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学院要闻 首页 > 内网新闻 > 学院要闻

学院领导班子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暨温寒江同志百岁寿诞座谈会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3-05-20

  5月18日上午,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肖韵竹带领班子成员来到学院原院长、学院荣誉教授温寒江同志家中,开展“学思想 忆初心 共奋进”主题党日活动暨温寒江同志百岁寿诞座谈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张彤军、副局长于甲川,市委老干部局生活待遇处处长陈龙,市委教育工委离退休干部处处长杜建峰、二级调研员杨旭及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此次活动。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永凯主持。

  少年不忘党恩情 七十余载守初心

  会上,肖韵竹同志详细介绍了温寒江同志的入党历程。1937年抗战爆发,温老当时小学刚刚毕业,老师们教唱爱国歌曲,转发《抗战快讯》,温老就帮助老师出壁报,自此种下了保家卫国的红色种子。考入浙江大学的温老积极参加学生民主运动,1947年在学运领导人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温老动情回忆当时入党时的场景,他感慨道:“我是一个从福建龙岩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由于党的教育、国家的培养,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年,温老最喜欢的生日礼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他说:“学习党史让我不忘本心,我已百岁,还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和人民再做一点事。”76年党龄的温老用质朴的语言,让在座同志深受精神洗礼,汲取奋进力量。

  市委常委、市教育工委书记游钧在贺信中写到:温老老一辈教育人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崇高精神值得首都教育战线的全体同志学习发扬。张彤军同志肯定了温老是全市离退休干部的优秀代表,表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干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老干部的历史功绩,倍加珍惜老同志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笑看今朝添百福 遐龄同寿祝期颐

  温老的夫人吴秀老师今年96岁,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两人携手相伴、相濡以沫,将一双子女培养成才,把更多的爱献给了北京基础教育的广大师生。1949年,本该回到福建的温老因革命需要北上从事学运工作,1952年至1981年历任北京市第35中学、第四中学、第八中学校长,自此温老与首都基础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为日后研究“教育中应重视形象思维的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离休后,温老继续关注贫困学生和家乡事业的发展,他和夫人为福建龙岩市的万安中学捐赠图书、设立计算机奖学金。通过希望工程,先后资助40名困难学生。两次被评为“北京市老干部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游钧同志在贺信中写到:感谢您为首都基础教育做出的突出贡献,首都教育战线的全体同志将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张彤军同志强调全体与会同志要始终怀着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

  笔耕不辍勤学习 育得桃李报春晖

  上世纪80年代,面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等问题,温老潜心开展研究与实践,先后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他主编的《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一书获得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

  自1992年起,温老带领基层校长与教师持续开展了脑科学在教育应用中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习与思维”理论体系。出版了22册《脑科学•思维•教育丛书》,2019年理论专著《学习学》获得第15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学习与思维”课题研究的25年中,先后有38所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培智学校和高等学校参加课题实验,参加研究和实验的人员达2000余名,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温老带出了特级教师马芯兰等一批科研带头人、优秀教师,为首都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人才,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温老曾说:“用中国的经验、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教育,这就是我的初心,这就是我的教育梦!” 今后,学院将持续对温老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梳理,为进一步探索学习学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会中,张彤军同志向温寒江同志赠送百岁生日慰问金、慰问品。杜建峰宣读游钧同志给温寒江同志的慰问信。学院“学习与思维”班学员代表、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李军向温寒江同志赠送《学习学》英文版书籍。学院退休老领导在网络平台纷纷为温老送上生日祝福,大家表示要向真正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家学习。

  我们将继续学习温老勇于求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耐得寂寞、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扎根实践、攻坚克难的求实精神,甘为人梯、举人过己的奉献精神,热心公益、关心桑梓的仁爱精神。愿温寒江同志及夫人吴秀同志松鹤同春、健康长寿、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