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 时间:2022-05-10
5月9日下午,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腾讯会议召开线上学习会,深入学习《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美育行动》),并进行交流研讨发言。总支书记周志勇主持学习,体艺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参加学习。
会上,集体学习了北京市委、市政府今年4月印发的《美育行动》文件精神,四位班子成员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如何学习、理解、把握和落实文件精神,是今后长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是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确立根本工作目标。美育工作要始终与党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的各方面、各环节,将美育上升到全面育人高度来认识和实施。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从体艺学院工作的角度来讲,要更新全体教师特别是音乐美术相关学科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利用教师集中学习的机会,向教师宣传美育教育文件精神,提高全体教师对美育教育的思想认识,为顺利开展美育教育研究、培训和各项活动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三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坚持改革创新。在培训的方方面面,要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要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将各个课堂结合起来。四是建设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调整缩小美育教师在区际、校际及项目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加强农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将农村美育教师纳入“北京市乡村教师特岗计划”重点招聘对象。
会议强调,《美育行动》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根据学院定位和发展,结合音乐、美术学科基础和建设,未来发展任务的具体指向是教研训协同推进。主要体现在,一是“五育”并举的学校美育模式: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艺术展演“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的学校美育;“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二是打造具有北京特点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以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曲、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为主体,以艺术史的发展脉络为贯穿的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开发美育课程资源,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美育课程。三是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开发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四是美育实践活动品牌要“看、进、演、赛”相结合、学生全员参与的美育实践机制,建立班级、年级(院系)、校级、区级、市级群体性展示交流机制;思考强化每个培训项目的展演实践和品牌打造。五是美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参与并指导美育教师参与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审认定及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等评选活动,加强美育基础理论研究。加强美育领域新课题申报和研究。六是加强美育评价改革。建立中小学生美育学业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美育学习经历与效果;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标准。七是发挥北京美育资源优势,推动京津冀等地区学校美育协同发展。
会议认为,通过对《美育行动》文件的学习,进一步回顾和强化学习了关于美育的意义,对于新时代美育的理解和把握有了着力点。国务院办公厅 2015 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而《美育行动》中提到的重点工作,则是对于美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为今后工作提供了方向和实践抓手。
会议指出,要携手开展美育体育协同行动。《美育行动》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的顶层设计,与学校体育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要开展体育美育融合的课题研究、培训课程、课后服务、数字资源一体化研训工作,重视美育多学科成果分科或主题线上展示、美育学术系列活动,打造美育品牌多维推进美育素养提升工程。
通过此次理论中心组扎实深入的学习,进一步吃透了文件精神,在相互交流碰撞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为下一步将《美育行动》在体艺学院全体教师培训实践中落实落地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