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基层党建 首页 > 基层党建

看直播谈体会 聚思想促发展——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党总支认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供稿: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时间:2022-10-18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京召开。人文与外语学院党总支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教职工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

  上午十时,党总支组织各党支部、全体教职工准时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现场直播,各支部在直播结束后就学习心得进行了研讨。二院党政班子成员、党支部委员于17日组织集体重温开幕式及总书记讲话。大家认真听取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报告,认真写下心得体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总书记的报告振聋发聩,引发与会者的共鸣。“总书记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一个是发展,一个就是人民。”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邸磊说,“这恰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的二十大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宣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文系党支部王蔚老师说,这让她倍感振奋和鼓舞。她说,“作为首都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后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质量发展首都教育,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中文系青年教师赵雪伶博士说,观看了二十大开幕会直播,让她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新时代给予青年更多的发展机遇,作为青年教师更是要以报告为指引,听党话、跟党走,激发自身起而行之的力量,积极投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要奋起努力,勇担时代赋予青年教师的责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开拓无限的未来与希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砥砺前行。
  “怀着激动的心情,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备受鼓舞。”外语系党支部书记李慧芳说,“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教育工作者,对总书记报告中提到的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深有感触。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扎根基础教育研究,努力做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成为并培育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践行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历史系副主任书记赵建建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意义。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历史系将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师培训中帮助学员认识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革命、建设、改革的相互关系,理解国史、国情,提高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总书记的报告旗帜鲜明、一脉相承,特别接地气、特别‘给劲’。”党总支书记刘楠说,“报告把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放到世界大背景、大潮流中思考,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历史主动,更体现了我们的事业是一脉相承,不是另起炉灶;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明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又为未来发展再次明确方向。”

  党总支书记刘楠表示,党总支之前还组织了全体党员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党课开讲啦》节目,特别是外交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担任主讲的《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 塑造新时代大国外交风范》等。下一步,党总支将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继续深入学习,把思想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来,结合学院党委部署的有关工作,扎扎实实做好落实。她同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组织做好教职工思想工作,了解教职工思想动态,关心关爱教职工,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认真履职,确保教育教学运行平稳,以实际行动为确保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贡献力量。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