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6 月 10 日,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计划项目负责人杨瑞芬、责任专家张瀚川与刘畅,与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项目组成员齐聚线上,召开“基于乡土资源开发的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协同新项目”第一场研讨与总结会,会议特邀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孙美红副院长全程参与。
本次会议既是总结回顾三年来项目研究的历程、经验、收获和成果的一次会议;同时也是对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文化育人课程文化建设过程的个性化梳理与提炼,对教研和科研有机融合路径的深度探索。会议包括:项目组总结性发言、园所项目研究的实践经验分享、文化育人过程性研讨、总结及对今后的展望和期待四大板块内容。
项目负责人杨瑞芬副教授以“以研究促幼儿园文化建设”为主题进行了发言。通过呈现研究的多学科基础、研究目标和过程、研究成果、经验和展望等内容,进一步提炼文化育人的内涵、课程文化建设的多样路径以及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的园本化思路等。同时,围绕幼儿园的教研与科研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杨老师指出:无论教研还是科研,都要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真问题。教研和科研互为路径、相互助推,通过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助力于幼儿园实践的改进,真正成为幼儿教师发展的生命线。 项目责任专家张瀚川老师,结合自身专业回顾了两年多的课程实施情况,阐述了对于 “文化”的理解,指出:文化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衣 食住行,园所文化的建设对于教研和科研同样重要。
通过对项目培训内容的梳理和总结,更为直观的展示文化、艺术、多元的培训课程之间的关系。 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总园长,李晓静以“文化育人,研•教同行”为题进行分享。李园长首先从国家战略发展、学前教育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实践和协同创新项目研究四个层面阐述了我园文化育人课程的研究背景。随后,通过回顾我园开展文化育人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历程,将我园参与项目研究工作划分为六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园 开展文化育人课程研究的具体路径为:研究者共识一一课程设计一一过程性教研与指导一一课程审议与反思一一课程改进与再实践。李园长从课程与儿童、课程与教师、课程与管理三个维度阐述了对文化育人到育人文化的思考,指出:文化育人,带动的不仅仅是一 场课程的革命,这是一个值得深耕的课题。希望我们能够借助“协同创新”项目让园所的教研、科研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
项目组成员何静静老师,作为《话说农桑》课程实践教师代表进行了案例分享。何老师详细地介绍课程背 景和课程实践过程。从一片小小的桑叶开始,教师沿着孩子们的兴趣,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农桑文化”为 线索开启了探究性学习之旅。活动涉及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融合,以问题为支架, 以儿童的视角帮助幼儿建立文化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连结,帮助儿童建构整体性经验,培养的是热爱生活、认同中华文化的完整儿童。
作为我园文化育人的典型案例,本课程将于 2022 年完成课程审议和成果转化工作。
项目负责人杨瑞芬老师,责任专家张瀚川、刘畅老师对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的汇报给予高度好评并提出课程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提升与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对话的水平等期待;希望园所能够将“课程文化研究的整体设计” “园所课程审议”等经验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北京教育学院学前学院孙美红副院长指出:不论是国家政策,还是教师职业准则层面,都对幼儿园实施文化育人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的文化育人课程研究和案例分享,可以看到园所已经能够将科研和教研之间形成合力, 并能以持续性研究的方式不断的滋养和作用于教师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