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京韵启智 扬帆起航——我院举办青海省“省培计划(2025)”海西州普通高中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研修班

供稿: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时间:2025-08-19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青海省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提升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专业素养,2025 年 8 月 18 日,由青海省海西州教育局主办、北京教育学院承办的“青海省‘省培计划(2025)’——海西州普通高中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研修班”在北京教育学院文兴街校区正式开班。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庞成立出席开班式并讲话,项目专家团队、项目领队及 40 名骨干教师参加开班仪式。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庞成立在讲话中强调,本次英语学科研修班的举办,既是落实教育战略的具体行动,更是助力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提质的务实举措。他指出,北京教育学院作为首都教育资源的汇聚地,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精准聚焦“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英语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的核心问题,全力助推青海教师队伍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庞成立副院长还对全体学员提出殷切期望,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认识英语教育,希望大家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以更强的行动自觉投身本次研修,怀揣“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信念,要牢记使命,珍惜机会;要提升素养,学以致用;要严守纪律,树立形象,将此次培训所学转化为推动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让民族地区孩子享受更优质的英语教育,共同书写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院长、项目负责人邸磊详细解读了培训方案。本期培训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为主题,旨在帮助青海省海西州高中英语骨干教师深化对学科育人内涵及实施路径的理解,引导教师依据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目标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设计层次化的英语学习活动,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挖掘育人价值,借助整合化的育人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全面增强骨干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培训全程注重成果产出,要求学员完成 1 份体现教学理念转型的学习总结,并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的改进版教学设计,最终通过成果展示与结业考核实现“学用转化”。邸磊强调,本次培训将充分整合首都优质教育资源,聘请来自北京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长沙教育学院及北京、呼和浩特等知名中小学的16位专家组成授课团队,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分组研讨等多元形式,确保40名参训教师既能夯实理论根基,又能掌握可直接迁移的教学实践策略。​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榜样是前行的力量。开班仪式上,项目专家成员、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娄本秋老师,以“可能性是教育者的信仰”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在2023-2025年间,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的支教经历。娄老师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了在支教过程中,如何以爱为舟、以责为桨,帮助当地学生克服英语学习困难,点燃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渴望。娄老师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深受感动与启发,也让大家在榜样的引领下,重新审视并坚定了自己的教育初心。

  作为本次研修班的项目领队,格尔木市第一中学余艳芳老师在开班式上发言时表示,将切实履行领队职责,做好学员与承办方之间的沟通桥梁,及时传达培训要求、反馈学员需求,保障研修期间各项安排顺利推进。她提到,海西州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此次研修机会,40 名骨干教师均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学科中坚力量,希望全体学员珍惜难得的学习平台,在培训中主动向专家请教、与同伴交流,将首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带回海西州。同时,余艳芳老师也承诺将全程跟进学员的学习状态,督促大家遵守培训纪律、完成学习任务,确保研修取得实效,不辜负两地教育部门的期望。

  学员代表、格尔木市第一中学黄立萍老师表示,能参加此次培训,聆听资深领导与专家教诲,深感荣幸与珍贵,衷心感谢组织方与授课老师。她提到,在新课标落地、高考改革深化的关键节点,本次培训是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双重提升契机。黄老师代表全体学员承诺,将以饱满热情投入学习,潜心钻研、勤于思考、学以致用;严守纪律,保障学习效果;积极交流、共促成长,展现海西州教师良好风貌。培训结束后,将把所学带回课堂,传递给同事,发挥骨干教师“种子” 作用,为提升青海英语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

  此次培训为期7天,北京教育学院严格遵循青海省“省培计划2025”的相关要求,为学员量身定制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培训内容涵盖前沿教育理念、实用教学方法及丰富实践案例,旨在打造一支“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强劲助力,推动青海教育事业在新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向着更为辉煌的远方奋勇进发。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