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学院召开《北京教师培训》编委会议,就刊物的功能定位、主题与内容、栏目策划及发行使用等议题展开讨论,为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学院副院长钟祖荣,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李海燕,学院培训管理办公室主任方怀胜、副主任柳立涛,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石瑒、副院长刘琳,各区编委、院内编委出席并参与研讨。石瑒同志作为编委会副主任主持会议。
《北京教师培训》副主编、人才研究院钟亚妮博士以“回顾和前瞻”为主题就刊物的编印工作情况作报告。作为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师培训基础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教师培训》旨在为全市教师培训工作搭建交流与研究的平台,着力凸显“政策性”、“实践性”、“理论性”、“开放性”特点。《北京教师培训》设有政策视点、专题研究、培训研究、校本研修、教师成长、国际视野、学术前沿、教育动态等主要栏目。2018年复刊以来,共刊发论文及信息68篇。2019年,《北京教师培训》将进一步加强重点栏目建设,提升刊物质量;加强专业学习,提升编辑队伍自身素养;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交流与宣传;力求发挥“平台”与“窗口”的作用,持续提升在北京市教师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北京教师培训》编辑委员会由各区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和我院各二级学院院长组成。各位编委肯定了该刊的专业性,认为该刊编印对各区开展教师培训实践与教师发展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一是凸显政策性,帮助一线及时了解党中央、国家与北京市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二是强调实践性,突出北京教师培训实践工作特色,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助力教师高效成长。三是具有较强理论性,能够从理念、理论、方法、模式上引领各区教师专业发展。四是突出开放性,能很好展示各区教师培训经验,交流国际、国内发达地区教师培训好的经验与做法,对做好本土教师队伍建设带来有益启示。
编委会成员对刊物提出宝贵建议。一是刊物可采取“大主题,小栏目”的形式,进一步凸显每期刊物的主题性。二是可在各区建立联系人负责制度,每年年初发布各期主题,由负责人开展本区的征稿信息发布、稿件收取、刊物发放等一系列工作。三是扩大发行量及发行范围,开发同步电子版,形成研训刊一体化态势,并可与区域教育相关刊物形成对接机制。四是突出前瞻性、前沿性特征,以预见性的政策分析引导教师培训方向,通过先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经验及案例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编委会副主任李海燕副处长做重要讲话,就《北京教师培训》办刊提出指导意见。一是刊物应进一步立足北京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关注全市相关政策与实践,服务北京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二是突出政策引领性特征,进一步聚焦北京基础教育教师政策,并重点强调立德树人宗旨,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育人功能;三是探索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和教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在办刊方面的融合工作机制,按照市教委的教师培训工作思路形成合力;四是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吸纳各区相关人员以适当方式参与编辑工作,并建设一支专职编辑队伍。她还就举办编委会、扩大刊物使用范围等提出建议,并对市教委2019年即将启动的“十三五”各区培训机构评估验收及“十四五”教师培训的规划研究等工作进行部署。
编委会副主任钟祖荣副院长做总结发言,指出:一是刊物在注重“政策性”、“实践性”、“理论性”、“开放性”的基础上,还需体现“信息性”、“区域性”和“前瞻性”;二是要以“大主题,小栏目”等思路设立特色主题或栏目,紧跟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加强政策解读、趋势分析与专题研究;三是要进一步拓展稿源,如与师干训研究成果相结合、与人才研究院研讨会征文相结合、与各区相关机制相结合等;四是扩大并落实发行量,充分发挥刊物的“平台”与“窗口”作用。
与会人员一致表示,本次编委会开得及时并富有成效,建议定期召开编委会,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与机制,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持续增强本刊在教师研究领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下一步,《北京教师培训》编辑部将进一步详细研究相关工作并加以改进完善。
(人才院供稿/陈卫亚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