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23-05-04
2023年4月21日,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数学系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清华科技博物馆“认识世界的种种维度”主题展览。
本次学习结合展览主题——认识世界的种种维度,以此为出发点,参观与计量、测量相关的各类展品,启发支部老师们对“不可限量”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通过了解科技发展中测量器物的发明与数学的联系,感悟数学在科技中的应用。参观“百年器象”,党员同志感受到百余年来清华学人胸怀科技报国、追求真理的理想,不畏艰难、勇于钻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党员同志被科学研究者的精神所鼓舞,激发研究志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情怀,扎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主题展室分为三个空间。在“万物有度”空间中,党员们观看了中国和西方的尺、秤、天平、砝码,以及指示方向的罗盘、测量角度的经纬仪和测量压强的气压计等,感受了“万物有度”的世界。在“古往今来”空间,大家参观了记录时间流逝的仪器:漏壶、圭表、航海钟、现代的机械手表。随着计时的器物的演变,精度不断的提升,世界的另一重维度——时间也一步一步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在“世界一统”空间,大家学习了国际单位制的漫长统一过程。它源于长度的计量——“米制”,后经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和发光强度作为实用计量单位制的基本量,后又增加了“物质的量”,这七个基本量的规定,真正实现了米制创立时“为全人类所有,在任何时代适用”的宏大愿望。
党员同志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的测量长度、角度的工具进行讨论,对测量工具的数学方法在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应用进行交流,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对参观中的内容如何转化成活动素材的方案进行探讨。
党支部书记潘丽云组织大家进行研讨,并对参观内容和数学之间的联系从数学史角度进行讲解:在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与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其密切的联系,例如“律度量衡”体现了古代中国一套独特的计量体系,即以黄钟乐律为基础,通过“累黍”法确定度量衡。这种计量的缘由值得大家去思考。潘丽云同志对活动进行了总结,认为大家善于提出问题,作为教师培训者也善于将所观所感融入教学中,建议大家在培训工作中结合教学内容和需要引入科技史的元素、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培训工作中。
(供稿/摄影:数学系党支部 贾小宇 刘晓婷)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