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事处 时间:2022-12-30
各二级党组织、各部门:
经学院三届党委常委会第158次会议研究决定,现将《北京教育学院“优教优才”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北京教育学院委员会
2022年12月30日
北京教育学院优教优才”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与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政策要求,进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结合《北京教育学院“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优教优才”发展工程部署安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与人才强国战略重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优化完善人才服务管理体系,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着力建设一支为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撑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引导人才队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潜心育人的“四有”好教师队伍。
(二)聚焦全面发展。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促进首都基础教育干部教师高水平发展为核心目标,按照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和路径,为人人成才与共同发展提供平台。
(三)立足业绩贡献。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激励教师比师德师风,比岗位贡献,将精力和智慧用于促进首都基础教育干部教师专业成长。
(四)精准分步推进。坚持选、用、育、评、奖一体化原则,按照分类施策、分期推进、重质求效的思路,扎实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主要目标
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人才队伍发展支持机制更加健全,人才队伍管理评价制度更加科学,人才队伍待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人才队伍规模结构更加合理,人才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立德树人水平、教书育人与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为服务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四、重点任务
(一)凝心铸魂行动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衡量人才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抓紧抓实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考核、奖励、监督、惩处等制度,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专项检查,坚定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把握好高线引领和底线要求、严管和厚爱的关系,坚持“四个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京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实践培育基地;守好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创新与课程思政建设,助力教师成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坚定执行者、先进思想文化的有力传播者与基础教育干部教师专业成长的贴心指导者。
(二)筑基赋能行动
1.针对新入职教师实施三年“三步走”培养计划,筑牢其投身学院事业发展的根基。入职第一年,以增强职业认知度和学院认同感为导向,在党政管理岗位进行锻炼,全面了解学院业务与管理情况;入职第二年,以增加教学实践经验和促进专业转型为导向,在优质中小幼基地进行教育教学实习,实习期间配备“双导师”,实践导师由实习学校市级学科带头人以上的优秀教师担任,理论导师由新教师所在二级学院教授或资深副教授担任,实习学校由学院和二级学院统筹安排;完善新任教师教学实习管理办法,将新任教师教学实习作为刚性要求纳入考核晋升体系;入职第三年,以促进专业转型与熟悉干部教师培训要求与规律为导向,采用“师徒制”方式,在导师带领下承担培训项目相关管理角色,学习项目设计,进行课程开发,掌握管理方法,逐步成长为能够独立承担培训项目的培训师。
2.针对全体教师,特别是进入成熟期的教师,以促进其终身发展为指向,提供多样化专业培养与支持。以教学系室与非实体性学术组织为发展平台,坚持岗位练兵,坚持研训一体,鼓励其在专长领域促进科研与教学相互转化;用好用足国家政策,通过国内外访学或合作开展科研课题,支持每位教师形成优势专业方向;对接国家与市级高校教师评优、教学竞赛等项目,设置相匹配的院级评优与竞赛等项目,鼓励重点学科、重要专业领域、重大攻关项目等组织召开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对接国家与市级拔尖领军人才培养选拔通道,有序培育高端人才梯队,推动学院拔尖领军人才队伍形成规模效应;适时成立教授工作室,支持教授带队伍带学科,促进教授成为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专业领军人才,并在学院治学治教中发挥充分的引领带头作用;推动“师徒制”常态化,为每位教授配备1-3位青年教师,支持其在持续指导青年教师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自我成长,并作为教授岗位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晋级的重要指标。
3.针对管理人员队伍,举办党政管理干部工作能力提升研修班,通过开设管理干部职业生涯规划、公文写作、校园新闻宣传实务、沟通能力提升等相关课程,全方位提升党政管理干部的服务意识与能力素养。
(三)引才聚才行动
坚持引聘并举,实施开放性的师资队伍结构调整与优化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充分考虑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等要素,优化应届毕业生招聘,出台优秀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一线教学名师和优秀专家引进;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按照重点学科、重要专业领域、重大攻关项目建设要求,每个领域聘请1-3位在本领域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为兼职教师提供有一定竞争力的待遇;实施“银龄计划”,聘请离退休老专家老干部在资源开辟、规划设计、团队建设等方面,帮助青年教师与党政管理干部全方位成长;推动“安居计划”,为新入职青年教师提供过渡性住房并依法依规管理,使其能够安心投入事业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一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学院主体责任,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有序推进“优教优才”发展工程组织实施,把“优教优才”发展工程作为学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举措。
(二)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的制度建设,创新和完善教师遴选引进、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发展支持等系列制度,形成公平竞争、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聘用机制。
(三)加强基地建设。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全市重点优质校的密切合作,建立教师教育教学实习、科研实验、实践转化、合作培训等各类基地,为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学科研、实践锻炼和专业提升提供充分条件。
(四)加强经费支持。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发展,加大访学交流、培训创新和科研活动的经费投入,确保教师专业提升有保障。优化绩效分配方案,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保障各类人才合理待遇。
附件:北京教育学院“优教优才”发展工程重点任务安排(2022--2025年)
(附件具体内容见下方链接内)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