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登高望远 走向卓越——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举办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论坛暨2005年市级骨干回母校活动

供稿: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时间:2019-05-30

527日下午,“登高望远·走向卓越”2019年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论坛暨2005市级骨干回母校活动于北京教育学院综合楼四层报告厅隆重举行。学院党委书记肖韵竹出席活动并致辞,2005级中学语文市骨研修班指导专家、原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希老师出席并做主题报告。会议由人文学院院长吴欣歆主持。2005级中学语文市骨研修班18位成员、历届中学语文市级骨干学员代表、20172018级青蓝计划学员代表、2018级启航计划学员代表以及中文系全体教师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上,首先由党委书记肖韵竹致辞。她代表学院党委对2005级市级骨干研修班的老师们回到教育学院表示感谢,对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的卓越成绩表示祝贺,同时勉力启航班、青蓝班的学员们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成长为北京市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肖书记在发言中抚今追昔,追忆十五年来北京教育学院在培养一线教师的工作中所做的努力探索及取得的成效,并表示学院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担负起中小学教师成长的摇篮这一职责和使命。

 1肖书记讲话.JPG

接下来,会场大屏幕上播放2005级市级骨干培训的回顾学习时光短片。18位学员一起回顾十几年前学习、讨论的场景,感慨时光荏苒、新人成长,感恩当年指导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正如北师大附中的特级教师邓虹老师所说:“群贤伴读一年整,恩师点化到如今。”南海涛老师代表全体学员向当年的指导专家顾德希老师献花。

会议的第三项议程,是由李桔松老师主持三位2005级市骨学员讲述特级的故事.谈教学、谈育人、谈学习。北京市第171中学的特级教师吴继烈老师用“静心思考、潜心实践”来表达她的教学观;邓虹老师以“明心见性”作为自己的育人理念,她为老师们分享了带领学生领会二十四节气之美的选修课经历;北京实验学校的特级教师张冬立老师将自己的学习经历概括为四个一:登上一个高端平台,追随一位优秀教师,参与一个研究课题,做到一以贯之的坚守。三位特级教师的发言,是育人经验与教学智慧的浓缩,给在座的青年教师很大启发。

 3.代表发言.JPG

紧接其后的“高端对话”由中文系常雪鹰老师主持的聆听各方的声音。对话首先由顺义教研中心的特级教师刘德水老师介绍自己在教育学院跟随指导专家顾德希老师、班主任卢杨老师学习的感受。刘老师以饱含感情的话语回忆起追随在老师身边,沐浴师德,滋养学识的一幕幕画面。青蓝班代表王迪对此发言深有同感,认为刘老师提到的“高瞻远瞩、承前启后”正是教育学院带给她们的共同印象;同时也向刘老师提出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刘老师畅谈了自己在专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以及一点点克服的经历。2018级启航班代表米雪也和台下的北京市二十七中的特级教师上官卫红老师展开互动,就新教师职业适应问题进行探讨。

 4.访谈.JPG

会议的第五项议程是由中文系主任胡春梅总结十年市骨培训工作,做了《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汇报》。汇报主要从2004-2015年中语市骨培训项目简述、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在学院培训体系的重要地位、努力探索骨干教师的成长道路等三方面阐述,让每位与会人员都深切感受到教育学院为一线教师培训工作所做出的努力。

在短暂的休会、拍照留念后,2005级市骨项目指导专家、原北京四中著名特级教师顾德希老师为青年教师做了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他从“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在哪儿”、“如何适度处理语文知识”、“专业的成长离不开文化自信及语文教师自身的读书、写作、做人”等角度讲授自己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独到思考。

5.顾老讲座.JPG

此次2005级市骨学员回母校,是学员们结业15年后的第一次再聚首。此班学员至今都已成绩斐然,有一大半的学员成长为特级教师,他们在教育学院获得真知、找到方向,如今又回到教育学院,为今天的学员们梳理专业发展路径,树立楷模、增添力量。

6.签名墙合影留念.JPG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青蓝项目团队 供稿/苏小岑 摄影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