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学院要闻 首页 > 内网新闻 > 学院要闻

北京市第五届“子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坛落幕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04-26

  4月23日-25日,北京市第五届“子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坛在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本届讲坛以“人工智能时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由北京教育学院联合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为北京教育学院传统文化优秀品牌项目,第五届“子曰”讲坛包括高端讲坛、园长校长沙龙,论文交流单元,传统文化课例点评单元暨展映单元,汇报单元暨专家报告等,涵盖中学、小学、学前、职教及社会教育多个领域。讲坛实时直播,线上访问量超20万人次。

  开幕式:共探传统文化教育新征程

  “本届‘子曰’讲坛不仅是对大兴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检验,更是推进大兴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开幕式上,大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薄茹致辞指出,近年来大兴区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定位,联合多方教育资源打造跨区域传统文化教育共同体,并借助前沿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文化教学场景。未来,还将持续践行文化使命,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

  北京教育学院院长张永凯在讲话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基因密码,北京教育学院立足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师培训体系,打造“子曰讲坛”培训品牌,助力广大教师从经典中汲取育人智慧、涵养师德师风、提升专业素养。本届讲坛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呈现三条创新路径:科技赋能,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大思政”建设,探索传统文化在全学段、多学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价值引领,确保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兼具人文关怀与精神内涵。“希望参与讲坛的老师们深研经典、做文化根脉的守护者,拥抱技术、做教育创新的探索者,辐射带动、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张永凯说。

  高端讲坛:学者与作家眼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高端讲坛由“学者眼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勇作题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讲座,为现场听众带来了思想盛宴。

  徐勇教授强调,传统文化教育本质上是素质教育,应注重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人文教育,经典训练的价值便在于培养人的文化修养。“只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将生命的根须扎植于传统文化丰厚土壤,把自己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徐勇说。

  高端讲坛第二场“作家眼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中,作家刘丽朵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个意识三个维度》为题,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五个意识”和“三个维度”,即对偶意识、用典意识、留白意识、意境意识和格调意识,以及人生、地理、时序维度。刘丽朵表示,文学教育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养分,将支撑整个人生。

  园长校长沙龙:共话人工智能时代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园长校长沙龙”环节,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方麟担任主持人,邀请地坛幼儿园园长梁静、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校长孙凤霞、丰台区长辛店第七小学校长王新艳、大兴区青云店第一中心小学校长毛莉、朝阳区陈经纶中学分校校长刘丽娟、大兴区德茂学校校长张英分享教育智慧。

  从幼儿园开发二十四节气课程,到小学阶段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再到中学阶段开发研学路线与创意文化节……各校围绕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深入交流。谈及人工智能时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丰台区长辛店第七小学校长王新艳校长特别表示:“人工智能就像是神笔马良手中的神笔,科技给人类赋能,人类给科技赋魂。”

  教研讲坛: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在新时代创新发展

  讲坛首日,传统文化教研讲坛分为中学、小学和学前暨职教社教三个分讲坛深入研讨。

  如何利用AI 技术助力研读,将《论语》学习与学生的精神成长紧密结合?成语模块化教学对文言文能力培养有哪些助益?文化情境任务怎样驱动复习课创新实践?是中学传统文化教研讲坛的讨论主题。

  信息技术赋能下,传承传统文化的课程怎样构建与实施?人工智能在经典文本教学中有哪些应用路径?传统文化如何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小学传统文化教研讲坛的讨论主题。

  学前暨职教社教传统文化教研讲坛上,幼教职教老师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在幼教和职教社教领域的教育价值,深度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幼儿素养提升融合的教育路径。

  课例点评及展映:优秀经验深化教学思考
 
 

  讲坛第二天,来自中学、小学、幼儿园和职业教育的25节课例,为传统文化与AI融合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径。其中,中学教学课例以四大古典名著、文言文教学为突破口,小学课例关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幼儿园职教社会教育聚焦蹴鞠、皮影、印刷术、剪纸、武术、舞蹈等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引领与会者在人工智能时代进一步深化对课程的思考。展映单元8节课程,则精选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例。全部课例通过线上直播辐射全国,让各地教师共同领略不同的传统文化课型。

  闭幕式: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合奏乐章

  讲坛最后一天,9位专家学者结合中学、小学、幼儿园职教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情况,对讲坛中分享的课例和教研交流进行汇报。

  专家报告环节,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方麟带来《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计说略》的报告,提出应从课程目标的精准定位、课程内容的系统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等方面入手,构建具有时代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教研员、正高级教师贺争光老师作《区校耦合,项目驱动——有组织教研推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十年探索》的报告,指出北京市大兴区通过组建区校共同体,构建“行政性推进—项目化实施—共同体协作—多样化发展”四阶段推进机制。

  闭幕式上,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院长邸磊对未来讲坛主题的设计提出了“深化 ‘科技与人文’融合主题”、“强化 ‘大思政’”育人导向”、“关注非遗传承与现代生活”、“推动区域协同与资源共享”的几点倡议。

  据了解,第五届“子曰”讲坛还在门头沟、海淀四季青学区和海淀区五一教育集团开设分会场,通过课堂展示、文化展演、论坛分享、专家引领等多维角度,立体呈现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为师生搭建文化浸润的思想盛宴。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