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合作交流 首页 > 合作交流

精准施教,持续加力,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供稿:交流培训中心 时间:2019-05-17

            2019517日,央行金币精准助教研修项目(第四期)2019年宜君县、印台区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赴京研修项目开班典礼在我院黄化门校区博士园报告厅举行。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中国人民银行机关党委副书记庞晓光中国金币总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任聂蓓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微微中国人民银行铜川中心支行副调研员高艺铜川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潘涛北京教育学院交流培训中心主任陈丽以及中国金币总公司、人民银行铜川中心支行、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印台区教科文体局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开班典礼。典礼由北京教育学院交流培训中心王翰清老师主持。

微信图片_20190517140606.jpg

 

首先,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致欢迎词,钟院长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和金币总公司及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北京教育携手共同持续担当社会责任,自2016年项目启动与实施,已经有160多位骨干教师与中小学校长受益。本期70名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来京培训,陈丽主任组织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的专家精心设计方案,聘请专家与名师示范引领,走入北京名校访学与同课异构。希望各位注重学习先进理论,增厚根基;学习北京先进经验,提升能力;加强交流,缔结友谊;不断反思,重建自我。

99a358616449a25a61d4f9a5bcae3cc.jpg

 

北京教育学院交流培训中心主任陈丽向大家介绍本次培训主题与目标、课程设计、实施方式与考核要求及管理规定,陈主任热情洋溢、幽默风趣的介绍让学员在阵阵笑声中了解了本次培训的整体安排与要求。

3b6b91a1b61e088f348c002990b668b.jpg

    来自宜君县一中的林娜老师和印台区方泉小学的段向娟老师分别作为参训学员代表发言,她们首先向为学员提供此次培训机会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币总公司与北京教育学院等多方的领导表示了真挚的感谢。并表示,一定珍惜此次机会,摆正位置,明确目标;一定遵守纪律、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一定积极交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一定不负重托、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05e08d85862f869e6daa5fdf8441292.jpg6f96f23a7a0cc7c1ccf7b9f8c6858fe.jpg

 

中国金币总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任聂蓓在讲话中表示,精准扶贫培训项目得到了人民银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机关党委大力的支持,在北京教育学院的周密组织和精心安排下也使该项目取得了斐然的成绩。20193月,我们曾到宜君、印台地区进行调研,了解到该地区英语教学能力比较薄弱,对英语教学培训需求尤为迫切,特为此开展了本次项目,相信在座的各位老师一定能够通过本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打开国际视野,希望各位教师,能够在英语教学的岗位上做好“传帮带”,能够带回西部教育一线,为提高西部教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808ad0f655340421101fa4be27c8521.jpg

 

中国金币总公司作为央行的直属单位,在履行好我国贵金属货币发售职能的同时,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特别在实施铜川市宜君、印台两地教育扶贫项目上尽了绵薄之力。金币总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做好铜川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着力推进“央行金币精准助教计划”,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正能量,为做好人民银行的定点扶贫攻坚任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银行机关党委副书记庞晓光在讲话中表示金币总公司多年来努力推进铜川地区教育扶贫工作,一直以来金币公司贯彻央行总行对扶贫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在扶贫教育工作落实上有办法、有举措、有实效,特别是央行金币精准助教计划,四年来对宜君县印台区四十多所学校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受到了总行的高度肯定和地方教师的高度认可,高度体现出央行与金币总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奉献担当,对此谨代表受训教师表示感谢。

a16e251d922ac68fc1536bffa94c92b.jpg

    庞书记勉励各位老师珍惜时间,学习北京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相信在座的老师会像习总书记所言:“希望您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190517140555.jpg

 

开班典礼在班旗授予仪式中圆满结束,9天的学习之旅正式开始。

 

(撰稿/王萌 王翰清 摄影/李星楠)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