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三五专题 > 各二级学院“十三五”成就

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求真尚美结硕果 砥砺前行迎未来

2021-02-01

编者按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

  “十三五”时期,北京教育学院在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顺利完成了“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人才培养推出新举措,学科建设取得新发展,教学科研取得新突破,师资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合作交流取得长足进步,内部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提升新水平,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实现了转型发展,走上了内涵、特色、创新的发展快车道,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为实现一流教育学院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之际,学院官网特别推出“‘十三五’成就巡礼”专栏,全面回顾学院改革发展成就,展示“十三五”时期建设成果,鼓舞全院教职工凝心聚力再出发,奋发有为开新局。本期主题为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的相关内容。
 

求真尚美结硕果 砥砺前行迎未来

  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以下简称数科学院)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传承“严谨、奋进、和谐、创新”的精神,求真尚美,砥砺前行,高标准完成了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师队伍建设、交流与合作等各项工作。

 

党建引领促发展

  数科学院党总支在党委的全面领导下,突出思想引领,理顺工作机制,落实各项责任,保障系室建设和学科发展,确保二级学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坚持理论学习抓灌输。全体党员、教职工围绕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报告、讲座、领学等方式开展学习,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认清教师培训的职责使命,推动教育改革。

  坚持经常性学习抓经常。坚持抓二级中心组学习抓机制,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时把学习的理论转化到整改措施之中,开展学术研讨会,定期推送学术成果,评选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师德榜样,传承优良的师德师风,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

  坚持专项工作抓效果。接受院内巡察,制定并完成34项整改措施,推动整改成果转化运用。把主题教育作为引领全局、把握导向的政治责任,有序开展了“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坚持支部工作抓活力。数科学院完成了党总支和6个党支部的换届工作,建立了17个启航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亮出身份、主动“亮课”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送教下校100余节,各教师党支部与郊区校党组织建立结对帮扶。通过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提升教师自身思想素质,从而就将党建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



 

文化建设聚人心

  坚持以“文”化人,共绘数科美好愿景。充分发挥工会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四情四美”节日系列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组织文化元素征集、重构数科学院logo、开展学院价值追求大讨论、提炼系室学术文化特色、开办《数学与科学教育》公众号、创作《数科传奇》团建歌曲等活动构建数科学院共同体,增强教职工对学院认同感和自豪感。


各系室提炼文化
 

专业建设谱新篇

  持续推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以及小学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建设,新开设了生物和地理第二学历教育、STEM教育、中小学健康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通过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稳定提升培训质量,在以往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研制统领众多学科、主题的深度研修模型,确定了“学科高观点和学生立场”为导向的理科教学标准,对培训设计和实施提出了实践取向的多维目标、结构合理的培训内容、基于现代教育理念的组织过程、基于表现的发展型评价四个方面的要求与建议。促进教师更好把握数学与科学教育的规律和教师的学习规律,形成富有数科学院特色的教师培训范式和有影响力的培训项目。

深度研修模型
 

教学科研结硕果

  十三五期间,数科学院根据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形势以及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教育教学安排,依托培训产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教育教学方面,全面落实学院“3+1+N”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共培训学员4808人次,生物、地理两个学科的第二学历教育共培养学员160人。此外,还通过“协同创新学校计划”支持乡村教育。“十三五”期间,共开设卓越教师工作室15个,特级教师工作室1个,承办名师发展工程小学数学工作室10个,通州名师工作室11个,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中学数学班3个,青蓝计划研修班14个。“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获201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基于工作需求的中小学科学实践获得支持体系”获201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启航计划团队被评为北京市继续教育高水平教学团队。

 
 

培训教学现场

  在科研成果方面,学院在“十三五”期间共立项课题29个,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1项、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项目3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项、北京教育学院院级课题19项;获批学院一级学科创新平台1个,二级学科创新平台3个。发表论文233篇,其中SCI收录1篇,核心期刊104篇(C刊25篇);共有74人次参与编著62部学术著作或教材,获批2项专利技术。在学科大概念、单元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成果。
 

队伍建设上台阶

  职工发展平台丰富、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数科学院共引进7位青年教师,其中6位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1人具有长达十余年的中学一线教学经历。另有5名教师通过进修获得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的博士比例从2016年的12.2%增长为2020年的37.2%。在此期间,3位教师晋升为教授,5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从53.7%提升为61.9%,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2016年的7.3%增长为2020年的11.9%。

  学院通过为有潜力的年轻博士设立研究中心、设立青年博士论坛、支持新入职教师到郊区、学院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挂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为教职工的发展搭建平台,产生了多位在首都和全国的学科教育与教师教育领域具有影响的专家,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对外交流新格局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两种形式,与境外学术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十三五期间,数科学院共有28人次赴境外参加学术会议或考查交流,其中,共有14位教师分别赴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芬兰、日本、马来西亚, 14人次赴台湾地区,共有7人次在境外国际学术活动中做报告。邀请美国纽约教育与改革中心、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日本体育大学以及台湾等地专家学者来我院交流访问,并对中学课程体系、教师培训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一些优质的境外教育资源被纳入培训的课程体系。

数科学院教师在境外国际学术活动中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