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学前教育学院和“3-6岁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学科平台团队在院长谢志东和平台负责人李静教授的带领下,走进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开展调研和平台建设学习交流活动。这也是学前教育学院主题教育的系列调研活动之一。
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孤独症康复科团队热情接待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团队。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是北京市残联所属的一家残疾人康复的综合性服务机构,是为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支持的技术资源中心,是开展残疾人康复技术研究的业务平台。康复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北京市残疾儿童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一直在特殊儿童的康复方面提供医疗、教育、社会等康复服务。
孤独症康复科谷长芬科长首先介绍了康复中心的基本情况,并带领学前教育学院团队参观了中心的各个专业训练教室和设施。平台团队的教师根据各自研究方向选择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康复训练课程进行观摩学习。
随后,学前教育学院团队开展了进一步的调研和专业交流。双方对未来的合作和共同形成研究合力等事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达成了加强协作的意向。在对不同类别特殊儿童康复干预专业问题的讨论中,双方共同就融合教育情境下如何在幼儿园实施音乐治疗课程设置、如何支持音乐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即兴创作以满足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融合需求、图画书与音乐作为干预载体如何进行有机整合以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等问题展开充分讨论。郝香才、解婷老师就音乐治疗专业问题,解会欣、薛飞老师就如何运用绘本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及情感发展进行有效干预问题与康复中心教师进行深度交流。
李静教授代表平台对康复中心以开放的心态为特教同仁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表达真诚的谢意。院长谢志东讲到,此次学习之旅是心灵和情感的一种净化:在康复中心看到每位老师,其言行和举止中都充盈着对孩子的爱,这是一种对工作的喜爱和投入,对于老师来讲,爱是一切的基础;爱的基础让我们成为更专业的人,因为有爱,所以专业;在现场体验互动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教师专业的精神;在这种专业精神下,也希望借助平台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在普通的幼儿园受益。今后,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将与康复中心建立长效交流机制,加强互助与合作,为学前特殊需要儿童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