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第二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讨会预通知

来源:科研处 时间:2021-07-20

  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基础教育阶段,职后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讨会是由北京教育学院发起和组织的聚焦职后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学术研讨会。2018年成功举办了以“新时代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为职后教师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搭建了对话交流与深度研讨平台,在全国产生了突出的学术和实践影响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梳理和凝练职后教师教育研究的前沿成果,交流和总结职后教师教育实践的创新经验,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专业支撑,北京教育学院计划于2021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二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讨会。诚邀全国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交论文、参加会议,为推动我国职后教师教育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我们期待,在您的关注、参与和支持下,第二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讨会能够继往开来,切实促进职后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对话交流、合作攻关和不断精进。

一、会议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学术支持:《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管理》、《教师发展研究》

二、会议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1年 10月17日(周日)-10月18日(周一)

  地点:北京会议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8号)

三、会议主题

  面向2035教师学习的变革与创新

四、会议安排

  会议为期两天,包括“开幕式与主论坛-分论坛-闭幕式与大会总结交流”等三个单元。会议邀请长期潜心研究教师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威专家、新锐学者和来自中小学办学实践一线的卓越校长、优秀教师,共同交流和探讨面向2035教师学习的变革之路与创新之举。

  第一个单元为开幕式与主论坛,包括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学院等领导致辞和三位权威专家聚焦大会主题的主旨报告。

  第二个单元为三个分论坛,分论坛主题分别是“教师学习动力激发: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教师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发展与实践策略”和“教师学习促进:‘十四五’的行动策略”。每个分论坛邀请六位知名学者、优秀中小学校长、教师和会议论文作者,分享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独特实践经验。

  第三个单元为大会总结交流与闭幕式,包括分论坛总结交流、大会主题沙龙和闭幕式三个部分,邀请三个分论坛的主持人交流分论坛发言的主要内容与核心观点,邀请六名资深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梳理和总结“面向2035教师学习的变革与创新”的关键要素,并举行大会闭幕式。

五、会议内容

  会议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为初心和着眼点,立足我国“十四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问题,围绕会议主题“面向2035教师学习的变革与创新”,聚焦教师学习的动力激发、能力提升与学习促进,开展充分交流和深度对话。三个分论坛的重点关注的话题如下:

分论坛一:教师学习动力激发: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

  本论坛重点关注教师学习动力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现实困境及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突破策略等。

分论坛二:教师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发展与实践策略

  本论坛重点关注教师学习能力的构成和提升,特别是教师如何通过深度学习、泛在学习、具身学习和混合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其思维发展。

分论坛三:教师学习促进:发展规划与行动策略

  本论坛重点关注“十四五”期间教师教育相关院校如何进行科学规划、开展有效行动,通过学习资源整合、评估体系变革、管理制度保障等促进教师的有效学习。

六、论文征集

  会议面向全国征集论文,力争形成高水准的大会论文集,并从大会论文提交者中优选分论坛发言人,为分论坛高水准学术交流奠定坚实基础。大会结束后,大会论文集将公开出版。

  会议预通知:2021年6月15日

  论文题目和摘要提交截止时间:2021年7月31日

  论文全文提交截止时间:2021年9月10日

  会议正式通知:2021年9月1日

  联系人:杨晨 刘文娜 刘胡权 张祥兰

  联系电话(传真):0086-10-82089214 82089134 82089135

  邮箱:keyanchu@bjie.ac.cn

附1:英文论文提交格式

1. The number of manuscripts: less than 8000 words.

2. Manuscript format

  (1) The manuscript should include 5 parts: title, abstract, key words, text and references.

  (2) Please send the manuscript with A4 paper, Heading 3 in bold, with the signature (including name, unit, zip code) in italic type 5, the abstract, key words, text 5 in Times New Roman style. If you submit a printed manuscript, you must send the electronic manuscript by mail at the same time.

3. Example of reference format

  (1) J.van der Geer, J.A.J. Hanraads, R.A. Lupton, The art of writing a scientific article, J. Sci. Commun. 163 (2000) 51-59.

  (2) W. Strunk Jr., E.B. White, The Elements of Style, third ed., Macmillan, New York, 1979.

  (3) G.R.Mettam, L.B. Adams, How to prepare an electronic version of your article, in: B.S. Jones, R.Z. Smith (Eds.), Introduction to the Electronic Age, E-Publishing Inc., New York, 1999, pp. 281-304.

  (4) R.J. Ong, J.T. Dawley and P.G. Clem: submitted to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2003)

  (5) Information on http://www.weld.labs.gov.cn

4 .Matters of attention

  (1) Please be sure to attach the author's name, work unit, contact phone, address and postal code in the manuscript separately.

  (2).Please do not send manuscripts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publicly in other publications.

  (3) Please send the electronic version.

附2:中文论文提交格式

1.来稿字数:8000字以内。
2   稿件格式

  (1)来稿应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5部分。

  (2)来稿请用A4纸排版,标题3号黑体,署名(含姓名、单位、邮编)5号楷体,

  摘要、关键词、正文5号宋体,如投递打印稿,请务必同时邮件发送电子稿。

3. 参考文献格式举例
  (1)著作类:傅佩荣.解读易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7:12.

  (2)期刊类:史宁中.关于未来教师培训的想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3-5.

  (3)学位论文:吴莉霞.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基于项目学习(PBL)的研究与设计[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注意事项

  (1)请务必在稿件中单独附页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和邮编。

  (2)请勿投送在其它刊物上已公开发表的稿件,请作者自留底稿。

  (3)请务必寄发电子版。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