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举办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校本实训工作交流与研讨会。平台骨干成员、各基地校负责人及学院教师共计27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科研处干部周丽佳老师出席会议。会议由平台负责人余新教授主持。
余新教授介绍了学科平台搭建的背景、意义,全面汇报了平台基地校及骨干成员情况,平台建设主要任务、建设思路和在2023年取得的相关高质量成果。
他谈到,“教师培训”学科平台通过实施四项关键任务推进学科建设创新发展,一是建构教师培训理论体系,夯实科研优势力量。二是关注培训项目及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提升培训教学质量。三是培养更多基础厚实、实践丰富、视野宽阔的平台骨干和青年教师。四是汇聚优势资源,搭建市区校联通的学科基地校,共同探索校本研修、内训师培训及培训能力微认证等项目开发与实践研究工作。
他指出,2023年学科团队聚焦高质量教师培训理论研究,出版著作10本,发表学术论文12篇,结题和在研课题6项,参加重大学术会议12人次。此外,项目团队还基于承担的十几项干部教师培训项目开发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和研修资源。基地校致力于校本研修的实训工作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学科平台研究市区校三级协同模式和提高培训质量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源和实践依据。
余新教授还介绍了“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与课堂改进的校本研修项目(2013-2022)”,为大家呈现了校本研修项目的实施策略和成功样例。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戚光宇老师、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吕寅梅老师、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殷洪涛老师等9位平台基地校代表进行了交流汇报,介绍了各校基于学科创新平台开展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本研修实施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王晓芳老师、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李宏斌老师和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田小将老师,就各区域如何通过专业培训与指导助力学校校本研究工作进行了分享。
教育系主任王淑娟老师、王永红副教授、靳伟博士等学科平台骨干教师对基地校的校本实训工作经验进行了反馈点评。
余新教授作总结发言,指出校本研修成功的关键是学校要有好资源,要有专业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学校领导要真正重视校本研修,将教师队伍建设视为长期坚持的重要事项,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
学科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和教师培训事业发展的根基。北京教育学院期望通过本轮“教师培训”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厘清教师培训发展的知识谱系和关键理论,形成系列成果,通过市区校的三级协同合作,共同为教师教育学科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