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职能部门 首页 > 职能部门

品读中医药古籍 弘扬“青蒿素”精神 —关工委组织青年教职工代表参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供稿:离退休工作处 时间:2023-04-14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4月7日,北京教育学院关工委、老教协组织青年教职工代表参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中医古籍阅览室和古籍修复室。   关工委秘书长、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李凌带队参观,特邀图书馆古籍研究室原主任裘俭老师一起随同参观。
 
 
 
       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是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工作室分为“呦呦初鸣、向医而行、矢志寻蒿、中国神药、享誉世界”五大主题。讲解员隋博元老师从家风家教方面、求学经历介绍了屠老师的基本情况,特别介绍了屠老师及团队研究发现青蒿素的艰辛历程。展览陈列的奖章和证书都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到“青蒿素精神”在世界医药领域熠熠生辉。
 
 
       随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古籍研究室主任李鸿涛老师带领大家参观古籍阅览室。他介绍《肘后备急方》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有关“青蒿”的内容位于该书卷三:“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在成功研制青蒿素之前,曾将2000多个方药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是其研究中医古方并得到了关键的启示,医学古籍功不可没。

 
       在古籍修复室,大家了解到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成功将《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过程同样艰辛。大批默默无闻的古籍修复者为保护中医药古籍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为祖国医学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力量。
 
 
        通过参观学习,青年教职工们了解到屠呦呦老师及科研团队的成长历程,对我国科学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和中医药古籍修复的“大工匠”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学习活动试图开辟科研工作者——培训教师——培训学员(中小学教师)——中小学学生信息传递的通道,有助于中小学教师深入了解屠呦呦事迹,准确理解“青蒿素”精神的内涵。
        今后,关工委和老教协将陆续开展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五老”精神,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而贡献力量。

                                                                                                                                                                                                                                                                      (离退休工作处供稿/摄影)

      参加学习的青年教师说:身为科学教师,参观活动收获很大。通过实地走访青蒿素诞生的地方,对屠呦呦老师的研究历程,胸怀祖国、敢于担当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后还会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融入科学家精神。
      关工委秘书长、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李凌说:时值70周年校庆,北京教育学院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希望能以活动的契机,搭建研究所和中小学之间的桥梁,为培训学员提供更多深入学习的机会。关工委也将帮助青年教师结合专业迅速成长,工作中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团结协作、传承创新的精神,助力首都培训高质量发展。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