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信息科技与劳动教育学院 时间:2024-01-11
时间镌刻崭新年轮,实干开启崭新征程。2024年1月5日, 信息科技教育学院和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跨越学科边界,赋能育人方式变革--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跨学科主题教学展示活动”,活动由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项目学校、全国“双减”改革项目实验基地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承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马宁、《教育科学研究》杂志副主编鲍丹禾、信息科技教育学院院长吴珊、副院长胡淑均、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小教科副科长刘哲、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浩志、教师培训部主任束旭、副主任王彤、信息教育系主任郭君红、人工智能与创客研究中心负责人于晓雅以及来自通州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和四小对口帮扶化德县两所小学和东城区各学区的领导、老师代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步直播的方式共同参加活动。活动由信科学院副院长胡淑均主持。
信科学院吴珊院长在讲话中重点强调了“跨越”与“赋能”,她指出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守正创新,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改革,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育人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浩志介绍了东城区扎实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举措和探索,更为今后的研究实践指明了方向。
和平里第四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吴田荣从发挥育人路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增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课程综合育人能力;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等多角度介绍了学校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典型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马宁教授带来《有效跨越学科边界,促进学科综合育人》微讲座。站在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的时候要跻身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到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认识高度,思考当下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基于新技术的跨学科教学,如何确定目标、如何设计项目式学习,如何认知基于证据的教学与学习等方面进行了通识讲述和引领。
圆桌论坛环节,六位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分享了自己在“数字化背景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思考实践与研究。《编钟古韵》《自行车学问》《指尖上非遗》跨学科主题活动课程设计缘起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结合学科内容,用任务驱动,打破学科知识的界限,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合,用数字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引领学生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展,将单一学科向跨学科转变,学生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跨学科主题课程不仅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教育研究能力,更是推进了拔尖人才的培养。
课堂教学展示环节分为五个会场,共带来10节跨学科研究课,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宁、《教育科学研究》杂志副主编鲍丹禾、信息科技教育学院副院长胡淑均、信息教育系主任郭君红、人工智能与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晓雅作为专家点评。
下午的展示交流活动以线上形式开展,7节研究课和13节说课共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音乐以及拓展阅读、学业展示活动、信息技术助力活动评价等多学科、多主题、多角度的内容,呈现了老师们在信息化背景下对学科融合、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本次活动以核心素养为统领,聚焦“立德树人”,突出“五育融合”,引领教师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具深度的学习体验,在扎实推进的研究过程中积累经验、收获成长,体现市区校联动性研究成果,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今后,信息科技教育学院全体教师将深入探索数字化赋能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让好的做法和好的理念在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扎根、有效运用,更为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