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2日,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第六次工作会议在黄寺校区南楼503召开。本次会议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宣布新增补学术委员,选举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阶段是以落实北京市第十三届党代会精神,学习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求,促进学院学科建设为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学院领导肖韵竹书记、桑锦龙副院长、汤丰林副院长出席了本次工作会,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人参加了此次工作会。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宣布新增补学术委员,选举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汤丰林副院长主持。根据工作需要和相关程序,肖韵竹、桑锦龙、胡春梅、周玉芝等4位同志增补为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纪检监察办公室工作人员对选举过程全程进行了监督,根据大会选举办法和计票结果,桑锦龙研究员当选为北京教育学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上院领导分别为新任主任委员和增补学术委员颁发了聘书。
桑锦龙副院长作为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作了发言,他首先对学院党委及各位委员的信任和支持表达了感谢,他表示会尽职尽责,和大家共同努力,履行好岗位职责。同时也希望各位学术委员,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接受院党委的领导,主动贯彻落实党委做出的教学科研工作决策部署、积极为院党委科研决策出谋划策;二是坚持依法履职,严格按照《章程》履职尽责,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独立自主履行学术评议权利,共同维护学术委员会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公正性;三是坚持崇德守正讲奉献,努力在为学、为事、为人方面做“大先生”,努力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学风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
最后,党委书记肖韵竹作了讲话,她代表学院党委和领导班子,对新增补的学术委员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学术委员会是高校的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审议、评定、咨询和决策等职权。在高校学术工作推进和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中,学术委员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落实《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战略部署对高校的学术工作推进和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履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肖书记强调,目前学院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院党委常委会已审议通过了《北京教育学院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委员们可以结合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求,交流学习体会,对学院“十四五”学科建设及内涵发展建言献策。她希望,本届学术委员会充分行使学术权利,高效履行学术义务,积极率先垂范,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学院应有的贡献,促进学院科研工作良性发展。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北京市第十三届党代会精神,学习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展要求,促进学院学科建设的专题讨论,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桑锦龙主持。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结合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求,从各自的视角及学科领域,交流了学习体会,对学院学科建设及内涵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听了大家的发言,桑锦龙指出,学科建设是学院事业的发展根基。《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研制和实施过程就是一个对标对表强化政策学习的过程、立足实际研究问题寻求突破的过程、群策群力发扬学术民主的过程。要准确把握《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坚持教育自信自强,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继承中创新,聚焦新时代首都发展和强师计划,持续推进学院学科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后,肖韵竹作了讲话。她表示,听了各位学术委员的发言,非常有收获。希望学术委员会成为学习共同体,委员们要做学习的带头人,培育学术原创能力,为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做出更大贡献。她指出,要加强学院学术发展史的梳理,盘点过去,梳理发展,并将之转化为实际行动。她希望,各位学术委员要做好“大先生”,加强合作,彼此成就,将学科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