|
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完善重点专业的课程标准,增强学历教育的适应性与规范性。坚持教学模式创新,增强学历教育的吸引力。
|
钟祖荣
|
教务处
|
相关二级学院
|
58
|
进一步深化探索针对非师范类新任教师和“教非所学”教师的第二学历教育。
|
钟祖荣
|
教务处
|
相关二级学院
|
59
|
面对全市中小学校,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
|
杨公鼎
|
党建中心
|
|
60
|
以党建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做好中小学新任书记的培训。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目标,做好党建示范点书记高级研修培训。
|
杨公鼎
|
党建中心
|
|
61
|
持续做好党校系统的培训者培训,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保障。
|
杨公鼎
|
党建中心
|
|
三、质量为先、实践导向,保障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健康发展
|
||||
62
|
对接一线需求编制年度培训项目及招生计划,稳定招生规模,并向农村校和普通校倾斜。
|
何劲松
钟祖荣
|
培训办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63
|
加强对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招生的宣传推介,确保生源数量与质量。
|
何劲松
钟祖荣 |
培训办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64
|
试行高端研修项目竞争性、选择性招生。完善培训招生的流程和机制。
|
何劲松
钟祖荣 |
培训办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65
|
按照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特色专业,开发精品课程。
|
钟祖荣
|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66
|
细化与完善课程建设与教材出版规划,制定课程建设办法及标准,落实教材出版任务,专业与课程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
钟祖荣
|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67
|
出台教改立项管理办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
|
钟祖荣
|
教务处
|
|
68
|
建立教学成果评选和奖励制度。
|
钟祖荣
|
教务处
|
|
69
|
探索构建对学员培训实际获得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员培训的考核力度。
|
钟祖荣
|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70
|
在“启航计划”中试行培训考核专业证书制度。
|
钟祖荣
|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71
|
成立专兼职结合的督学队伍,有计划、分类别地开展教学督导。
|
钟祖荣
|
教务处
督导室 |
各二级学院
|
72
|
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干部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测评系统,对各类培训中学员学习效果和行为变化等进行综合评价。
|
钟祖荣
|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73
|
总结培训创新案例,交流推广培训经验。
|
何劲松
钟祖荣 |
教务处
培训办 |
各二级学院
|
74
|
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于干部教师培训工作全过程,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
钟祖荣
|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75
|
加强思想政治及师德培训课程建设,做好课程实施与学员评价。
|
钟祖荣
|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76
|
在各类培训项目中适时组织“讲述师德师风教育故事展示活动”。
|
钟祖荣
|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77
|
推进“互联网+培训”工程,加快建设中小学干部教师多终端互联网研修平台。
|
何劲松
|
培训办
|
各二级学院
|
78
|
着力打造基于云端的干部教师终身学习支持平台,建立支持干部教师成长发展的动态管理与大数据分析平台。
|
何劲松
|
培训办
|
各二级学院
|
79
|
推进“京师网”的优化升级。
|
何劲松
汤丰林 |
培训办
信息中心 |
各二级学院
|
80
|
在“京师网”开展“十三五公共必修课”、“十三五公共选修课”、“教师实践培训基地校”、“特级教师工作室”、“优秀校长工作室”的培训。
|
何劲松
|
培训办
|
各二级学院
|
81
|
构建市、区视频教学联合体,重点推动远程直播教学研讨活动。
|
汤丰林
|
信息中心
|
各二级学院
|
82
|
着眼于国际化教育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启动境外培训基地建设。
|
何劲松
|
国际处
|
|
83
|
以塞浦路斯大学孔子学院为支撑,探索开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校长教师培训合作。
|
何劲松
|
国际处
|
各部门
|
84
|
组织好北京市中小学干部教师赴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教育培训交流工作。
|
何劲松
|
国际处
|
各部门
|
85
|
做好首届京台校长“融合-筑梦”联合培训项目和首届京台基础教育20人论坛。
|
何劲松
|
国际处
|
相关二级学院
|
86
|
服务北京市2022年冬奥会筹备工作,推动冰雪项目进校园行动。
|
何劲松
|
国际处
|
相关二级学院
|
87
|
按照程序规范严格开展教师资格国家考试面试、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
董萍
|
培训办
|
|
88
|
加强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与研究力度,提升教师资格受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
|
董萍
|
培训办
|
|
89
|
加强督学培训,开发出版督学培训教材,完善培训师资库和课程库。
|
何劲松
|
督学中心
|
|
90
|
完成60所市级教师实践培训基地的遴选、建设工作。
|
何劲松
|
培训办
|
|
91
|
继续组织实施好市教委委托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计划”。
|
何劲松
|
培训办
|
|
92
|
继续通过技术合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优质培训服务与技术应用于研修项目。
|
何劲松
钟祖荣 |
培训办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四、学科引领、强基固本,切实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
||||
93
|
在对学院学术人才、科研产出等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
钟祖荣
|
科研处
|
|
94
|
做好组织动员、调研指导、专家论证等工作,基本完成学科创新平台立项评审,全面启动学科创新平台建设。
|
钟祖荣
|
科研处
|
各教学科研机构
|
95
|
落实学科建设责任制,院领导分工联系,推动相关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
钟祖荣
|
科研处
|
各教学科研机构
|
96
|
打造学科创新团队,支持学术领军人物和科研新秀成长。推进学科建设综合保障机制,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支持力度。
|
钟祖荣
|
科研处
人事处 财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97
|
完善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科研制度建设。
|
钟祖荣
|
科研处
|
|
98
|
科学编制院级课题指南,做好课题立项支持服务工作,争取市级以上课题立项10-15个。
|
钟祖荣
|
科研处
|
各教学科研机构
|
99
|
组织召开学院科研年会和首届教师学习与发展研究国际研讨会。
|
钟祖荣
|
科研处
国际处 党政办 财务处 |
各教学科研机构
|
100
|
做好学术委员会委员换届工作。做好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准备工作。
|
钟祖荣
|
科研处
|
各二级学院
|
101
|
加大对科研成果奖励的支持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
钟祖荣
|
科研处
|
各教学科研机构
|
102
|
探索房山区北沟教育联盟项目的管理。
|
钟祖荣
|
科研处
教务处 |
相关二级学院
|
103
|
完成首都基础教育人才队伍调研和规划任务。
|
钟祖荣
|
人才院
|
|
104
|
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贯彻落实,组织召开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北京论坛和基础教育人才研讨会,编制《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年报》和《教育人才发展快报》。
|
钟祖荣
|
人才院
|
|
105
|
编制《北京教育学院发展年报》。
|
钟祖荣
|
人才院
|
各部门
|
106
|
充分发挥挂靠学术性团体、协会的作用,为基础教育发展广集众智。
|
钟祖荣
|
科研处
|
各学术性团体
各协会 |
107
|
加强《北京教育丛书》编写和推广工作,做好第七届读用丛书活动。
|
钟祖荣
|
人才院
|
|
108
|
聚合优质学术资源,把《教师发展研究》打造成跨学科综合研究“教师发展”问题的公共学术平台。召开《教师发展研究》编委座谈会。
|
钟祖荣
|
人才院
|
|
109
|
办好《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质量。
|
钟祖荣
|
人才院
|
|
110
|
支持《中小学管理》杂志创新运营机制、扩大学术影响、拓展服务领域。
|
钟祖荣
|
杂志社
|
|
111
|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薪酬体系、评先评优等激励机制。
|
卢晖
|
人事处
|
|
112
|
加大教师在职培训、访学、科研、学术交流的支持力度。
|
卢晖
|
人事处
|
各二级学院
|
113
|
加强新兴学科、急需学科、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
卢晖
|
人事处
|
各二级学院
|
114
|
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
卢晖
|
人事处
|
各二级学院
|
115
|
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
|
卢晖
|
人事处
|
各二级学院
|
116
|
完善学院国际化交流合作的相关政策、制度和工作流程。研制学院国际化指标体系。
|
何劲松
|
国际处
|
|
117
|
积极拓展与海外教育机构合作,举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
|
何劲松
|
国际处
|
各部门
|
118
|
建立教师境外讲学和访学人才库。支持教师及管理人员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和国际化培训。
|
何劲松
|
国际处
|
各二级学院
|
119
|
选派优秀骨干管理人员到境外合作院校交流研修。
|
何劲松
|
国际处
|
各部门
|
120
|
更新学院英文版网页、对外宣传册与外文宣传片,为国际交流交往服务。
|
何劲松
|
国际处
|
信息中心
宣传部 各二级学院 |
121
|
持续推进基础网络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主校区机房的环境改造及其他校区有线和无线网络的优化。
|
汤丰林
|
信息中心
|
国资处
财务处 |
122
|
优化学院在用的业务系统,分批次对系统进行必要的升级。探索部分业务托管服务。
|
汤丰林
|
信息中心
|
党政办
教务处 科研处 |
123
|
加强虚拟办公系统(云平台、OA)的建设与运用。
|
汤丰林
|
信息中心
|
各部门
|
124
|
推进“互联网+教育”,探索打造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
|
汤丰林
|
信息中心
|
各二级学院
|
125
|
优化图书信息资源和条件建设。
|
汤丰林
|
信息中心
|
|
五、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
|
||||
126
|
加强对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对外合作与交流、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相关制度修订与完善。
|
董萍
|
党政办
|
各党政机构
|
127
|
以学院“十三五”改革发展目标为导向,优化职能配置,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明确部门职责与权力清单,确立工作流程。
|
杨公鼎
卢晖 徐江波 |
组织部
纪检监察处
|
人事处
|
128
|
完善党务、院务公开制度,做好党务、院务公开工作,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
卢晖
|
工会
|
各工会分会
各工会小组 |
129
|
拓宽教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激发教职工的主体性与责任感。
|
董萍
|
党政办
|
|
130
|
支持二级学院实施以教学、科研团队为基础的管理改革探索。
|
杨公鼎
钟祖荣 |
党政办
教务处
|
各二级学院
|
131
|
进一步明确办学主体责任,激发系、室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
杨公鼎
钟祖荣 |
党政办
教务处
|
组织部
人事处 科研处 国际处 各二级学院 |
132
|
完善二级学院发展规划。
|
钟祖荣
董萍 |
教务处
科研处 党政办 |
各二级学院
|
133
|
着重发挥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作用,建立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有效机制。
|
卢晖
钟祖荣
|
科研处
人事处 |
各二级学院
|
134
|
转变职能部门工作作风,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和工作标准,完善部门间联系协调制度。
|
卢晖
董萍
|
组织部
人事处 党政办 |
各部门
|
135
|
督促检查学院“十三五”规划的落实进展情况。
|
董萍
|
党政办
|
各部门
|
136
|
围绕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强化督查督办力度,确保学院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
董萍
|
党政办
|
各部门
|
137
|
加强经费与财务管理,优化预算编制和财务管理流程。
|
汤丰林
|
财务处
|
纪检监察处
|
138
|
制定学院内控制度建设方案,做好内控制度审计检查。
|
何劲松
徐江波 |
纪检监察处
|
财务处
|
139
|
探索基本经费支出按项目管理经费支出。
|
汤丰林
|
财务处
|
各部门
|
140
|
编制《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及标准流程手册》。
|
汤丰林
|
国资处
|
|
141
|
完善采购制度,优化采购流程。完善招标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各类采购招标程序。
|
汤丰林
|
国资处
|
纪检监察处
财务处 |
142
|
继续推进“校园育人环境优化行动”,完成黄寺校区六套公寓和文兴街校区培训中心相关项目修缮,开展黄寺校区图书阅览环境优化工作,适时启动黄寺校区配楼修缮工作。
|
汤丰林
|
国资处
|
财务处
安保处 信息中心 后勤处 |
143
|
做好相关二级学院回迁文兴街校区的工作。
|
汤丰林
|
国资处
|
相关二级学院
|
144
|
按照校区功能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更新办学设备,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
汤丰林
|
国资处
|
财务处
后勤处 信息中心 |
145
|
落实市委巡视整改工作中的2个基本事项。
|
汤丰林
|
国资处
|
|
146
|
进一步推进法人实体改革转型。
|
汤丰林
|
国资处
|
各法人实体
|
147
|
加强校区物业和食堂管理,优化管理和监督标准、流程。
|
汤丰林
|
后勤处
|
|
148
|
综合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构建“一校多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推出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管理办法。
|
汤丰林
|
后勤处
信息中心 |
|
149
|
完善《北京教育学院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实施,加强学院公车管理。
|
汤丰林
|
后勤处
|
|
150
|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教工委、市教委关于“平安校园”建设提升工程的指示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
杨公鼎
|
安保处
|
各部门
|
151
|
抓好保卫队伍配备和能力建设。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管理,进一步提升综合防控能力。
|
杨公鼎
|
安保处
|
|
152
|
细化完善工作标准流程,强化应急处突能力。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学习,提高教职工安全防范意识。
|
杨公鼎
|
安保处
|
各部门
|
153
|
加强协同配合,全力做好重要时期、重大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
|
杨公鼎
|
安保处
|
各部门
|
说明:
1.表中涉及部门依据《北京教育学院机构调整和基层党组织设置方案》(京教院党发〔2017〕8号)及之后机构微调的相关文件确定。 2.表中有多个主责部门时,排在首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
|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