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07-14
来源:2025-07-14 人民日报客户端体育频道
“运球、传球、上篮”......日前,一系列创意十足、活力四射的班级联赛在北京市许多中小学开展。为深入贯彻北京市“体育八条”政策,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2025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场景式育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项目(水平三 )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活动以“班级联赛·活力校园”为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科技赋能的体育活动,构建起全员参与、五育融合的校园体育生态。
创意赛事点燃运动热情,五育融合显成效
活动紧扣“五育并举”目标,创新设计多元赛事。房山区窦店中心小学教师朱钰潇设计的“舞动童年,放飞梦想”韵律操创编赛,以“学-练-赛-评”一体化模式为核心,学生分组融合触膝跳、侧踢腿等基础动作,搭配彩带、手花道具设计创意队形,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展现艺术与体育的完美融合。
六年级学生朱敬娴团队以“敦煌飞天”为主题,将壁画中的舞蹈动作与现代韵律操结合,获最佳创意奖。房山区青龙湖中心小学周青设计的“湖韵探秘·活力竞技”定向寻宝赛,将青龙湖生态文化与体育竞技结合,学生穿梭于古诗拼图、湿地鸟类识别、环保知识问答等15个关卡跨学科任务中,在体能挑战中传承文化,增强环保意识。
顺义区高丽营第二小学特级教师张跃宗设计的校园吉尼斯跳绳挑战赛,通过“极限竞速赛+亲子默契赛+创意跳绳舞”等多元形式,分层挑战、亲子接力等环节,打破传统竞技局限,让运动充满趣味。
科技赋能精准评价,数据驱动成长
赛事中,科技元素成为亮点。智能设备实时记录成绩、可视化数据分析、AI体质监测等手段,不仅提升赛事效率,更让学生直观了解自身运动能力。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体育教研员张燕平设计的体质测试争先赛,利用AI设备实时分析学生心率、生成个性化运动处方,将体育与科学、数学统计结合并通过扫脸生成健康报告;通州区漷县中心小学市级骨干陈威设计的篮球赛设置“六边形战士”多维评价体系;房山区城关小学金铃设计的足球赛推行女生双倍积分机制,兼顾竞技性与性别平等,德育、智育在协作与规则意识中生根。此外,定向寻宝赛利用实时地图追踪进度,韵律操比赛采用多维度评分系统,确保评价客观全面。
家校联动深化育人,亲子互动凝聚合力
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小学刘凯老师设计的“亲子同乐,健康成长”趣味运动会打破校园边界,家长与孩子携手参与鸿运彩球、轮胎大作战等项目,默契配合中增进情感。活动设计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性,如“拼中国地图”环节将地理知识融入竞技,家校协同育人理念贯穿始终。家长志愿者担任裁判、摄影师,活动短视频在班级群共享,形成教育合力。定向寻宝赛延伸家庭打卡任务,推动运动习惯向家庭迁移。线上直播与短视频制作更让赛事辐射校外,形成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健康的氛围。
红色基因浸润体育,跨学科实践铸魂育人
平谷区第五小学体育教师冯峰以“重走长征路”班级挑战赛以历史场景为脉络,设置飞夺泸定桥、爬雪山等关卡,学生在体能挑战中感悟革命精神。该项活动融合语文(撰写感悟)、科学(心率监测)、道德与法治(团队协作研讨),实现红色教育与体育实践深度融合。学生们表示:“运动不仅锻炼身体,更让我们懂得团结的力量。”
班级联赛让学生在蜕变中成长
“班级联赛·活力校园”系列活动以创新实践回应新时代体育教育需求,其价值不仅在于强健体魄,更在于通过赛事游戏化、评价科学化、育人场景化,实现体育教育的“质变”。
活动中,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创造”:韵律操编舞、队徽设计激发艺术潜能,战术板绘制培养战略思维,家庭运动契约促进习惯养成。五年级学生李宇航高兴地说:“原来运动不仅能出汗,还能交朋友、学知识。”
教师们观察到,班级凝聚力显著提升,学生抗压能力、协作意识在竞赛中淬炼。校长们表示,班级联赛不仅提升体质健康,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意识,真正实现“眼里有光、身上有汗”的成长目标。
项目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袁立新指出,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三个突破”:突破竞技壁垒,让每个学生找到运动乐趣;突破学科界限,让体育成为跨学科学习载体;突破校园围墙,让运动习惯延伸至家庭与社会。
长效机制构建活力生态,校园文化焕发新活力
随着一场场活力赛事的开展,北京市中小学正以班级联赛为纽带,推动体育育人从“单一运动”向“综合素养”转变。在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家校协同的合力下,阳光体育精神在校园生根发芽,为学生成长注入蓬勃动能,绘就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校园新画卷。未来,北京市中小学将以“8+N”班级联赛长效机制为框架,形成涵盖体质测试、韵律操、足球、篮球、定向越野等八大主题赛事体系,探索将民族传统体育、新兴体育项目引入校园,以运动为纽带,培育身心共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9659598-50000637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