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北京教育学院名校长培养基地赴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开展“入校指导·揭牌助航”系列研学活动。1月4日至6日,以宋亚丽名校长工作室揭牌仪式为契机,项目开展了现场研学、导师讲堂、同伴互助及工作室建设指导等活动,当地200余位中小学校长参加学习。
现场研学,深度诊断需求,深化精准指导
现场研学包括校园参观、教学观摩、专题论坛、专题汇报等环节,旨在以东方红学校的教育现场为课堂,以主场学员为个案开展案例教学,深度诊断个性化培养需求并予以精准指导,同时引导深度学习,并发挥培养基地、名校长的辐射作用。
4日上午,大家走进东方红学校并参观了学校社团课程。大气的校舍、阳光的师生、多彩的课程彰显着阳光教育带来的生机。
校园参观后,课堂教学观摩和高质量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牛丽娜老师上了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第二课时公开课。随后围绕本堂课,任课教师进行说课,语文组教师代表、教学副校长和校长进行评课。宋亚丽名校长工作室成员代表、“双名”计划名校长学友代表分享体会。在专家点评环节,北京教育学院基地实践导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教授从新课程方案与标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备课和课堂教学关键要素等角度,结合北京实验二小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山西省教科院副院长薛继红教授从学校课程的体系化建设与教学创新、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角度做了微讲座式的指导。胡淑云教授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现象,对高质量课堂教学提出紧扣“教学目标”、避免发散和偏离,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听说读写习惯养成和能力长进,精进议课教研、变“增量”为“提质”等三方面建议。专家的精彩点评,引发了与会者对于高质量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的深入思考。
专题汇报环节,东方红学校校长宋亚丽做《让每个太阳都赫赫生辉——阳光教育办学思想汇报》专题汇报,介绍了她对阳光教育的“积蓄能量强大自己””温暖他人照亮团队”“心系中华奉献祖国”三个层次的理解,并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方面汇报了学校阳光教育办学实践。实践导师芦咏莉校长建议宋校长不仅要从阳光的自然意义、人文象征等角度解读阳光教育内涵,还要从哲学角度增加阳光教育的深刻性、科学性,并提出“阳光的对立面‘阴暗’有无价值”等问题引发思考。理论导师李春山教授就办学特色、办学文化如何区别以及如何进一步梳理阳光教育的内在逻辑作了讲评。
导师讲堂,发挥辐射作用,引领理性实践
在导师讲堂环节,实践导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和理论导师、北京教育学院李春山教授先后开讲。芦咏莉校长以《学校管理那些事儿》为题,以“一所好学校的标志是什么” “一位好校长应有的态度是什么”的设问引发思考并展开讲授。她指出一所好学校的“四梁八柱”应该包括:课程、评价、领军和理念四大方面。要有终身发展、因材施教的课程,素养导向、过程导向的评价,学科人才和管理人才共同组成的领军队伍,以及引领之核心、宣传到人心的理念。李春山教授以《中小学学校管理中若干问题解析》为题,从领导与管理、管理与治理等常见概念入手,指出校长在管理中不能仅仅追求新概念、而要带头弄清楚概念的真正内涵。接着,李教授从校长办学思想、学校特色、学校文化三个学校管理的核心概念入手,结合深入浅出的概念解析、生动精彩的案例以及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精彩讲座。导师讲堂由北京教育学院教育干部学院教育部“双名计划”名校长培养项目办副主任李娜、郝盼盼先后主持。
同伴互助,分享实地观感,共话事业发展
“同伴互助”是本基地研学规定动作。“双名计划”名校长学员、宋亚丽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宋亚丽所在学校班子成员围坐廉山书院开展交流。“双名计划”的校长学友一致认为学校随处可见的阳光教育理念、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教学评一致的教学探索、浓郁深厚的传统文化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就进一步融合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来梳理阳光教育文化体系、适合小学特点的环境文化、精品课程建设、精细专的领导力建设等方面指出了改进建议。李春山教授和李娜、郝盼盼、王聪三位老师分别围绕办学思想凝练、管理团队分工、学校法治教育、中层干部领导力等方面提出建议。
最后,胡淑云教授作了点评和总结。她指出“入校指导·揭牌助航”系列研学活动是北京教育学院基地为“双名计划”名校长学员设计的14个课程模块之一。该课程秉持学员亦资源、基地和在地资源联动、让研学在现场真实发生等培训理念,以校际互访、同伴互助、现场研学、案例教学、入校指导等多种方式推进,是北京教育学院基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双名计划”部署、体现北京教育学院专业品质、发挥辐射作用的重要举措。她对宋亚丽校长为本次活动提供的研学现场和丰富的案例素材、对省市县有关领导和专家给予的大力支持致以诚挚谢意。
本次山西系列研学活动,是北京教育学院基地“入校指导·揭牌助航”系列研学活动的第三站。学院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不断创新,以专业的高品质研学助力培养新时代“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