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区校实践 首页 > 区校实践

课例研究是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有效方法

来源: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 时间:2021-06-18

杨 健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100035
 
 教师领导力,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发展一线教师领导力是确保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教师领导力的重要体现。由于教师课程领导力是建立在教师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课程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因此,开展课例研究是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一线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教师领导力;教师课程领导力;课例研究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定的改革目标?回顾历史,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多次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表明,教育改革的舞台立足在学校的课堂,教师应该帮助承担课改领导的角色,仅仅依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行政领导来推动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并不高效。由于一线教师了解教学实际情况,在参与领导课改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向学校管理层反映情况,协助其做出正确决策。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主人翁意识,把自身能力施展到最大,而且还有利于校长政令的推行。[1]因此,通过发展教师领导力,赋权与教师,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建设中,并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不断发展自身专业,是确保教育改革成功的一条有效途径。[2] 
      一、教师领导力的定义及内涵
      教师领导力的理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其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并在管理中发挥核心作用而赋予教师一定的权利。虽然到目前为止,教师领导力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但是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教师领导力是一种综合性的领导力,即它依靠教师的专业权力、知识、能力、情感等多种因素在与学生、同事以及家长等不同的群体互动中产生一种综合性的影响力,依据这种影响力共同致力于学校教育教学等相关问题的解决。[3]教师领导力更偏向于“非权力性要素”的影响力。
      根据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教师领导力会对教师本人的发展、同事的引领和教导学生产生一定影响。教师领导力赋予教师领导和决策的行为,使教师具有一定的主人翁意识,能够促进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追求;对于一些教学专家而言,他们的教师领导力体现在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智慧,能够为同伴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为他们提供一些课程资源,帮助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意义下的教师领导力,能够在教师的群体内形成教、学、研良性循环的局面。教师领导力在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行为会转化为教学中的民主行为,因此会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领导力,顾名思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它的主要内涵和形式会随着不同教育阶段和学校类型变化呈现不同的特性,但是本质不变,主要由“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科研领导力、专业领导力、人际领导力、社会领导力、价值领导力、自我领导力及信息化领导力等构成。4
      二、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体现
      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即教师个体或群体在课程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感召、示范、推动等积极影响力,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程规划、执行、开发、资源建设、实施及评价等课程实践中的价值引导力、实践示范力及文化建设力。[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机制,使教师从课程决策的服从者转变为课程领导者,参与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估。这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赋权,从学校层面上看,能够增加学校管理层与教师的交流,改善学校的校园文化,活跃学校的气氛。从课堂教学层面上看,一线教师最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和课程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课程领导力能够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个人发展层面,赋予教师课程领导力可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增强教师对课程领导的责任感,提升对课程领导工作的激情和信心。[6]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建立在教师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课程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一线教师在设计实施课程时,不是简单地采用现成的课程方案,而是要理解课程标准,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专业知识等注入到课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然后,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要将重构后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等“书面课程”与学生的学习建立联系。从课程的设计到实施整个过程都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现实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展示出教学的主导力、决策力、组织力和教学效力,努力践行引领、示范、指导、监督的课程领导作用。
      三、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形成途径
      一门课程是由一节节生动的课组成,上好每一节课是保证课程质量、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形式,是教师体现其影响力的重要场所。课例是以实际发生的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小的教育教学问题为主题,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描述和再现来揭示教与学的改进过程,讲述教学改进背后的认识和观念。[7]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解决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改进教学行为,形成正确的课程认知、课程知识和课程实施技能,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发挥课程的领导力。目前,课例研究是我国中小学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形式。开展课例研究是发展一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美国学者莱维丝教授揭示了课例研究改进教学的内在机理,概括了课例研究的五个显著特征:考虑学生学习发展的长期目标、研究现有的课程和标准、规划和开设研究课、在研究课的过程中收集数据、呈现和讨论来自研究课的数据。[8]课例研究主要包括选择课例主题和素材、设计课例方案、实施课例并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反思四个步骤,与教学活动相对应的是教与学的设计、实施、反思和改进环节。
      在课例研究中,确定课例研究主题时,教师要围绕主题查询、收集、梳理相关文献,学习理论知识;在设计课例时,要从课程的角度研究的教材,吃透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思路和教学内容,分清教学重难点,将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应用到课例设计,关注学生的活动;实施课例时,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教育理论,将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和实施方案,并从中积累案例性和策略性的实践知识;课例反思改进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入手,结合课程的育人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找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课例方案,改善课例实施过程,再开始新一轮的课例实践。
      课例研究中的课例源于教师非常熟悉的课堂实录或亲身经历的原生态教学过程,研究形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和同课异构等。这使得教师群体在研究中有共同的话题研讨,相互间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可以深说。教师愿意参与这种共同体的研究,分享研究的体会和收获,相互促进,在专家的引领下,共同提高教师自身的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能力。研究中,教师将课程认知转化为课程行为并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形成优秀的课例成果。课例成果的示范不仅能为教师个体带来成就感和快乐,激发教师个体发展的内驱力,形成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还能引领学校或区域的课程意识及课程实施,改善区域的文化氛围。
      课例研究是专家引领下教师群体共同参加的有关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通过课例研究,一线教师增加了教育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提高了教学实践的专业技能,形成合作研究的共同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为教师发挥课程领导力奠定了基础。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活动设计和课例实施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1900302301A 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实践研究”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

参考文献
[1]-[2] 王绯烨,洪成文,萨莉·扎帕达.美国教师领导力的发展:内涵、价值及其应用前景[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01):93-103.
[3] 李款.论教师的领导力内涵[J].教育学术月刊,2009(07):12-15.
[4] 邵建东.高职教师领导力:内涵、价值及发展路径[J].江苏高教,2018(10):72-76.
[5] 杨跃.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源泉、要素及其培育[J].当代教师教育,2017,10(01):67-72.
[6] 叶丽萍, 朱成科.我国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困境及其出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3(12):44-47.
[7] 杨玉东. 课例研究的关键是聚焦课堂[J]. 人民教育,2013(7):44,44-45.
[8] 安桂清. 课例研究:信念、行动与保障[J]. 全球教育展望,2007,(3):43.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