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19-10-08
根据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的部署,理科实验教学研究中心党支部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的基础上,2019年9月29日上午组织全体党员参加了由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党总支组织的宋庆龄同志故居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宋庆龄同志在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丰功伟绩,感受了宋庆龄同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及对中国命运的责任担当。在两个小时小时左右的参观当中,我们深受感染和启发。大家一致认为,宋庆龄同志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在主题教育中,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体要求,将主题教育的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成推动教学、研究、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创新的力量。
结合理科实验的教学研究,深挖学科德育,本支部党员又到郭守敬纪念馆及通汇祠参观学习,就古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的生平、主要成就及其对当代科技的启示进行了探究与思考。
通汇祠于1988年重建,其中心即为郭守敬纪念馆。此处位于积水潭桥东南,记录着数百年来北京城的发展,铭刻着大运河的辉煌,讲述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荣耀。
通汇祠中陈列着著名的古代天文观测仪器——浑仪和简仪。它们见证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彰显着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与情怀。面对古人的成就,我们不禁赞叹:看似简单的材料与工艺,一旦融入中国智慧,就变成了探索宇宙奥秘的利器,足以证明中国人的创造力。我们坚信,在新时代,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给全世界带来勃勃生机。
在郭守敬纪念馆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位古代科学巨擎的丰功伟绩,还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作用。从西夏治水,到开凿通汇河;从发明弧矢割圆术,到编纂《授时历》;从针孔成像原理运用到天文仪器,到初创“海拔”概念并运用于地理勘测;从滚柱轴承的应用,到赤道经纬仪的发明……我们看到,郭守敬的足迹,可以说是科技发展引领社会潮流、推动人类进步的缩影。古人的智慧,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营养与动力,必将在当代的奋斗历程中熠熠生辉。
习近平同志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国智慧承载着工匠精神,使一代科学家彪炳史册。我们毗邻运河源头,更应在首善标准的指导下,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我们的工作中传承、发扬。
根据我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的总体部署和巡察整改的要求,结合支部特点和实验教师发展的需求,赴实地进行学习考察。“立足实践做研究”,是理科实验教学研究中心党员及全体教师的初心与使命。从这个意义上看,本次学习有着特殊意义。使命担当,勤奋博学,务实笃行,攻坚克难,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本职岗位上笃定前行。
(靳飞 供稿)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