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寄语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 ——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

供稿: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时间:2022-02-23

    2022年2月21日下午,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召开了新学期第一次全体会议。学院全体教职工参会,会议由张楠副院长主持。

  会上,党总支书记刘楠讲话。她首先对本年度全员聘任后新加入我院的张洲老师的专业回归表示欢迎,对借调北京市教委的陈熹老师完成借调工作光荣返岗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对寒假期间由于疫情原因居家封控的两位老师表示慰问!对在本轮聘任中专任教师岗位的小川老师表述祝贺。

  结合传达寒假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及学院2022年工作要点主要精神,刘楠书记用“新”“严”“融”三个关键词总结概括了新学期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在党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要求。她希望刚刚完成全员聘任的人文与外语教学学院全体教职工立足学院的全新定位,提高工作标准和自我要求,始终坚持讲政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二级学院将以工会分会工作为依托,创造条件开展有益身心的群团活动,增进全体教职工的相互了解,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最后,刘书记强调,全体教职工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要求,严格考勤,履行安全职责,做好交通、防火以及疫情防控等各项安全工作,保持高效沟通,希望新的学期大家勇往直前,携手奋进,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邸磊院长在会上讲话。他要求全体教职工严格落实刘楠书记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同时认真学习学院本年度的工作要点,在新学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明确目标和定位,了解背景和主题,理清各项工作的路径和方法。立足国家“双减”政策,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助力推进创新型教师专业队伍建设,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力争形成有影响的培训项目,有学员喜欢的课程,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努力建设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团队形成合力,在团队合作中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为首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管科研工作的李宝荣副院长发言。她指出本学期科研工作要点主要是聚焦学院工作主线及重点研究主题,深入开展科研课题的立项、实施及结题,带动科研成果的梳理、提炼、发表及转化。同时重点讲述了科研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内容,希望全体教职工深入推进科研课题研究,持续推进科研成果的提炼、发表与转化,并且鼓励教师围绕学院“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作确定研究主题,加强研训一体高层次(跨学科、跨学段)课题的团队申报、实施以及成果发表。

  主管教学工作的胡春梅副院长发言。她指出围绕今年的工作要点,应着重发挥专业优势,将专业特色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热点紧密结合,立足“双减”政策,在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的同时,努力实现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的双向转化,积极开发和创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课程资源,深入开展创新作业设计思路研究,助力中小学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和增效。同时要努力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融合,把握好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凝练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专业课中包含的真善美的育人资源以及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打造课程思政的典型和品牌。除此之外,胡春梅副院长具体明确了本年度的各项教学工作要点,希望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各个系室协同合作,组建志同道合的教学团队,合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同时承办和举办有影响力的教学论坛,扩大学院培训项目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我院基础教育培训的引领示范作用。

  最后,主管行政工作的张楠副院长发言。她重点介绍了重新组建的综合办公室的人员组成和具体分工,希望综合办全体工作人员在新的学期能为全体教师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服务,同时也希望全体教师和行政人员能够互相理解,增进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张楠副院长希望全体教职工在新学期共同努力,在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此次全体会是新学期的第一次全体会,对学院新学期的各项工作做出了初步部署,明确了新学期的任务与目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的学期,新的起点,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积极饱满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开启新的征程,争取为学院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开学第一天上午,二院组织召开了院务会,二院班子成员及系室主任党支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集中学习北京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学院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对二院新学期各方面进行了工作交流及研讨,以系室党支部为单位进行了教职工思想意识形态分析。全体教职工精神面貌良好,应到尽到,组织各系室进行了办公环境整理,以良好状态迎接新学期。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