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学院要闻 首页 > 内网新闻 > 学院要闻

我院科研处组织召开北京教育学院首批一级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方案论证会

来源:信息网络与新闻中心(图书馆) 发布 时间:2017-06-26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2017年6月23日下午,在我院科研处精心筹划组织下,北京教育学院首批一级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方案论证会在南楼503如期召开。此次申报一级学科创新平台的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廖明华副教授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李军副教授的“中学社会科课程跨学科教育”,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胡玉华教授的“中小学健康教育研究”、张莉娜副教授的“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评价研究”、王春副教授的“中学化学实验创新研究平台”等,我院何劲松院长、钟祖荣副院长、杨志成副院长出席此次评审会议。论证会由钟祖荣副院长主持。

  为保证平台建设质量,会议根据平台申报的主题与方向,特邀北京大学马迎华教授,教育部课程中心莫景祺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李晓东教授、徐勇教授、范楼珍教授、辛涛教授、苏君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玫玫教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段佳丽研究员,我院李春山教授,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学院郑克强特级教师等人,组成相关学科领域评审专家团队。

  在会议开始之初,主持人钟祖荣副院长首先对各位评审专家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我院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背景及申报情况。他指出,平台主题是根据《北京教育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围绕学科布局所涉三个领域而选定,对于我院建成以服务基础教育干部教师终身学习为使命,以教育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发展,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知名的教育大学具有重要意义。科研处处长李雯教授表示,特别感谢与会专家风雨兼程,在这样特殊的天气下前来支持我院工作。她从评审规则、程序及具体安排三方面,对评审会的具体实施要求予以具体说明。

  何劲松院长对各位评审专家致以谢意,并重点介绍了平台建设的背景、特点及工作思路。他指出,我们学院虽无普通高校严格意义上的学科体系,但承担了干部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任务,在职干部教师的学习、发展离不开学科、科研的支撑,这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从这个意义上,学科创新平台与一线教学实践结合的特点更鲜明,更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而从建设角度看,这也是推动学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抓手,其主要任务包括聚团队、接任务、促创新、出成果等四个方面。

  何劲松院长强调,如果要给我们学院的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画个像”的话,它应当具备四个“体现”:一是体现需要,即平台所选领域应反映基础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二是体现优势,平台负责人所选领域及站位、既有成果的深度与广度,应与所选领域相匹配;三是体现特色,即平台能够体现我院的特色;四是体现前沿,即平台应对未来趋势的发展有所把握。最后,何劲松院长结合实施办法,明确了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六个主要原则,一是坚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二是以科研项目为基础,三是以团队协作为支撑,四是以知识创新为标志,五是以实践应用为根本,六是以学术活动为依托。他希望评审专家基于学科背景和评审经验,结合我院实际和要求,严把关、准定位,多提宝贵意见,进一步支持平台建设乃至参与其中。

  五位申报人分组进行陈述,并从建设目标、主题论证、内容措施、预期成果等方面,就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评审专家在肯定选题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申报主题应凝练,概念界定宜清晰,具体论证要充分深入、重点突出,研究目标、内容和预期成果之间要体现逻辑性、系统性,要处理好三级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对此,申报者表示,将认真梳理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申报方案。评审专家按分组独立填写了各建设方案的得分、综合评价和完善建议。科研处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和汇总,并向学院领导和评审专家进行现场通报。 我院科研处全体工作人员在李雯处长带领下,就会议组织、实施工作及时进行了总结反思。

  作为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立项评审的重要环节,本次建设方案论证会是落实我院“十三五”规划学科布局与科研发展的有力举措,对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任务将起到重要作用。

  李燕、张祥兰撰稿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