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多策并举稳步推进特殊时期教学工作

供稿: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 时间:2020-04-30

疫情期间,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严格落实学院提出的“推迟开学、分类施策、减总课时、加抗疫内容、换形式方式”的疫情防控时期教学安排原则,认真制定《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延期开学期间教学工作方案》,积极组织教师调整教学计划,逐层审核、完善课程方案,多策并举稳步推进特殊时期教学工作。

 

统筹设计强化管理

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人才研究院多次通过企业微信召开教学工作会,就疫情防控时期的教学工作进行部署和研究。

2020年干部教师培训项目共有5个,分别是2个“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健康自我成长课程构建与实施、“一带一路”史地政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研究)和3个“教育改革特色专题培训”项目(小学校长校本培训设计、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理论的教学改进能力提升、小学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其中,“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和中小学需求,自今年2月起即已采取线上方式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教育改革特色专题培训”项目于4月在线上启动。

在与学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各项目均调整了教学计划。有关延期开学通知已于2月初发送至全部320位学员。为切实减轻学员负担,各培训项目总学时从原计划的3712学时压减至2628学时,压减近30%

为保证延期开学期间教学质量,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项目负责人的指导,及时传达学院要求,落实管理措施;二是要求负责人掌握学员线上学习情况,加强指导;三是定期进行相关培训项目远程学习情况的线上汇报。管理人员职责与分工如下:

 

管理职责

具体内容

责任人

1

方案审核

远程教学方案初审

季苹、余新

远程教学方案复审

石瑒、刘琳

2

教学质量监控

按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刘琳

在线教学效果

石瑒

平台运行状况监控及支持

杨玲、赵苏杭

3

教学情况汇总统计(每周)

是否按教学计划执行、学员出勤情况、教学效果自评、存在问题或需求

李巾姝

此外,有关项目还主动邀请学院督导专家王松美、王卫则和袁昌寰等在线督学指导,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又一重保障。

 

开发建设抗疫课程

 “一带一路”史地政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案例实施项目积极利用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平台组织我院教师和中小学一线教师开展“抗疫背景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线上研讨和培训,从不同角度研讨全球背景下抗疫课程的开发事项。

38日,人才研究院学科教育研究中心的季苹老师,人文社科学院的陈红老师、林永清老师,数科学院的曾早早老师作为“一带一路”史地政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项目核心成员,通过企业微信开始了第一次核心组的课程建设会议,进行以“抗击新冠肺炎为主题的跨学科课程设计。

抗击新冠肺炎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我国中小学的抗疫教育也正在进行,是“一带一路”项目不可回避的主题。该项目以“抗击新冠肺炎为主题,以“问题和概念”为两端的前期课程开发框架为指导,进行跨学科课程设计。课程研讨主要内容一是如何以原有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框架——以问题和概念为两端,设计新的主题课程,研讨的目的之一是要找到三个学科的聚合问题和聚合概念;二是如何从各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为统领,建立学科的问题框架和学习、思考框架,即学科的问题链条,知道从哪里开始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问题,运用学科知识(概念-原理)最终解决问题。

多学科在相互碰撞中,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形成三个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站在全球视角,看待中国抗击疫情采取的各种措施。此后,各学科教师在一周内,从各学科研究对象出发,对抗击疫情的内容进行学科分析,建立起学习的概念框架。

322日,“一带一路”史地政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案例实施项目利用腾讯会议平台召开抗疫背景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培训会。会议由北京教育学院陈红老师主持,五所基地校先后就自身学校的准备情况进行发言。

image001.png

当下,抗击疫情是学生们正在经历、参与其中、具有深刻生命体验的个体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学生能够从多个学科的视角感受到抗疫整体过程的问题解决思路和过程。也能深切地体会到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人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战,与新冠病毒进行面对面的较量。抗疫是各学科教学以及“立德树人”最好的课程资源;学校的抗疫教育,需要课程化,避免盲目性、随意性。该项目基于疫情防控中的问题,即经验问题:中国为什么要采用“封城”(关键事件-手段)的措施抑制新冠疫情的扩散(目的)? 综合性问题:中国如何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采用“封城”的措施抑制新冠疫情的扩散?再分解为各学科的核心问题、具体问题,最后运用各学科知识,加深对我国在抗疫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与措施的理解,并对这一特殊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文明交流互鉴等提出自己的见解。

此后,该项目又于4月多次开展线上交流研讨活动。一线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课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表示将继续搜集相关资料,利用课闲时间完成好课题的研究。

image003.gif

 

远程推进教材编写

“健康自我成长课程构建与实施”项目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了包括教材书稿编写修改在内的三门课程。

课程一:健康自我成长课程教材编写。责任专家季苹教授通过微信采取一对一方式,在2 月至3 月中旬,指导基地学校回民小学8名项目组成员,完成对第六册教材8课时课程书稿二稿的再修改再完善,同时结合教材的单元主题提供自主学习资料104 篇,并针对交流的问题做进一步回应。

书稿修改不仅达到了面向学生进行教学的基本要求,且融入了当下疫情的相关内容,如在“我的温暖地图”一课,以疫情发生为背景进行修改,即父母都在抗疫岗位而独自在家的孩子,因为远方的亲人、邻里、老师、爸妈的同事以及小区的保安等一份份关爱,深感温暖,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得更紧密。

为了保证系列教材的编写任务按计划完成,项目组成员又在3月下旬通过在线上会议研讨确定了第七册教材编写提纲,并于1个月后在学员编写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一次针对书稿内容的研讨修改。

image005.jpg

课程二:疫情期间家校协同工作。项目负责人刘艳茹老师协助基地学校(西辛小学)指导家长提升亲子沟通能力,通过微信及学校公众号,围绕孩子写作业、玩手机、亲子游戏等话题,撰写相关文章5篇共16000余字,改编推介亲子游戏两则,发布在学校公众号上,力争帮助学生家长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几篇文章合计阅读量3000余人,收到家长回复4份,并就家长困惑的问题给予单独回复3份。

image007.png

课程三:指导基地学校学生个案研究。项目责任专家涂元玲老师前期与基地学校(良乡四小)项目组的每位教师和学校校长就学生发展情况进行了交流和分析,尤其是针对当前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了讨论,并就接下来学生发展指导提出建议。

image009.jpg

此后,在季苹老师领导下,涂元玲、赵雪汝组建的学校个案研究团队与参与学生个案研究的四所学校校长和老师们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了研讨,主要内容为居家学习线上阶段的学生个案研究。项目团队先介绍了有关居家学习阶段学生个案研究设计情况,尤其强调居家学习阶段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其后参与学生个案研究的两位教师和李红莲校长分别介绍了学生个体和学校层面的有关经验;最后,项目团队分析了接下来的具体工作安排。

 

构建翻转培训模式

人才研究院承担的专题培训项目中, 由余新老师负责的小学校长校本培训设计高级研讨班已经于4 26 日启动,由王永红老师负责的平谷、昌平两个小学教研组长专题培训班分别于4 22 日、24 日利用企业微信平台开展了第一次研修活动。

 校本培训设计高级研讨班开发新了的课程模块,基于培训目标和在线学习特征设计了四大模块在线课程(项目启动、培训理论基础、校本培训设计、研修成果指导)和三大模块集中面授课程(以学生为本(SCL)工作坊、校本培训成果追踪转化、培训成果展示交流)。本学期在线课程与下学期集中面授课程相互统一,并在模块之间嵌入在线指导活动,充分体现翻转培训理念。

image011.png

 在新冠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借鉴行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理念,探索教师云培训特征,以目标——结果为导向,遵循学习— —工作”“自学——助学”“线上——线下”“个体——团队”“理论——实践二元统一规律,将易学易用、学以致用的培训原则贯穿训前——训中——训后,努力体现培训项目与学员学习和工作需要无缝对接。

image014.gif

培训推进先学后教,相关项目为每个在线培训课程模块设计了学习任务发布”“教材与教辅材料阅读”“在线研讨”“视频讲座”“学习效果评估与反馈五大培训与学习活动。在初步尝试先学后教方法后,学员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image016.gif

为了配合先学后教翻转培训模式,非常时期的教学服务发挥非常特别的作用。项目组赵苏杭老师积极联系教材发行渠道,逐一统计学员接收教材快递的详细地址,以便学员及时收到培训教材,确保学员训前有书可读,促进在线视频报告能够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image009.jpg

 

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 供稿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