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学院要闻 首页 > 内网新闻 > 学院要闻

喜报!我院教师杨雪梅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时间:2020-12-31

微信图片_20210111085938.jpg

   12月22日,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一批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成就的劳动者,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我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杨雪梅教授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微信图片_20210111085944.jpg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授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今年是5年一次的劳模评选表彰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本次评选注重选树在首都建设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典型,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人才、社会组织代表等方面进行重点推荐。1148名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86个北京市模范集体获得表彰。新当选人员中涵盖了快递小哥、保安员、环卫工人、农民、医生、教师、记者等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微信图片_20210111085947.jpg

微信图片_20210111085951.jpg

助力乡村教育 做校长的好老师
   杨雪梅是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一名教授,从事校长教师研修工作30年。她主持过多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校长高级研修项目,担任项目负责人、核心课程的主讲教师、学校改进指导教师,高质量完成任务。她是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首批入库专家、基地理论导师,北京市名校长发展工程理论导师,北京市教育学会农村教育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她曾经于2011年,荣获北京市工会系统教育先锋先进个人,北京市“十一五”继续教育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北京市教育系统“三八”奖章;2014年7月荣获北京教育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获得北京市师德先锋。

微信图片_20210111085954.jpg

   倾力乡村教育,建设美丽乡村
   她来自东北农村,特别期盼乡村孩子能够享有良好师资和教育环境,为此,她对乡村教育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一位同事的话说,杨老师一直“在乡村、为乡村、建乡村”。
   在乡村:十几年助力乡村教育 …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农村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风雪无阻送教远郊农村,本世纪初“绿色耕耘-京郊教师校长培训项目”,到现在美丽乡村教育—房山区北沟教育联盟“一校一品” 大安山中心小学整校改进项目,兄弟省市乡村校长援助项目,杨老师都是经历者、践行者、助力者。
   为乡村:回应乡村校长需求,倾囊相授 …
   为了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和北京市基础教育重心向农村倾斜战略,为了首都基础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北京教育学院启动为期10余年的“绿色耕耘-京教校长教师培训与发展行动计划”,杨老师先后承担了六个远郊农村校长和教师培训项目。用她过硬的专业素养,发挥教育学院集体的智慧,整合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根据农村校长的培训需求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认真确立研修主题,精心安排研修内容,恰当选择研修形式,精致打造研修细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思维方式引进的研修过程中,使得校长们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近年来,累计培训农村校长和教师300余名。培训是一种催化剂,大部分校长能把在培训中学到知识,传递给教师,迁移到自己工作改进中,促进学校的发展。她多次义务地为中小学校长教师修改案例、论文多篇,指导学校规划制定、科研活动多次。
   建乡村:北沟教育联盟中的付出 …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杨老师又投身于美丽乡村教育——北沟教育联盟大安山中心小学一校一品整校改进项目,深入学校近20次。大安山中心小学距离北京市区90公里,是北京市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学校,学生教师住宿的学校。学校教师敬业,但观念陈旧,思维定势和行为固化,教非所学普遍。学校在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和教师水平需要极大提升。杨老师进行多次调研,形成方案,提供学科专家资源和跟进式指导,进行学校文化梳理,但是由于学校对自身发展定位不明确,工作惯性及对改变的恐惧,学校变化缓慢。杨老师不畏一天10多个小时劳顿,山路危险,不断与学校进行沟通碰撞、调整思路、坚守规律,促使学校和校长发生了积极改变。尽管已经56岁了,杨老师依然为了房山美丽乡村建设而坚持到深山中工作,令校长教师们感动。
   多年来,杨老师深度走进了远郊农村几十所学校进行指导,北到怀柔的喇叭沟门中小学、西北到房山的张坊中学及北沟的大安山小学、南窖小学,西部到门头沟的斋堂中学,南部到大兴的礼贤中小学。她与校长们一起分析学校文化、课程和管理存在问题、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杨老师提出农村学校发展的建议,为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多年来,她借助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及学院优势,为乡村校长搭建了与专家对话,与兄弟省市同行交流的平台,使更多的人受益。她指导的北京市名校长工程2位农村校长办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校得到百姓赞誉。
   杨老师对乡村教育投入,不仅缘于她对乡村教育朴素的爱,而且缘于她对乡村教育价值坚守和社会责任感。她常说,乡村教育是建设美丽乡村重要途径,助力乡村学校发展,就是为乡村发展培育人才,就是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尽力。

不断进取,做校长的好老师

   开拓校长研修新领域 …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面临许多新的要求、新问题。杨老师从校长培训的角度,开拓校长研修新项目,助力校长应对新挑战。她研发了小学科研主管研修项目,推动学校领导以科研思路开展工作日常工作,以课题促进学校发展的能力。她开发高中教学校长课程规划能力提升项目,助力校长解决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问题。她与同事们一起查阅文献、调研校长的需要,分析高考改革对教学校长素质的要求及亟待解决问题,确定了符合他们需求的主题-高中教学校长课程规划能力提升,获得了高度认同。京台校长联合培训是北京教育学院首次与台湾地区合作开展校长研修。这个项目不仅需要专业水准,更挑战沟通和协调能力,特别是较强的政治性,杨老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使台湾校长了解了北京教育,赞赏校长培训的专业水准。
   积极探索校长培训新方式 …
   “绿色耕耘-京郊教师校长培训项目”中,杨老师提出的基于问题解决校长“行动研修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环实践—修正完善)为校长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考和行动框架,助力农村校长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而且在同行中有一定影响。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大兴区旧宫中学“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项目中,她采取“纵横联动,多元交叉”方式,助力学校发展。杨老师在高中教学校长研修项目中,创新了工作坊研修模式,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内容差异,采用不同工作坊研修流程:提供案例——提供分析案例框架——案例分析——嵌入理论——归纳提升,促使校长深度理解知识,并学以致用。
   开发校长培训课程 …
   她开发的“学校文化建设”系列课程是北京市干训优质课程;开发的“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 、“校长课程规划素养提升工作坊”、“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坊”等课程受到校长们好评。他们认为杨老师的课程逻辑清晰,实用性强,发辉校长的主体作用。
   研究实践,为做好校长老师奠基 …
   杨老师认为,作为校长的教师,应该在把握前沿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中小学实践,才能夯实学术根基,提升为中小学校长服务的能力。多年来,杨老师形成了以教师教育、校长专业发展和培训为核心,服务于基础教育,辐射教育其他领域的科研特点。关于“校长时间管理”、“校长专业发展”、“校长培训”、“学校文化建设”的持续性研究取得了相应成果,并在同行研究中产生一定影响。主持参加市、院级以上研究课题1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编、编著和合著10余本。研究为杨老师有效践行校长的老师职责提供了学术支撑。
   热爱学生,严格要求 …
   杨老师认为作为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在担任北京市名校长工程指导教师期间,她和她的团队严格按照科研流程要求校长进行研究选题、课题开题、研究实施和结题。在开题的过程,一位校长非常不情愿进行文献研究,觉得一线实践工作者把事情做好即可。杨老师多次与其探讨文献综述对课题研究、校长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改变的意义。这位校长带着畏难情绪做了一个文献综述交来,字数少不说,而且与题目相关性不强。杨老师指导她重新查找与课题相关文献,再次做文献综述,并在学院局域网一步一步地指导她如何在知网、百度文库上查资料;也把自己积累文献提供给她,专门为她讲解了如何进行文献综述,提供文献综述的范本。在多次反复修改中,她完成了质量很好的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并完成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在结业典礼的发言中,她称杨老师为“一个温柔又严格得不近人情的指导老师”。每当她受邀外出教学受到好评的时候,每当她以课题研究的思路工作取得成效的时候,她感谢杨老师当年的“严厉”。
   多年来,杨老师热爱乡村教育,倾力乡村学校发展;秉承校长教师培训工作是基础教育大厦的基石的专业理念,为各类型各层次的校长服务,被称为乡村教育发展的助力者,校长的好老师!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