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职能部门 首页 > 职能部门

优质共生:集团化办学再出发——700余位中小学管理者杭城共享“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融合研讨会”

供稿: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时间:2019-05-06

 

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集团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文化?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如何优化?集团化办学的未来将走向哪里?为更好地聚焦集团化办学中的诸多问题,2019年4月12-13日,中小学管理杂志社携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共同主办了“优质共生:集团化办学再出发——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融合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承办,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协办。来自全国东中西部21个省市的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教师等共计700余名嘉宾齐聚杭城,共同探寻“集团化办学”的可行之路。


 

高端引领:集团化办学要不忘初心

 

 

《中小学管理》编委会主任、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在贺信中表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取得了不小成就。集团化办学是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但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集团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文化?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如何优化?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与思考。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国飞介绍了西湖区全面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20年来的成果,以及作为“首善之区”的城市目标。他表示,西湖区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统筹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幸福强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指出,目前全国各地集团化办学的势头正盛,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但是,各地还应静下心来,聚焦集团化办学的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和办学观。未来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机制和体制还需我们进一步探索。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柴纯青表示,站在集团化办学发展20年的时间节点上,会议聚焦集团化办学再出发的意义十分重大。纵观全国,有些城市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有些城市正在为进入集团化办学进行各方面准备,有些地方集团化办学已经进入深入推进阶段。集团化办学方兴未艾,仍有巨大的空间等待我们去探索、实践与创新。


主题聚焦:集团化办学如何再出发

 

◎学术支持


汪   明:集团化办学如何助力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指出,集团化办学若要助力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首先需要平衡“公平与质量”的问题,同时还要探索体制机制的改革再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聚焦真正使集团内学校同步优质、均衡发展的方式方法。丰富集团化办学的质量内涵,要牢牢抓住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这两项重点。同时,要在集团中建立起成员校间的动态调整机制。

 

张卓玉:教育集团如何再出发

 


山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卓玉指出,聚焦集团化办学再出发的目标,要明确两个概念,即何为“再出发”,何为“优质共生”。他梳理了集团化办学的三个阶段,起步期(2000-2013年)、发展期(2013-2018年)、深化期(2018年至今),指出我国的集团化办学有了很好的起点,但还需要冷静地理清一些问题。集团化是基于均衡的权宜之举,还是新型的发展模式?龙头校职责与权利如何细分?如何从行政性、运动式的推进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推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杨小微:集团化办学如何迈向治理现代化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杨小微基于现阶段的教育发展状况,对于集团化发展迈向治理现代化作出了展望。他指出未来学习是泛在的,未来学习是内容定制化、个性化的,网络学习是常态。我们应该聚焦未来,但更应该从现实变革中发现未来,在政策框架下探讨未来学校治理。

 

李   雯:集团化办学中优质资源迁移障碍及其破解之道


 

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李雯基于对北京集团化办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指出集团化办学中优质资源迁移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育人目标、发展规划、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等学校办学的几个核心工作领域。集团化办学,在外部需要政策的引导、理论的指导,在内部则需要各校进行更多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区域推进 


里松:杭州,集团化办学先行者的战略选择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马里松展现了杭州市集团化办学战略发展的“全景图”。从1999年到2019年,杭州市名校集团发展经历了优质资源快速扩张的初级阶段,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阶段以及优质资源从县域到市域共建共享的全域发展阶段。未来杭州市将着力推进“招生一体化”“扶持教育洼地”“名师共享机制”“智慧教育平台”等22个项目的教育发展策略,让杭州人民享受美好生活从享受美好教育开始。


王水发:深圳罗湖,如何以集团化办学撬动体制改革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介绍了深圳市罗湖区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实施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与探索。他以螺岭教育集团、翠竹教育集团、翠北教育集团、锦田教育集团等四个集团校的实践为例,从集团的组建逻辑、组建原则、领导体制,集团化办学保障、办学评价、办学理想模式等方面,总结了集团化办学的“12个基本判断”。

 

戴   晖:成都,集团化发展在教育治理视角下的新路径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综合改革处处长戴晖回顾了成都市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四阶段发展历程。他从实施主体方面,梳理了成都市目前集团化办学的多元共治机制:市级备案权、区县决定权、集团自主权、龙头学校优先权。成都市现阶段的集团化办学已形成以资源配置为重点、以行政调和为治理手段、以有效评价为治理依据、以成长退出为治理目标的清晰路径。

 

张   鹰:上海杨浦,如何以督导评估驱动集团化办学纵深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上海市杨浦区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的布局已基本完成。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张鹰表示,推动该区教育集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来源于本区扎实的区域督导评估体制机制。杨浦区构建了包括集团绩效考核、教育集团督导、第三方评估的多维度立体化评价体系。


此次研讨会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汪培新以《以名校集团化战略构建全域教育新格局》为题,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封留才以《泰州实践:教育共同体推进全域优质均衡发展》为题,介绍了各自区域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与探索。

 

◎学校经验


王    欢:集团化办学的史家实践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总校长王欢指出,集团化办学切忌“集而不团”“均而不优”“驱而不动”。集而不团指向集团化办学的边界突破问题,均而不优指向集团化办学的质量控制问题,驱而不动指向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机制问题。史家教育集团在集团化推进的过程中,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包括互通机制、复盘机制、督导机制等。

 

管   杰:生态治理引领集团化办学纵深发展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校长管杰介绍了方庄教育集群的建设经历。几年来,方庄教育集群经历了各校互通有无的1.0时代,以课程为中心打造区域综合体的2.0时代,以及以学段有效衔接为核心建设区域教育共同体的3.0时代。他指出,打造优质集群生态需要提升集群内成员几方面的意识,包括建立良好互助关系的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应对变化的能力。


陈   萍:新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学军实践


 


从1999年开始,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便开始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学军教育集团校长陈萍梳理了集团从“公办+民办”到“公办+公办”再到跨城际实施集团化办学的过程。她指出,可通过理念、师资、课程、管理四个维度系统推进集团化办学资源整合

 

此次研讨会上,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崔学鸿以《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与治理边界》为题,辽宁省沈阳市文艺二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田冬以《法治、分权、共治——教育集团现代治理范式的改革探索》为题,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罗晓航以《同频共振,扬优发展——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改革实践》为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回民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黄莉以《从“组织人”到“学术团队人”——集团化教师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题,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校长江萍以《走向现代学校治理的求是之道》为题,分享了各自学校在集团化发展中的经验与探索。

 

 

 观点碰撞:集团化办学如何深度推进


本次大会还设置了“集团化办学的治理机制创新”“集团化办学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两个分论坛,“如何制定集团化办学章程”“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性评价”两个工作坊,以及“对话未来”主旨沙龙。与会嘉宾在经验分享和问答互动等环节,共同卷入到集团化办学相关问题的深度探讨之中。

 

分论坛一:集团化办学的治理机制创新

 


局长沙龙:政校关系与集团治理

对话嘉宾(从左至右):陈如平、尹   骏、肖   云、吕    瑛、戚宝华、王耀鹤


分论坛二:集团化办学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校长沙龙:集团化办学的资源配置与利用

对话嘉宾(从左至右):屠广越、张军林、余   卫、崔   峰、王文森、陈文艳、陈秋兰、丁利民


主旨沙龙:对话未来

对话嘉宾(从左至右):龚孝华、王水发、张   爽、崔学鸿、胡爱玉、王   欢、屠广越、李    雯


 

 凝成合力:


“全国集团化办学区域共同体”正式成立


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区域间的连通互动,扩大资源共建共享的空间,形成集团化办学协同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新格局,中小学管理杂志社邀请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全国13省市26地市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全国区域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共同体设立执行委员会,由陶西平、张卓玉担任总顾问,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柴纯青任执行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任副主任。秘书处设在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主编孙金鑫任秘书长。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编辑部主任谢凡主持了共同体成立仪式,学校研究中心主任谢建华代表共同体执行委员会,宣读了“构建全国集团化办学区域共同体”倡议书。共同体将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共同愿景,坚持“彼此尊重、美美与共”的共同体文化,以“平等、合作、共建、共享”的互助原则,“理实相生,共同研究”的行动方式,“松散规范,多元并进”的运行机制,促进各地区在谋求自身发展中实现共同发展。


我们期待全国区域集团化办学共同体的成立,能助力教育事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也期待和欢迎更多的地区加入到共同体中来。


 

更多精彩内容将于2019年第5期《中小学管理》为大家奉上,敬请您持续关注!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